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苏仲生,王明,马明,何婕,马强,田宝凝

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苏仲生,王明,马明,何婕,马强,田宝凝

(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甘肃平凉 744699)

【摘要】目的:观察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前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临床价值大,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66-02

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及解剖特点特殊,砸伤、扭伤或交通事故伤均可导致损伤,腿部运动突发高速扭转,膝部外翻伤,小腿过度伸拉,屈曲旋外,为膝关节损伤常见类型,如诊断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可诱发膝关节严重肿痛,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此文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前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对MRI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前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病程均为(25.14±5.68)h,范围是2~65h,女患者为12例,男患者为17例,均龄(50.22±5.97)岁,14~71岁;损伤原因:9例砸伤,占比例31.03%,10例扭伤,占比例34.48%,7例交通事故,占比例24.14%,3例其他,占比例10.34%。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病程均为(25.34±5.72)h,范围是2~66h,女患者为11例,男患者为18例,均龄(50.35±5.73)岁,14~73岁;损伤原因:9例砸伤,占比例31.03%,11例扭伤,占比例37.93%,7例交通事故,占比例24.14%,2例其他,占比例6.90%。两组患者均行走不稳,膝关节肿痛,且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在基线资料上均衡,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X线,实验组接受MRI,检查后作关节镜检查,对比评定两组诊断准确率。

MRI检查:采用GE 1.5T Optix MR360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正交线圈,指导患者摆放仰卧位,将损伤膝关节髌骨下缘放置在线圈横向的中线,下肢外旋,并与矢状面保持20~30°。常规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和T2WI扫描,层厚2~5mm,相位编码冠状位为左右方向,矢状位为前后方向,冠状位与矢状位扫描线都应与胫骨平台保持垂直[1]。关节镜检查:给予患者持续硬麻,患肢置于手术台,使用穿刺针,给予髌上囊关节穿刺,抽出渗出液,取生理盐水,注入关节内,使其扩张。穿刺点位置应选择髌腱外侧缘,股骨外踝的前缘,胫骨上缘三角形中心处。在皮肤作0.5cm切口,使用套管针穿刺,并将锐性闭塞器拔除,更换钝性闭塞器,关节腔内置入关节镜,观察拍照。活体检查,洗净后将充盈液体排尽,拔出套管针,常规缝合切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X线诊断标准

摄动力侧位X线片,记录顶-平台相交率、顶-平台角和股骨-平台夹角。患侧顶-平台相交率、顶-平台角和股骨-平台夹角高于健侧,即可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且顶-平台相交率和顶-平台角的变化越明显,表示损伤时间越长,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下降,关节不稳定性增加,胫骨前移增加。

1.4 MRI诊断标准

完全断裂:MRI图像显示韧带断裂,且断裂处明显移位,各个序列位都观察到韧带;部分断裂:MRI图像显示韧带异常信号,局部增粗或弥漫性增粗,其边缘较不清晰,但仍有部分纤维持续性波浪形或弯曲[2]。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对照组X线检出24例,诊断准确率82.86%(24/29);实验组MRI检出28例,诊断准确率96.55%(28/29)。两组中实验组的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χ2=1.0667,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2.2 X线测量结果

对照组检出24例,患侧顶-平台相交率(31.23±5.31)%,顶-平台角(60.11±4.80)°,股骨-平台夹角(98.17±3.46)°;健侧顶-平台相交率(22.15±3.81)%,顶-平台角(56.05±4.21)°,股骨-平台夹角(97.91±3.51)°。

2.3 MRI表现

实验组检出28例中,完全断裂为12例,准确性91.67%(11/12),MRI图像显示韧带连续断裂,且断裂处肿胀;部分断裂为16例,准确性88.89%(16/18),MRI图像显示局部肿胀,信号增强,可观察到连续性纤维低信号。

3.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引起患者站立不稳,关节处肿胀,活动性差,引起关节反复扭伤,进一步导致半月板或关节内软骨损伤,造成骨质增生和关节炎,损伤较严重时直接影响关节功能,患者需手术治疗。早期有效诊断有较大临床意义,检查金标准为关节镜,诊断较有效、准确,但操作有一定创伤性,增加患者痛苦,加上患者有明显疼痛症状,无法密切配合,故临床应用受限[3]。MRI属于无创性检查,成像具有多方位性和多序列性,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上应用很广。MRI在此病临床诊断上有很高价值,尤其是损伤较严重的部分性或完全性前交叉韧带撕裂,检查无创伤,更快速简单,诊断准确性高,利于早期恢复。MRI可明确韧带断裂程度和部位,良好显示膝关节的解剖位置、韧带走形及轮廓等,及时发现其他病变,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及选择,诊断意义在于,①MRI图像可清晰显示韧带断裂,且边缘较不整齐;②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③韧带内信号明显增高,且邻近结构受损,部分胫骨前移和半脱位。需注意的是,给予患者MRI检查,也无法完全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分析假阴性原因为,①前交叉韧带慢性受损;②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互相重叠;假阳性原因为,①韧带损伤致使信号增强;②成像显示与韧带方向不同[4];③伴邻近组织损伤,导致前交叉韧带的覆盖区信号明显增强;除以上原因外,检查人员技术、经验和机械性能等也对检查结果有直接影响。

在我院设置的对照研究中,实验组采取MRI检查方式,而对照组采用X线,组间比较,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6.55%,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2.86%,前者较高,表明MRI为有效可靠方式,诊断结果更准确。实验组部分断裂准确性88.89%,完全断裂准确性91.67%,准确性高,表示MRI对于部分断裂和完全断裂均能有效诊断。

综上分析,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有很大诊断价值,可靠准确,建议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铭,屠建春,曹俊涛.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诊断与临床诊断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14,42(06):700-703.

[2]李林祚.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6):90+92.

[3]牛俊博,曹中立,杨文普.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50-51.

[4]徐建华.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84-85.

论文作者:苏仲生,王明,马明,何婕,马强,田宝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_苏仲生,王明,马明,何婕,马强,田宝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