依据卫生部的数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均有1万多例新发的职业病报告,且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了职业病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生命健康。职业危害主要是指劳动者在不良劳动环境下或恶劣的生产条件中有劳动、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可能会影响劳动者人身健康安全的危害。因此,对相关劳动者加强职业防护至关重要。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当前常见的职业危害种类以及其防护方法。
1、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1)粉尘的危害:长期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物质称为粉尘,而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为生产性粉尘,其是污染作业环境、危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当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依据其沉积的部位、性质等能够出现不同的病变情况,如:①尘肺:②粉尘沉着症:当劳动者吸入一定数量的锡、铁等金属粉尘时,可在肺部X线片上见边缘清晰的点状影,但当脱离金属粉尘后病变会逐渐消退,故其对机体危害不大;③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炎、鼻炎、哮喘、湿疹等;④呼吸系统恶性肿瘤;⑤粉尘中毒等。
(2)防护方法:粉尘的防护应遵循“革、密、水、护、风、管、教”的原则:①技术改革(革)更新生产设备,并改革生产工艺,使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无粉尘出现;②密闭粉尘源头(密):在生产过程应用密闭除尘系统,以免粉尘溢出;③湿式作业(湿):在作业场所加入湿式作业以防止粉尘产生、扩散;④通风除尘(风):合理通风以稀释、排出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⑤个体防护(护):佩戴防尘口罩;⑥加强管理(管):建立并健全作业场所中防尘的相关规章制度,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组织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⑦宣传教育(教):加强生产性粉尘危害、尘肺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2、噪声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1)噪声的危害:凡让人感到烦躁、厌烦的声音为噪声,而职业危害中的噪声包括流体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其具体危害有:①听觉系统损害;②噪声可经听觉器官、神经传入到大脑,引起头晕、头痛7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综合征,也有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或情绪不稳定;③噪声可导致心率变快或变慢,甚至出现缺血性心肌病;④噪声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⑤噪声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⑥在噪声的干扰下,会让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影响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防护方法:①控制噪声源:②控制噪声传播:利用吸声、消声技术防止噪声传播,如将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墙壁、屋顶等位置,让其吸收反射、辐射的声能,降低噪声强度;或在排气管、风道安装抗阻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以降低动力性噪声。③做好个人防护:总噪声<100分贝,戴防声棉耳塞;总噪声级在100~125分贝需佩戴耳罩。④每年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岗。
3、紫外线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1)紫外线的危害:不同波段的紫外线会被不同皮肤层的组织所吸收,例如:波长为297nm的紫外线段可被皮肤深层组织所吸收,出现水疱、皮炎等。波长为290nm的紫外线可被皮肤表层所吸收,出现皮肤红斑。此外,吸收波长为250~320nm紫外线会损害眼睛出现角膜炎、结膜炎。
(2)防护方法:长期在紫外线下工作的,需在腿脚部、上肢暴露部位盖上帆布脚面盖布以及手套,以免紫外线与皮肤直接接触。与此同时,电焊从业人员需应用装有绿色防护玻璃片的防护面盾,而辅助电焊的工作人员则需佩戴黄绿色眼镜。
4、有毒物质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1)有毒物质的危害:凡是有少量的化学物质进入到体内,与局部组织器官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受损的可被称为有毒物质。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甲苯及苯等有机溶剂等,具体危害表现为:①造成呼吸系统损害:轻者出现鼻炎、声门水肿、喉炎、支气管炎等,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②神经系统损害:轻者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情绪不稳定等),重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肢体运动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和中毒性脑病。③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如巯基乙酸、苯可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同时,苯也可引发白血病;铅、砷等化学物质可导致贫血;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砷化合物等可抑制机体造血功能,引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④消化系统损害:砷、汞物质可经口侵入而发生出血性胃肠炎;汞中毒可发生口腔炎;四氯化碳、砷化合物等毒物可引致中毒性肝病德国。⑤循环系统损害:有机溶剂中含由的窒息性气体、苯等物质可损害心肌组织,严重的还可引发休克。
(2)防护方法:应根据实际工作场所中存有的毒物种类、毒物浓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呼吸防护工具,而且每位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学会相关防护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应用注意事项等,例如在高浓度有毒物质污染的密闭容器中工作的人员,需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防止急性中毒发生。
论文作者:张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粉尘论文; 噪声论文; 防护论文; 作业论文; 紫外线论文; 方法论文; 物质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