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阶段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更是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正确引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探索全新的学习模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亟待创新。本文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方法
在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的引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逐渐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趋势。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全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1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纵观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节奏快。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或全新的问题时,往往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有限,而在课堂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回答问题的速度也存在差异[1]。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尚未来得及思考和反应,就被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第二,大多数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则造成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无所知,毫无思想准备,造成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效率不高。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关键,而一些学生却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影响学习质量。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2.1 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对于一堂课来说,好的课堂导入将迅速带领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悬念或创设问题情境等教学方式。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加减法的验算”为教学实例[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加法验算方法,并通过交流验算方法,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加法算法的多样性。通过加法验算,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超市买东西吗?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再请学生主动回答,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出小丽和爸爸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并询问学生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此说出,小丽和爸爸买了124元的运动服,52元的运动鞋,爸爸给了售货员200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则抛出问题: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小丽爸爸多少钱呢?通过创设这样的导入环节和生活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为新课讲解奠定基础。
2.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在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也逐渐体现出主要地位。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数学课堂过度强调教师讲解的重要性,忽视了灌输式教学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学生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课堂角色,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提升其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或放下教师的“架子”,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由上而下的教学方式。在讲解知识点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均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外,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更加喜欢并热爱数学这门课程,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学科,虽然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但每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相对较多,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有:多总结、多反馈、积极评价、灵活设置作业及练习等教学方法。教学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关键在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需要符合教学实际。
2.4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无非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课及课后巩固三大主要部分。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性特征,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课前预习方法。针对一些难以抓住重点的学生,教师可为其拟好预习提纲,学生则可根据提纲进行针对性的有效预习。课前预习起到巩固旧知、了解新知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对下节课所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甚至对重难点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可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听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标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但需要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为辅。最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避免养成抄袭作业的恶习。
3 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更是了解数学、接受数学、走进数学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汲取。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掌握正确教学方式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蓉.理论引领科学实践——探索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94~94
2 宋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2015(48):132~133
作者单位:新疆博乐市青得里乡第七小学
论文作者:拍赫任萨·巴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