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湿地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湿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难题, 被认为是城市湿地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模式,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生态资源为建设基质,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兼顾满足科学教育和游览休闲等活动开展的新兴公园类型。它涉及设计学、美学、各种类型生态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目前,可以说是城市湿地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湿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难题。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1.基本原则
应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家有关规定相一致。在对湿地项目进行设计前,首先应明确场地用地属性,了解与之有关的法规法则和规划设计的权限。如果在规划设计前没有对其用地的属性了解清楚,可能就会触犯某些法规,最终导致规划无法实施。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将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找寻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根据各地的实际地域情况和湿地现状,以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宣和分步实施为原则。
2.系统性原则
1)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原有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尽量保持基地原貌;应为各种湿地生物提供最优质的生存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保障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2)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联续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生境破碎化;在城市地带与湿地公园之间留出缓冲保护地带,以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1.水体设计
1)公园水系整体规划,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系统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水系的特点,将湿地内外部的水系结合起来,尽可能形成城市水系网络,以利城市湿地公园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湿地通过净化来自公园外部的污水以及内部的的雨水,再排放至公园外的水系之中,起到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作用。应该遵循:湿地保护缓冲带外部一湿地保护控制区一II级湿地保护区一I级湿地保护区一核心湿地保护区一湿地保护缓冲带外部的水流顺序。2)公园内部水系规划,城市湿地公园内部的水系统的分布受到现有基质现状的限制。不同分区内部水系之间的联系由几个固定的闸门控制。在湿地生态系统相对保持完整的城市湿地公园的重点保护区,水系主要保持自然状态,水体的净化主要通过湿地的自我修复。在生态缓冲带主要是湿地的自然恢复和修复区,这里是水体净化的一个重要区域,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在公园的展示游览区的水系可以运用我国的传统的理水手法,模拟自然水体的形式将其设计成湾、河、港、溪、瀑、泉等多样形式。在这个区域要保证主要水量的供给和水体之间的流动,在水量补给少的情况下,湿地的净水能力会下降,在城市公园湿地补给水量时也应采用水质有保障的水源。
2.土壤改造
土壤基床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水体和污染物的过滤功能。总体来说,湿地土壤以粘性土质、渗透性中一慢等、渗透率0.025.0.35cm为宜。几千年形成的原生地貌是多样物种最适合的生态环境,因此应充分尊重基地原生植被景观,尽量保护适宜原生动植物生存的原有土壤基质。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改变原生地貌,不进行大面积的填挖方,以维护自然物种的生存土壤。在土壤条件差、景观要求高的地段,提倡少量换土种植,小规模改良种植条件与景观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整地措施,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过渡与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坡面整地、堆土作垄等利于排水的整地措施,满足土壤不同层面的使用需要。土壤的特性直接关系到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湿地土质可概括分为砂土与粘土两大基本类型。在作为植物生长基质时,根据植物不同,对土壤结构要求也不尽相同,应根据需要铺设。如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因此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而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若种植香蒲类植物,那么铺35—40cm深的沙、粘土、肥土的混合土较为理想。湿地基床的设计水深应根据栽种的植物种类及根系生长深度来确定,以保证有氧条件下的最大水深,实现较长的接触时间和较好的处理效果。因为湿地生境类型有低洼积水特点,因此,小面积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整地措施是必要的。
3.植物设计
1)植物选择要点。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选择上,除了要注重审美价值,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包括涵养和净化水源。因此,选择湿地植物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在选择上应遵循以下要点:植物具有良好抗污净化能力和生态功能。由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并且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染物,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如果选用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的植物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如果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方便对植物体后期的管理,与湿地公园植物粗放管理的模式相协调。因此以本地区自然湿地中生长态势好的植物为佳;选用常绿水生植物类型,这类植物在冬季也能生长,不会在冬季出现植物景观大量消失,以及在部分季节植物无法发挥生态作用的情况。2)植物分区设计。植物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元素之一,在生态系统中为动物提供食物,并且成为鸟类等动物的栖身场所。能有效吸收城市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净化城市空气环境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大量用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建设中,同时也是城市湿地公园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尽管在湿地公园进行分区规划时,植物也会因为环境功能需求的不同,有着不同植被覆盖率、林木郁闭度、植物结构、主要树种、季相变化、植物群落等控制性指标及要求,但是其中对植物群落优劣考量有两点基本标准是不变的:首先是植物群落组合的稳定性,其次是植物群落里植物数量的多少。湿地公园应同时具有自然植物保护功能和景观优化的功能,基于这两种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规划设计也有不同的设计规范和要求。
4.湿地生物栖息地设计
湿地是陆地环境和水生环境的重叠地带,具有物种多样性和脆弱性等特点。湿地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生态系统,不仅对改善区域自然环境有着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多种动物物种的栖息地。湿地往往成为水鸟栖息的最佳选择,因为这里食物丰富,同时也成为迁徙鸟类的停留点。动物在对栖息地选择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栖息地对它们是否具有庇护的作用,能否满足它们生存和繁衍的需求,同时是否能提供充足的食物。城市湿地公园应在客观环境上最大限度的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空间。有的地块生态上极为敏感、景观独特,宜保持原貌而成为特殊的保护区;对濒危物种要重点保护,对于常见的动物种类也要进行保护,以形成动物物种丰富,群落稳定的动物系统。湿地生物栖息地按动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栖息地。应保留相当面积的森林,为鸟类提供筑巢的环境,同时成为其他动物藏身的场所。森林植物设计时要特别考虑冬季的绿量是否充足,这对保障动物的食源有着重要意义。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将更为完备,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人员应从湿地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战略高度认识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红心,钱又字. 浅论湿地公园产生特征及功能[J].上海建设科技,2015,(3).
[2]谢永钢,徐艳东.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J].河北渔业,2014,(1).
[3]严力蛟,张健和,薛玉中. 湿地资源与人工湿地建设[J].生态学报,2015,(6).
论文作者:毕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湿地论文; 公园论文; 城市论文; 植物论文; 水系论文; 水体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