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南县茅市中心卫生院 421115
【摘 要】目的:探究气腹针穿线对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需行阑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4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双孔腹腔镜切除术并气腹针穿线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使用气腹针穿线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阑尾切除手术;双孔腹腔镜;气腹针穿线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逐步发展,腹腔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由四孔法逐步改善为二孔、单孔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提升[1]。二孔法手术方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有效改善瘢痕情况,促进美观度提升,临床接受度提高。为明确气腹针穿线应用于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效果,我院针对性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需行阑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21-58岁,平均(31.64±8.57)岁;其中单纯性急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4例。研究组男女比例19:15,年龄20-59岁,平均(31.78±8.61)岁;其中单纯性急性阑尾炎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5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具体为:患者取合适体位后,实行硬膜外麻醉,于右下腹的麦氏点行一切口,将腹壁依层次切开,沿结肠带至阑尾,常规切除后进行阑尾系膜处理,对残端缝扎后利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最后关闭腹壁。
研究组予以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行气腹针穿线,具体为:取仰卧体位后,予以硬膜外麻醉,沿脐下缘约1cm处行一横向切口,常规建立CO2气腹,压力设置为12-14mmHg,将10mm套管针置入作为进镜孔,并在左下腹作10mm操作孔,将手术器械与腹腔镜置入;带线气腹针于麦氏点刺入腹腔,利用操作钳将阑尾牵拉起,气腹针的针尖经阑尾根部、中远段紧贴阑尾之后穿过系膜,适度调整丝线长度,打结结扎时利用操作钳,对缝合松紧进行调整,使阑尾系膜充分平展,对阑尾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切除阑尾步骤;应用吸引器将腹腔脓液吸尽,置引流管,在观察孔或操作孔将阑尾取出,缝合切口皮肤。
1.3观察及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主要有切口感染、肠粘连、肠间脓肿等;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取SF-36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疼痛、心理职能、生理职能以及社会职能等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见表1。
3.讨论
阑尾炎为临床常见一种急腹症,其主要表现有:下腹转移性疼痛、呕吐及发热等症状,临床治疗多采取阑尾切除术。相关研究[2]发现,与传统开腹治疗相比,腹腔镜双孔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且配合气腹针穿线,能使疗效与预后同步提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瘢痕情况减轻,临床接受度提升;而且配合以气腹针穿线,可促使手术顺利、快速完成[3]。腹腔镜双孔治疗能够清晰探查阑尾炎患者腹腔情况,使手术术野扩大明晰,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其次,清晰的术野可减少术者操作过程对腹壁造成的损害,有利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瘢痕显著减少[4]。此外,气腹针穿线的临床应用,可协助腹腔镜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气腹针大致相当一个1mm外径的微型器械,其对机体创伤小,尖端锋利,术后可减少瘢痕残留情况,而且进入腹腔后,可减少漏气现象[5]。气腹针有效长度为10cm,可直接置入腹腔,对于不同厚度腹壁患者均适用。其应用于手术过程中,不断调整位置以及提线的松紧达到阑尾系膜或者阑尾张力保持的目的,从而有效促进手术顺利完成。而且,还可利用不同牵引方向,在术后充分暴露平展阑尾系膜,有助于术者对阑尾行进一步处理,有效切除阑尾,间断系膜[6]。腹腔镜双孔切除法与气腹针穿线共同应用,可促进手术时间缩短,对腹壁的损伤程度减少,从而促进术后恢复加快,术后并发症情况减少,无瘢痕残留,美观度进一步提升[7]。术后康复速度的提升,有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医疗费用的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8]。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临床效果作详尽分析,具一定局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气腹针穿线应用于临床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瘢痕等发生,术后康复快,有利于生活质量改善,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保民.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2-43.
[2]郑向欣,管小青,吴骥,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要点的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6):480-483.
[3]马永香,王海军,王爱华,等.经济型线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180 例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5):33-35.
[4]王野,刘志升,张圣林,等.钩针辅助经脐双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5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3):274-276.
[5]李学元.双孔腹腔镜与B 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9(15):193-195.
[6]宋国增,张浩,周宁,等.无气腹条件下钩型针缝合腹腔镜切口的临床研究[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6,10(5):429-430.
[7]邹再军.双孔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一期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2):197-198.
[8]许程伟,张艮龙,于智勇.气腹针穿线在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6,20(11):2124-2126.
论文作者:贺汉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阑尾论文; 腹腔镜论文; 阑尾炎论文; 腹腔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切除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