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与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吴卫芳

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与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吴卫芳

吴卫芳

桃江县中医院 湖南益阳 413400

【摘 要】目的 对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与临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相应的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将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精心有效的临床护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SaO2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雾化吸入前的SaO2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雾化吸入后的SaO2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在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精心的临床护理,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关键词】慢性肺伴呼吸衰竭;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效果

雾化吸入是治疗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在雾化吸入后对患者进行精心专业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就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与临床护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将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精心有效的临床护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SaO2变化及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9-70岁,平均年龄为(53.51±1.03)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52.71±1.13)岁。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治疗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另,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吸入方法,并告知患者治疗结束后需漱口。在超声雾化器中加入0.5mg的布地奈德气雾剂和0.8mL的溴化异丙托品溶液以及1mL的生理盐水,每日2次,氧流量维持在6-8L/min,持续治疗10-15min;实验组患者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使用医用雾化面罩,在雾化器内加入丁胺醇雾化溶液1mL和5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氧流量维持在3L/min,连续治疗7天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减少护理安全事故;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成功案例,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减少相关的治疗阻力;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以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其它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SaO2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吸入后的SaO2指标参数值越大,护理满意度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SaO2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雾化吸入前的SaO2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雾化吸入后的SaO2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表

组 别 吸入前 SaO2(%)吸入后 SaO2(%)护理满意度(分)

实验组(n=40)80.61±7.11 87.31±4.55﹡ 83.67±10.32

对照组(n=40)79.82±4.95 74.52±5.3980.71±10.43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超声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是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两种常见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雾化吸入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加重了患者气道的阻力,使其耗氧量也相应增加,患者易出现膈肌疲劳症状,且肺功能负担明显加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1-2]。

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在治疗过程中利用氧流负压将液滴撞碎,从而使雾化颗粒深入到气道内部,有效地提高了血氧饱和度含量,减轻了患者的呼吸负担,减少了呼吸肌的疲劳,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理想选择[3-4]。

综上所述,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在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精心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切实的可行性,故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可在临床过程中大力推广[5]。

参考文献:

[1]王彦芹,赵福英.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48):73-74.

[2]陈璐璐,闫均,赵静等.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5):173-174.

[3]虞改雪.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258-258.

[4]王小亚.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排痰应用于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5112.

[5]成建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4):476-477.

论文作者:吴卫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慢性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与临床护理探讨论文_吴卫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