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娥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观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80例,通过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病人的满意度和效果。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急诊病人情绪稳定,改善了护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接诊急诊病人的过程中应积极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救治,提高抢救质量。
【关键词】急诊;心理护理;效果观察;抢救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5-0087-02
急诊科被称为医院中的“小型医院”,急诊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急、复杂多变。来到医院时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需要护士的关爱。在临床工作中,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1],还要准确快速地为患者采取诊疗措施,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使其积极配合诊疗工作。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受到广泛重视。经临床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在抢救工作中应注重躯体功能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因此要观察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救治,提高抢救质量。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8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36.5±14.6岁。病因分类:车祸伤25例,外伤18例,急性高热14例,服毒10例,急腹症8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心理护理,经治疗出院时发放住院满意度调查表。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由经过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专职人员和急诊高年资护士通过临床观察,根据患者较典型的语言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1)紧张、惊慌恐惧型:典型表现为情绪激动,言语慌乱、语无伦次、坐立不安甚至有发抖、卷缩身体、试图躲藏等特殊行为:(2)悲观失望型: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懒言少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低下,持续哭泣等。(3)情绪不稳定型:典型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难以平静,高声吵闹,拒绝遵守指示,行动富有攻击性,极易发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治疗方法 对急诊的患者,在接诊时即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置,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分别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语言的交流:在接诊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做到语言肯定积极,忙而不乱,给患者讲明紧张对病情不利的因素,简明扼要地讲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患者产生信赖感,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配合治疗。(2)非语言交流的: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给患者以亲切和依赖感,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的。
1.3心理护理
1.3.1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3.2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1.3.3遇到情绪不稳定的病人时,护士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同情心是关键,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和愤怒,倾听病人的述说,以达到平静心情配合治疗。对能够主动建立护患沟通的病人,可以直接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安慰。因此,护理上关键一点就是不厌其烦,尽力做到以真诚去感化病人,并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指责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病情不很重,但内心紧张,对疾病症状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不能烦躁,要用温暖同情的语言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耐心向病人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治疗。
2.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经心理护理后的急诊患者均能迅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积极安心地接受医护人员的诊疗,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诊疗满意,出院后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达到97.5%(78/80)。
3.讨论
急诊患者大部分发病突然,患者多是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加之病痛的折磨,患者心理反应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特点,及时有效地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急诊诊疗工作举足轻重。以上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急诊病人家属的心情大都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不冷静。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把病人与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病情有变化随时告之,并将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告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
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急诊科护士是最先接触急诊病人的,其言行举止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情绪影响。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提高心理和业务素质,在积极施救的同时,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寻,朱京慈.护理学理论与实践[M].重庆: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31.
[2] 黄世蓉.非语言交流的作用与技巧[J].当代护士,2012,4:13.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2.
论文作者:刘长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病人论文; 心理论文; 情绪论文; 护士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