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规避金融风险的循环再造项目_银行论文

混业经营:规避金融风险的循环再造项目_银行论文

混业经营——回避金融风险的再造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风险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二十多年的金融改革在金融投资领域打开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股份制改造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部门由单纯从金融部门的直接融资瞄准了以家庭部门为主的广阔直接融资市场,形成了直接和间接融资并举的新的融资格局,为市场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强心剂。大中型国有企业仅用三年就基本上摆脱了困境,国民经济保持8%左右的速度增长。这无疑是金融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效应。

但是,我们还应当密切注意到,一些企业将沉淀信贷资金的包袱甩给了银行,为萎缩了的银行信贷资金业务雪上加霜;保险业的缓慢发展,信托业的混乱,给金融业未来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形势在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令人感到不安。就国际金融环境讲,主要贷币问汇率严重失衡,造成外汇市场激烈动荡,表现为美元汇率持续走高,欧元汇率持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时跌至1欧元兑付0.82美元,比欧元问世时下跌30%。亚洲货币相对美元也大幅度贬值,有的甚至于达到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全球股市动荡不安,美国纳斯达克股票暴涨暴跌引起全球性股市不稳,同时也导致亚洲股市的大幅下挫,日经指数跌破13000点的新低,而发生过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各国股市也下跌20%——40%。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形成的大最银行不良资产和巨额企业负债仍未得到有效消化,随时随地会引发新的一轮金融危机。其他诸如土尔其和阿根廷等国相继也出现货币贬值和偿债危机,其根源就是银行和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形成的大量贷款和负债。俄罗斯资本外流,通货膨胀上升,使其再度陷入经济困境。众多的学者认为,整个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经济调整阶段,在此过程中,金融风暴随时可能发生。如果新的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那么就可能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延续,甚至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曾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应感到身负重任。据国家统计,1999年国内金融风险指数达到47.6,比1991年上升了11.8,已逼近基本安全区间的上限(上限为50);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9年为5.51%,大大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警戒线。

我国金融风险的不断加大,并非金融机构自身内部管理不善,也非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其主要原因在于分化了融资渠道(即由单一的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与间接双轨渠道)和不断加大的银行不良资产及企业巨额负债且得不到有效清理,造成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大。

早在80年代末期,银行就在“工行下乡、农行进城、中行出洋、建行破墙”的口号中进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形成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后称商业银行)的竞争。一段时间内造成了存款乱搬家,扰乱了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实施;企业多头开户又逃避了银行信贷监督,贷款难以收回,不良资产越滚越大,银行的信贷资金周转不灵,又只好靠竞争存款来筑坝,中央银行只好采取长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

90年代起,新兴证券市场的发展使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随着证券投资的发展壮大,我国进行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开始规定商业银行不得直接融资,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1998年11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业、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机构分别设立”。从而在法律加以了确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给金融业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已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不良资产风险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系统能否稳健经营的重要因素。

——保险业发展亦相当缓慢,与国外相比距离较大。统计表明: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深度(指保险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达10%,我国1999年保险深度仅为1.7%,居世界第66位;保险密度(指保险费总收入与国民总人数之比)我国也只有110元,约合13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200美元的平均水平,居世界第75位。

——信托业从发展到现在一直在原有基础上徘徊,而且信托发展与整顿如影随形,20年来已经整顿5次,将原来的239家信托投资公司缩减到今为止40家左右。“一家热(证券)、三家冷(银行、保险、信托)”便是目前金额格局的真实写照,也是金融分业管理、分业经营所造成的结果。

就在我国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业管理、分业经营的同时,日本政府同年正式实施“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放宽对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限制,允许各金融机构可以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的禁令,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范围。1999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1999年金融服务法》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渗透。发达国家金融业变革的信号表明,银行、保险、证券的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时机作出的决定,也是回避金融业风险的唯一有效途径。

金融业的风险大小,关键在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大小,扩大资本的渠道就要求混业经营,各种金融业的相互渗透也是扩大资本的需要。金融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结算、金融工具改革的老路子,应当不断创新,随着电子业务的发展,网上业务的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业务交叉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将会受到更多的外来冲击。目前的分业管理的经营模式与国际潮流相背离,也将使国内金融业难以和国际金融集团竞争,如果这项金融工程不予以再造,国内金融业不仅承受不了竞争压力,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些时期管理层态度明显改变:一是公开积极扶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并已出台了保险资金和三类企业入市、债转股、抵押融资、开放基金制度、允许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上市等金融政策;二是国家在严格金融分业经营的同时,又允许光大银行、中信两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这无疑是把它们作为混业经营的试验田,也为金融工程再造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涌入,相信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迟早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标签:;  ;  ;  ;  ;  ;  

混业经营:规避金融风险的循环再造项目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