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伦理道德教育之重要性及其教学之方论文

论伦理道德教育之重要性及其教学之方论文

论伦理道德教育之重要性及其教学之方

陈少霞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摘要: 文章从借古鉴今角度,反思在当今时代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伦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明晰伦理道德教育实质。接着,分别从伦理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次第、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论述其教学之方。阐述伦理道德教育的根本是“孝”和“敬”;其教学宗旨是长善救失;其教学理念是“戒定慧”三学;其教学方法是身行言教,唯有身教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伦理道德;教育之方;教学次第;幸福美满

一、引言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可以发现,信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强调“修齐治平”的古国演绎出了充满仁爱的篇章。《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由此可见一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极其重视教育。其教学宗旨也非常明确,《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士子读书志在明理、志在圣贤。考取科名本是寻求为社会、人民服务的机会,绝非为了自身的名闻利养。《朱子治家格言》有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2]即是证明。为自身名闻利养做活计之劣行,本身已违背了古圣先贤的教诲。岂不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经书典籍着实记载了古圣先贤办学的初衷在于:帮助大众破迷开悟,开发智慧,而后运用智慧服务社会,创造幸福美满人生。正所谓“学问为济世之本”。其教学内容包括了伦理、道德、因果等教育,以期帮助大众明明德,建立辨别邪正、是非、善恶、利害的判断能力,为“亲民”“止至善”等修齐治平奠定智慧和能力基础。五千年来改朝换代、沧桑变迁,但始终承传着这一圣贤教育的道统思想,这一教育理念维持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安定格局。由历史发现,但凡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悖理纵欲,社会很快就趋向动乱和改朝换代。

在当今科技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经济竞争和追求物质享受已然成为主流,有必要反思伦理、道德、因果等普世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先贤孟子有明训:“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并且,确实出现了因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而造成的祸害,诸如社会种种诈骗事故、斗争事故等。这些迹象表明,端正世道人心非常重要。如何端正?要在明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清楚地认识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是什么,如何做方是顺理而行、方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这需要教育,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主要就是教导这些内容,称之为伦理道德教育。

对于许多地处偏僻的农村来说,其生活对于周边地区的依赖性较高。所以在此类弄得发展与建设之中,就必须注重相关的保护措施。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不同,村镇的发展规划在确保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对于特色的保护同样重要,诸如本地资源、地质面貌、传统建筑等等。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开放商在农村的土地上大肆建设、兴建工厂与别墅,看似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则是对村镇特色的侵蚀与破坏,同时极大的损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伦理道德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何谓伦理道德教育?《说文解字》云:“‘伦’,辈也,从人从仑;仑,思也,理也。”[3]伦理是指族类的关系。以人类为分析点,人类是一个族类,相对人类以外,我们统称为大自然,则伦理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中人伦关系分为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道”,所行道也,即是自然法则规律。人伦之五伦、人与大自然之天伦都是道,是客观的自然法则。“德”,得也,得知、明达自然规律。故而,伦理道德教育实质是传授关于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什么;通过教导自然的原理原则,引导大众遵循自然法则而行。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遵循正道就会昌盛;逆道而行,倒行逆施,终究会败亡。遵循伦常道德是幸福美满的根本,违背伦常道德是痛苦的根本。如同“冬裘夏葛”的道理,冬天穿裘衣以御寒,夏天穿葛衣以乘凉。倘若逆道而行,冬穿葛衣夏穿裘,难免要生病。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言的伦理道德教育,实质是“科学”。科学是探索宇宙真理,目的是认知宇宙真理,顺应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只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关注点覆盖得更广,不仅涉及对宇宙自然法则的认知,且涉及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它所要理清的不仅是所以然的问题,而且要深入到背后理解“形而上”层面的之所以然的问题。可见,伦理道德教育乃是关于圆满认知宇宙人生真理的教育。唯彻透本源,方能达到“亲民”“止至善”的修齐治平的大用,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扎稳“孝”和“敬”这个根本,自然能吸取天地的养分。孝道起了,一个人自能自强不息,践行“终日乾乾”之道,成就自身的德行和学问,为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并且,一个人孝心起来了,他的仁爱心就水到渠成。他能以同理心去爱护他人,践行“老吾老,幼吾幼”的无私之道。《易经》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7]如同大地一般,长养万物、恩泽万物。

三、教学之方

(一)教学的内容与次第

“敬”是“孝”的第一德。上净下空老法师说:“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敬是中国文化之本。”“敬”以师道为代表,“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心是从孝顺父母而来。学习一定要恭敬,《学记》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博习亲师”,亲师就是恭敬;“敬业乐群”,即尊重学业;“师严而后道尊”,皆是从“敬”之一字求得。“敬”的表征是对于老师的教导一定依教奉行,随顺老师所有的教诲,不敢违逆。这是学生向老师求学能否学有所成的关键。最忌讳的是阳奉阴违,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背地里所作所为和老师的教诫完全违背。如此,决然学无所获。此所以“敬”是学习的重点。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超低功耗设计已经成为了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研究者的重点研究方向[1]。在可预见的未来,超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将给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低功耗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基准电流源和基准电压源是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电路设计提供了与稳定的参考电流和参考电压。在超低功耗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中,要求其拥有极低的功耗以及较高的电源电压和温度特性,以满足超低功耗的要求。

1.教学之根本宗旨:长善而救失。《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8]这明确了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把人从习性回归到本性;就是怎样把恶人变成好人,把敌人变成朋友,把冤家变成亲家,这个教育就成功了。故而,教师要正确认知到教育是世间最重要的事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有这个认知,有这个使命,有这个信心,才能去做好教育工作。而后就是“务本”。何谓教育之本?《学记》明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阐明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长善救失。台湾陈真老师说,她从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个心得——孩子犯错误时,即是教育的机会点。教学者必须抓住“长善救失”这一根本,所谓提纲挈领,事半而功倍。荀子曰:“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否则,若从枝叶下手,则事倍而功半。“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也是提醒我们,教育一定要扎根,从孝道开始教,以修养德行。有了根本,才能长养出崇高理想、德行、学问、能力。

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次第,孔老夫子在《论语》中已有明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此一教导即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教育所循之成法。雪庐老人说过:“所求之学有其先后。孔门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为德育是先正其心,后为文学是游于艺。行此五事之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应当先以此五事为根本。行此五事之外,并不是没有时间学文,是说学文必须求其根本,没有根本之文不可取。”上净下空老法师也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统承传的核心价值观。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中国自古以来治国,讲到教育的核心就两个字:一个‘孝’、一个‘敬’,也就是孝道和师道。”[5]

何以教育要以“孝”为源头?《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6]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之一字,蕴含了三层内涵,即是:其一,“孝”,“老”下面一个“子”,代表父母、祖先念念为下一代着想;上面一个“老”,好像孩子背着父母,这是报恩。所以,奉养父母是每个孩子自然天性的流露。子承老,即是说,孝的样子就是老与子是一体的,没有彼此之分,父慈子孝乃天然之秩序,自然如此,没有做作。故所谓“代沟”即是不孝的表现,是被自私自利染污后的现象。天然的“孝”里面没有沟壑,乃是亲密一体的。观察刚出生一百天以内的婴儿与其父母之间的眼神交流,就能见到这种真常的表露。这是“孝”的形象含义。其二,去除“老”的“匕”(huà),不忍父母须发变白,衰老迁化,此乃“孝”的实践。这是“孝”的实践含义。其三,表示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不能分开。扩而充之,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纵向一体;从横向看,从父扩展到诸父,子扩展到诸子,诸父与诸子是一体;即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全是一个自体。这表达了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宇宙一体观。这就是“孝”的理体含义——陈述宇宙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此一层含义即是陈述万物之本源,即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乃是根本的宇宙人生真理。故而,孝是教育的起点。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晓之以理(认知自然法则),使得人人依循自然规律生活,从而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以免违背自然法则而遭受灾害。这正是《学记》所云之长善而救失,即是帮助人们认知自然法则,循理而行,及修正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因此,兴行教育的起点是教“孝”,通过诠释“孝”的体、相、用三层内涵,直剖宇宙人生的真理。

从哲学视角看,一切科学技术、产品、建树都是人类主观能动性这一反作用力的结果。其成就的高度取决于“人”的智慧和能力。而人类的智慧与能力的水平则取决于对宇宙人生真理的认知深度与广度。据此可知,伦理道德教育乃是根本,科学技术是这一根本所升华的花果。是故,自古以来,古圣先贤皆强调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唯扎稳根本,枝叶花果才能蓬勃生长。忽略伦理道德教育,就会导致科技犹如无根之本,难以持续蓬勃发展,甚至未受其利,反遭其害。无知“形而上”层面的道理,仅在现象层面上追逐、驰求,故有偷窃、欺诈等行为,却不知这些做作其实都是徒劳,且后果可怕。

(二)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本研究的PBL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员为主体,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泌尿外科的具体病例,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4]。住院医师通过多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思考问题,将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均有较好的效果[5]。

《谢灵运传论》的“直举胸臆,非傍诗史”,其中“直举胸臆”同于第二例中邢邵“若胸臆语”,不同的是,一者是因“非傍诗史”而“直举胸臆”,一者则是因“用事不使人觉”而“若胸臆语”。沈约认为曹植、王粲等人“直举胸臆,非傍诗史”,却能够做到“讽高历赏”,是由于“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显然,对沈约来说,“非傍诗史”能使诗文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思议的,而曹植等人的某些作品能够做到,是以音律之美进行了弥补。这固然从正面说明了音律的重要性,却也从侧面说明了在通常情况下,用典对于诗文实乃不可或缺。

2.教学之理念:“戒定慧”三学。《三字经》云:“教之道,贵以专。”中国自古以来,教学的理念都是遵循“戒定慧”三学。原理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古圣先贤都是以此原理而得成就。上净下空老法师教导说:“若论治学之法,着实无甚奥秘,只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八字之中。”老法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频频强调治学一定要遵循“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道,即是落实“戒定慧”三学。“戒”是规矩。这个规矩就是“专”,即是一门一门地学,循序渐进、专修精进,而不能杂修乱进,一定是“此未终,彼勿起”。这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治学之法要在帮助学生长养清净心,成就诚意正心的德行与学问功夫。何以要专心学一门,不能同时学很多门?因为学很多门,会学杂、学乱,时间和精力完全分散,没办法降伏心浮气躁,不能得定。所学到的东西充其量是常识,不能启发悟性,智慧德能不能得到升华。所以中国传统教育重视“五年学戒”,这种学习模式遵守五年,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这就是古老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定”是诚意正心的功夫。妄想杂念、浮躁之气消减,心日益趋向中正,清净心现前。“慧”是智慧现前。“诚则明”,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一定程度,自性本具的智慧现前。明了宇宙人生真理,就能真正辨别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发挥“亲民”、“止至善”的修齐治平的大用。

3.教学之法:身行言教。古训曰:“身教者从,言教者讼。”伦理道德教育须以身教,方可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古时帝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也去捕鱼,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给人看。他看到互相争执、不相礼让的,不说其过;见有互相谦让则大加赞扬。如此隐恶扬善,过了一年,由于帝舜的感化,大家彼此都互相礼让。帝舜有大智慧,何以不用言教开导大众,而以身作则?因为言教不如身教,这是帝舜的悲心与善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榜样的力量。倘若言行不一,教学必然失败,甚至产生极大的反效果。

四、总结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教育经验可知,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乃是至真至善的教育,是每个人所必需的教育。这些教育能够真正启发人类的智慧,由此造福人类。2006年安徽汤池小镇为期三个月的实地实验和2003—2017澳大利亚图文巴小城为期十四年的实地实验的教育结果都证明了:中华伦理道德教育真正能够启发人类智慧和良知,且教学效果超越时空。伦理道德教育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唯有树立正确的宇宙人生观,方能以良正的心态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或技能,而得到技能的真实受用。

诚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言,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乃是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幸福美好生活,关键在于明理。唯有依理而行方能实现美好结果。“明理”需靠教育。故而,实现“教育兴国”使命,急需伦理道德教育。诚然,唯有践行方能直观教育的效果,从而增长信心;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教学中具体的实践方法。这正是吾等今后教学工作的重心。

参考文献:

[1]礼记[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

[2]朱子治家格言[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论语[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

[5]上净下空老法师.孝亲尊师是圆满成佛之根本[R].香港佛陀教育协会,2016.

[6]孝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

[7]易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

[8]三字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Education and Its Teaching

CHEN Shao-xia
(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Guangdong 514015,China)

Abstract: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the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era,and then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ce of ethics education,which clarifies the essence of ethics education.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ethics educ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order,ideas and methods.It is found that 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are the roots of ethics education,and its teaching purpose is to improve right as well as reduce wrong,using the teaching idea which named Discipline-to-Harmony-to-Wisdom.In addition,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s to set a good example.

Key words: Ethics;teaching principle;teaching order;happiness

中图分类号: G4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33-0048-03

收稿日期: 2018-10-28

基金资助: 2017年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9年嘉应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扎根德教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陈少霞(1984-),女,广东汕头人,博士(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和谐管理、伦理道德教育。

标签:;  ;  ;  ;  ;  

论伦理道德教育之重要性及其教学之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