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农业现状及改革趋势_农业论文

乌克兰农业现状及改革趋势_农业论文

乌克兰的农业现状与改革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乌克兰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不仅农业用地占整个共和国领土面积的70%,乌克兰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地,是原苏联的“面包篮子”,素有“谷仓”之称,然而,在今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的食品店里却充满了进口的外国食品,很少有乌克兰自己的农产品。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因品种调剂正常进口的食品外,主要是近几年乌克兰经济不景气,农业生产规模大幅度萎缩造成的。

一、每况愈下的总体经济状况

乌克兰经济从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处于全面的危机之中:生产大幅下跌、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以前一年为基数,工业品增长指数为:90年是99.9、91年是95.2、92年92.0、94年是72.7、95年是88;消费品增长指数是:90年为105.8、91年为94.9、 92年为90.6、93年为84.1、94年为75.0、95年为80.9;农产品增长指数与上述相应的年份分别是99.0、96.3、86.8、91.7、101.5、83.5、97.4。但是,与上述相应年份生产大幅下跌的情况相反, 通货膨胀则呈倍数上升,91年为3.9倍、92年为21倍、93年为102.6倍、94年为5倍、 95年为2.8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居民的工资收入却急剧减少,以94 年为例,该年的物价指数是500%,而工资指数则只有85.4%。 企事业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已经成为一种经常情况,例如,从95年年底到97年3 月,首都基辅许多高校的教职工只领到了半数的工资,而拖欠工资在企业单位、小城市、农村就更为严重。退休老人是社会上最贫困的阶层,按官方公布的数字,平均退休金只有40—50格里夫纳(约合20 —25美元),就是这些少得可怜的养老金也常常不能按时拿到, 街上常可见乞讨的老人。1996年8月,乌克兰进行了货币改革, 新货币开始在市场流通以后,恶性超级通货膨胀基本得到遏制,但这是以牺牲居民的巨大经济利益为代价的。目前,乌克兰生产仍然继续下滑,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包括已经实现了股份化的前国有企业,经营都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

经济不景气还反映在社会失业人员大量增加。1996年登记注册的失业人口是12万6千人,其中妇女占73%,28岁以前的年轻人占37%。 大量妇女与青年失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例如,失业带来的生活困扰,使得年轻妇女不愿意生育,造成乌克兰人口出生率连续几年低于死亡率,人口绝对数连年下降,96年的人口数量比93年减少90万,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担忧。

除此之外,社会犯罪增加,黑社会势力猖獗,青年人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出现意识形态危机等,这些都是经济严重萧条产生的副作用。

二、不景气的农业现状

苏联解体后,传统的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断,乌克兰的农业遭受严重打击。同时,由于实行转轨经济,改革所引起的震荡也伤了农业的元气,近几年乌克兰的农业一直不景气。从1991年至1995年,农业生产部门的规模缩减了34.9%。缩减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猛烈下降,1996年乌克兰居民的实际工资水平只有1990年的35%,由此而导致对食品消费需求急剧减少。例如:人均消费的肉及肉制品由1990年的68公斤减少到1995年的38.5公斤,人均消费的奶及奶制品由1990年的373公斤减少到1995年的245公斤、人均消费的食糖由1990年的50公斤减少到1995年的32公斤、植物油的消费量则从1990年的人均11.6公斤下降到8公斤。

全国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急剧下降,导致居民生活向自然农业方向发展,也同样严重打击了农业的发展。目前在乌克兰,不仅是农村居民,而且还有城市居民,其中也包括大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居民,都规模日益扩大地转向自我保障食品生产方面。每到周末,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或乘自己的汽车,或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到近郊或远郊自己的菜园子里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已成为乌克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在自己拥有的这块土地上种植谷物、土豆、蔬菜、葵花、饲养农畜、家禽等,以保障家庭对食品的需求。居民的这种辅助性农业所提供的农产品在某些方面已占到很高的比例,例如,到1995年时,居民辅助性农业所提供的土豆产量占到全乌克兰全部土豆产量的95.8%,蔬菜占到72.7%,各种形式的肉(宰杀重量)占到51.3%、牛奶占到45.0%、鸡蛋占到55.8%。统计资料表明,全乌有1/3多的家庭都拥有一块不大的土地(大约也就是0.1公顷左右)。

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居民的辅助性农业经营具有很重要的实际经济意义。一方面,它减轻了由于工资大幅度下跌而带来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它还担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职能:它吸收了那些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和局部的人业者们。在那里,这些失业者们用自己的劳动保障着某些基本的生活需求资料,有资料表明,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可以保障得到平均8%的家庭收入。然而,集体农庄庄员、工人、职员、 大学教授以及其他各类失业人员所从事的这种辅助性的农业生产方式,所采用的经营方法与生产技术都是极其落后的,小范围的生产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商业化发展,降低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也使乌克兰农业丧失了大量的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则是乌克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源泉。

乌克兰在丧失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失掉了很大一部分国际市场,这是乌克兰农业规模大幅缩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西欧市场上,乌克兰的农产品由于质低而缺乏竞争力,在俄罗斯市场上,却又经常受到无根据的海关关税的歧视,因此,乌克兰农业缺乏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这可以从国际博览会的跟踪研究资料得到证明。1992年,参加乌克兰农业国际博览会的外国公司有296个、1993年是147个、1994年是79 个、 1995年是97个、1996年是129个。不仅外国投资者参加的数量在减少, 而且在参加者中间,生产资料生产公司和农产品再加工公司的数量在减少,而粮食制成品供应公司的数量却在增加。所有这些都说明,乌克兰的农业部门不仅丧失了国际市场,而且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降。客观地讲,除了上述原因以外,乌克兰农业衰退还有一系列其它的原因,例如,部分外国公司被乌克兰生产者以及生产资料供应者过高的价格封锁住了,税费过重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三、农业改革政策与趋势

目前乌克兰的农业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32.2%,但是,农村与农业在乌克兰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农村的复苏实际上象征着整个乌克兰的复苏,因为农村是整个乌克兰民族的精神支柱,它的文化、它的语言都在农村。1996年6 月乌克兰颁布了国家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乌克兰语为乌克兰国家的官方语言,国家大力推行乌克兰语,但是,令人尴尬的是,许多乌克兰人不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而真正讲乌克兰语的居民在农村,从这一点上讲,农村的复苏对乌克兰有特殊的意义,因而国家把农业改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农村改革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土地所有权改革,一是农业企业及农工综合企业财产所有权改革。乌克兰宪法规定,农村劳动者有权拥有自己的土地,并且有权从自己的土地上得到收入,宪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每一个农村劳动者均有权独立自主地选择在土地上的劳动组织形式,或是个人经营、或是集体经营。在集体经营形式下,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应该有自己的土地股份,那也就是说,在改革过程中,是把土地股份作为土地的责任因素来看待的。

按照乌克兰总统所签署的关于土地改革纲要中的设想,土地改革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土地实行非国有化,并将其转变为集体所有;第二阶段是把已经转交给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尚未进行实物分割之前,先把其划分成股份,按股份发放土地私人所有权证书;第三阶段是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股东形式的集体经营。目前通过非国有化形式已经转交给农民的土地占全乌克兰农业土地的38.6%,这些土地已经摆脱了国家官员的干预,部分地区的农民已经得到了土地股权证书。例如在符利基·日京地区,每个前集体农庄庄员都得到了近3 公顷的土地股权证书,股权证书载明股权价格是7500格里夫纳(按97年9 月份汇率,约合4000多美元)。

在农业改革中,除了对土地国家所有制关系进行变更外,还包括对农工综合体企业和集体农庄财产所有权进行改革。截止1996年10月1 日,已经有9500个,也就是98%的农工综合体通过财产股份化的途径实行了私有化,在私有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合理的生产机构,包括有:集体性质的农业生产企业、农民联盟、合作社、股份公司、农场主经营等形式。已经有95%的国有农业企业正处在私有化过程中,对这些国有农业企业的私有化途径仍然是采用使之转变为集体性质的股份公司实现的。已经有2000 个农用服务企业和再加工企业完成了私有化, 大约占42%,已经处于私有化阶段的上述两类企业约占80%。集体农庄的财产私有化也同样在进行,已经改革的集体农庄有1200个,约占67%。

对各类农业企业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所有制与所有者的形式,放弃国家集中管理,实行分散管理,建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形成有农业生产者参加、也有再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参加的农工商一体化企业。在乌克兰的条件下,主要是建立私人租赁企业,由承租人租赁这些企业成员的财产以及土地股。除了这些形式以外,乌克兰在农业改革中还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农工综合体机构形式,这些形式的实现取决于自然经济的,社会技术的和乌克兰区域性的具体条件。在利沃夫和西部的一些州比较普遍采用的是私人租赁企业、农民联盟形式;而在顿涅茨采用的是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苏梅则采用了内部形式的股份公司,在基洛夫格勒则采用小型生产者集体合作社的方式,等等。

实行私人农场主经营方式,这是乌克兰农业改革的目标方向。但是,迄今为止,这种经营方式在乌克兰还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力量, 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这种经营方式发展的速度就急剧地放慢了,到1995 年年底,采用这种企业化经营方式的土地只占到乌克兰可耕地面积的1.9%;在这些农场中就业的工作人员只占到全部农业工作人员的1.8%; 农场主经营方式提供的农产品在全部农产品中,谷物占1.5%、 土豆占0.1%、蔬菜占0.5%、葵花籽占3.0%、甜菜占2.2%、肉、奶各占0.2%,资料表明,乌克兰农业距现代化经营方式还相差甚远,但私人农业生产的优越性却非常明显,目前,私人农业部门向社会提供的农产品已经占到社会农业总产品的一半左右。

乌克兰的农业改革,除了变更土地所有制关系和农村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关系及实行相应的经营方式外,还从关税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从1997年6月1日起,提高了粮食类产品、肉、奶、硬奶酪、蔬菜、葵花籽油、土豆等农产品的进口关税,这样做的目的,旨在保护该国农业,限制过度进口。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以下资料:

1.乌克兰1995—1996数据

2.1995年乌克兰国民经济

3.1995年乌克兰统计年鉴

4.1997年4月8日乌克兰财经报

5.1996年乌克兰经济统计年鉴

标签:;  ;  ;  ;  ;  ;  

乌克兰农业现状及改革趋势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