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儿科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9月186例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5例患儿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结果:5例发生留置针并发症的患儿中液体渗漏3例、静脉炎l例、套管针脱出1例,无皮下血肿、套管针堵塞、透明敷料过敏、皮下硬结、穿刺部位感染。结论:在操作使用过程中规范护士操作流程,采取各项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特别是在新生儿科普遍使用[1]。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儿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2]。鉴此,笔者总结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5例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的治疗护理,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科收治186例患儿,年龄在0~l岁。在头皮静脉及手、足背静脉穿刺输液时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保留时间为3d,穿刺成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发生留置针并发症5例:液体渗漏3例,静脉炎l例,留置针脱出1例。无皮下血肿、套管针堵塞、透明敷料过敏、皮下硬结、穿刺部位感染。5例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德国贝朗公司24G留置针,6 cm×7cm透明敷贴,4.5cm×50.0cm弹力绷带。选择合适的血管,常规消毒皮肤后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用敷贴覆盖,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如在四肢末端穿刺的加用弹力绷带固定。
1.3 结果 经对症处理,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好转出院。
2 并发症原因分析与临床表现
2.1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输入刺激性药物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3]。
2.2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2.3 静脉炎 与反复穿刺等血管损伤及留置时间过长有关。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4 套管针堵塞 造成套管针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方法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5 留置针脱出 留置针穿刺后未妥善固定,患儿手、足未适当制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 透明敷料过敏 由于透明敷料粘贴时,要求密闭,加之患儿皮肤娇嫩,易造成局部皮肤过敏。
2.7 皮下硬结 患儿出院后留置针穿刺处针眼未结痂,家长处理不当,加之患儿抵抗力低,造成细菌入侵,导致皮下硬结的形成。
2.8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4]。
3 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
3.1 预防液体渗漏 严密观察,及早判断;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5]。
3.2 预防皮下血肿 提高穿刺技能,掌握穿刺技巧,提升心理素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与教训。
3.3 预防静脉炎 穿刺前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行消毒皮肤;提高穿刺技术,避免重复穿刺。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及时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消毒时消毒剂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进入血管使穿刺点发红。输注速度过大、过快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6]。为预防感染、静脉炎,我院留置时间要求为3d。
3.4 预防导管堵塞 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制动。
3.5 预防留置针脱出 肢体穿刺时患儿手、足应适当活动,注意松紧适宜,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3.6 预防透明敷料过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必要时更换透明敷料。严重者更换其他品牌的敷料。
3.7 预防皮下硬结 停止输液时,及时拔除留置针。出现局部硬结时,及时消毒,涂抹喜辽妥,局部制动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8 预防穿刺部位感染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9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越大,导管直径的大小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预防血栓形成,应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尽可能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且置管时要求技术操作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肝素帽使用时应与其平行刺入中心,减少反复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7]。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8]。
参考文献:
[1]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李盘云.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2006(11):135.
[3]牟国芬.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的效果对患儿出凝血机制影响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42.
[4]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5]叶惠珍,纪玉枝,林丰,等,静脉插管的种类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l6(1):2。
[6]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等。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2):77。
[7]王亚荣,套管针加肝素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33.
[8]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
论文作者:明美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儿论文; 皮下论文; 血管论文; 硬结论文; 套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