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六小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理想的学校,不只是为分数服务的学校,而是打造精神家园、创造美好未来;理想的学校也不仅仅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还应该是教师心之所向。理想的学校能够激发教师,唤醒教师“内生长”,引领教师能量升级。只有教师认同这份职业,才能甘心参与学生成长中,才能获得自身职业价值的实现,收获幸福。
我校位于川西南攀西大裂谷,远离教育核心地带,理念落后,资源落后,信息落后;位于城乡接合部,新晋教师不愿意来,有经验的老教师挖空心思走,“进不来,留不住”依然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点。2017年8月我走马上任,面对的现实是: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青黄不接,教师编制数紧缺,弹尽粮缺;综合学科教师屈指可数,艺体挺不起腰杆;更为不解的是老教师思想懈怠、停滞不前,中青年教师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等待发展,等待时机,在等待中工作,在等待中畅想愿景,却始终没有等来他们想看见的学校发展。
一、更新教师管理理念,唤醒教师“内生长”活力
等不起的不只是学校的发展,还有期盼成长的学生,以及盼望学生成才的家长。学校要发展,理念要更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内生长”,没有教师“内生长”很难实现动力转换与能量升级,就更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作为校长,首先要建立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共同体”理念,从办学思想着手,从制度管理、量化管理、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动刀,渗透“人本治理”,“把师当人”做到“目中有人”。因此,我们重新确立了打造“晋习养性,益智达源”的益达教育理念,以“立人立己,益己达人”为核心,以“启迪有方,化育无痕”作为教风,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立足规范,突出特色,引领教师做文化人;用激情点燃智慧,用爱润泽生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的发展,坚持做好有温情的管理,做好有温度的教育,做好有温厚的文化。
1.尊重从取消打卡开始。刚上任几天,每遇下班,我都要晚个二十分钟下班。是的,我要把按时下班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老师们,他们有飞奔到幼儿园去接饥肠辘辘的孩子,有急奔向菜市场去购买食材……一部机器锁住了老师们的心。我知道,他们除了工作,除了学生,还有生活,还有家人。第二个星期老师们发现打卡机器不见了,感到奇怪的同时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教师会上我只说了“我相信你们,信任你们,尊重你们”,雷鸣般的掌声响了很久。或许他们也等了太久,掌声里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充满了相互理解的化学反应。
2.理解从帮好老师出头开始。2018年4月,学校有位老师被恶意举报体罚学生。教师心寒了,为学生真情付出家长却不理解,心虑了,担心工作保不住。老师们等着看学校如何调查、如何处理。了解此事后,我主动找学生和家长了解真实情况,做好家长引导工作,主动宽老师的心,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真相大白之后,我又只说了:“无情地把一位无辜的好老师推出去,我做不到。”老师们知道有了保障,少了顾虑,放手抓教学,涉事老师更加努力工作,把抓教学质量当成自己的事做,肯为学校教学发展出谋划策。
3.关心从解决午休难开始。午餐午休一直是老师们的心头病,大多数老师家离学校远,学校又没有食堂,中午只能“对付对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中午在父母的小摊旁支个小凳趴一会儿或者伙同几个小伙伴闹一中午,选择校外午托又存在安全隐患。面对困难,我们集思广益,四处走访,把周边的一处旧城区棚改房接管作为教师午休室,校园内的闲置教室用于学生午休,又联合配送中心把午餐开设起来了,切实解决了师生午休难的问题。解决了午休,老师们再也不会想着外出找餐馆吃饭了,学生也休息得好了,下午上课质量提高了,老师们所付出的心血也就更有效了。
4.激励从工作与特长联系开始。人人都有爱好,深入了解每一个老师的兴趣,把合适的工作安排给合适的人,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爱好,易于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和“内生长”。学校工作需要宣传,新媒体发声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组建一支宣传团队,搭建一条与家长、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需要业务能力强特别是甘于奉献休息时间的老师们。这时,我把喜欢撰文、摄影、摄像、平面制作的八名老师组建成各类团队,送他们学习相关知识,配备相应的设备,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把“内生长”有效转化为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动力,促使个人和团队能量升级。在掌握教师个人素养的前提下,我针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剖析”,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老师们的职业发展给出中肯建议,形成了“规定动作+自选特色”的专业发展路径。
二、加快教师专业提升,注入教师“延生长”动力
要引领教师做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人,增强自我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加快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培养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探究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关系,用突出个体的能力带动团队能力向外延展,以团队的快速成长驱动个人素养的生长;积极搭建成长平台,用智慧接受新事物,用新事物促动智慧再生长。
1.世界那么大,带你去看看。营造“学习——实践——展示——研究”的专业提升氛围,把争取学习机会加入到良性竞争机制当中,把“内生力”转化为“外延力”。自2017年9月以来,为让教师打开眼界,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接轨新课改理念,在名额不限定的情况下都会搭配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各级各类外出培训无一落下,切实做到了“你想学,我花钱送你学”。倘若遇到“大师”“大咖”来攀讲课、讲座,只要愿意去学习的老师,均满足求知的愿望。
2.教研那么累,带你去放松。把教研变成一种“慢生活”,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放松自我的工作状态往往会有新的灵感,学习态度从“让我学”到“我要学”,教学能力从“不会教”到“我会教”。学校实行学科组大教研、年级组微教研。大教研宏观把控教学部门要求,注重整体性、统一性;微教研体现自主性、及时性、随时性和舒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学期学校下拨教研经费到年级组,年级组可以利用经费自主选择教研场所,就年级组内突出问题、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三五成群聚集书吧、咖啡厅、公园等休闲场所,也可步入图书馆、微机室等学习场所。
3.团队那么大,带你去变强。以一专带多强,弱化个人得失,强化团队成绩,着力捆绑,形成凝心聚力之势,创造智慧共享、全体共赢的发展新局面。学校班子队伍以“想干、能干、肯干、巧干”为培养选拔根本要素,成员平均年龄三十岁,年轻有干劲,都是各级各类教学骨干力量,“教学能力说得起话,教学成绩服得了众,教学本领起得了带头作用”是我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因此,从教育到教学多个层面学校管理层都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对未来引导学校专业化、引领教学团队建设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一名语文教师成为市级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名数学教师成为市级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我个人成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当然,因此而衍生出的学校语文、数学教学团队以及管理团队也逐渐成长并不断壮大!
4.平台那么多,带你去参加。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更上一层楼”,搭建训练平台、展示平台、成长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以前,老师们的圈子仅限于区、校,市级的参与都是屈指可数。“点菜听课”常态化,“推门听课”公平化,“查摆问题”动态化,“专题汇报”阶段化,从“手把手教”到“放手成长”再到“独当一面”,更为他们提供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机会,找更强的对手,把战场扩大。两年来,不管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教师们纷纷在省市区赛课活动中过五关斩六将,摘金夺银。
5.师父那么多,带你去选选。我们把“NBA选秀大会”巧妙地运用到“拜师学艺”上,骨干教师当评委、做师父,赛课活动结束后依据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青年教师自选师父,加入相应的“导师团队”;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我们又采用“中国好声音”选人方式,青年教师再上“拜师课”,“导师”依据自身指导特点和“选手”的特点,邀请加入团队,最终由青年教师权衡利弊,自主选择心仪的“导师团队”。当然,除了校内的名师,我们把全区、全市甚至是省里的知名专家作为导师的师父进行再组队。找准需要什么帮助,让我们的“青蓝行动”更有准确性、丰富性。
三、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点燃教师“高生长”引擎
延续教师的职业生命,帮助他们在有限的职业生命中赢得更多的掌声、更多的尊重、更高的幸福指数,就必须从教学管理思维的“横向发展”转而“向上生长”。在新课程改革下,催生教师们打“组合拳”的能力,各学科教师思维进行强烈碰撞,用“人本治理”点燃“高生长”引擎,蓄势待发。
1.你做“优秀”的工作,我做“优质”的宣传。我们采用“表扬——宣传——激励”的管理模式切实形成了“自我生长——互进生长”的“人本治理”管理模式。
接手学校时,微信公众号信息不足五十条,内容上也就是工作简报,关注人数极少,也没有起到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此后我们精心建立微信工作团队,找准家长、学生和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开设了“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中最美教师”等投票评选活动。对先进的教研组、备课组、教育教学团队拍摄制作属于他们独有的宣传视频,凝心聚力,鼓足势气。每年教师节对表现优异,教学成绩优秀,深受家长、学生爱戴的老师进行表扬,相关老师事迹介绍多渠道宣传并在学校大门口滚动播放。此外,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获奖,都大张旗鼓,多方位、多举措、多渠道进行宣传。扩大知晓率和影响力的同时,更加促动所有教师积极工作,真真正正做到了“你的奉献是光彩夺目的”。教师能力得到同事认可,得到家长、学生的尊敬,无形中又提升了教师的荣誉意识、担当意识、竞争意识。
2.你做“多彩”的课程,我做“缤纷”的服务。培育未来教师,培育幸福教师,打开眼界,打开心胸,打通“向上”“向全”的生长点,把“一专多能”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2017年的寒假全校教师都有一项“寒假作业”——“整理汇编校本教材”,多彩的校本课程研究和设计全面铺开,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采用走班制开设“七彩课堂”,一方面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是培养教师的整合能力,实现由教教材向教未来的思维转变,从“教课程”提升至“融课程”的能量转变。学校工会也利用放学后组织教师开展“瑜伽”“陶瓷”“歌舞”“花卉”“盆栽”“绘画”等艺术课程,用艺术美塑造老师们的健康心理和强健体魄,在漫漫时光里舒展情操。
3.你做“独到”的科研,我做“坚强”的后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青年教师的普遍问题,了解教育教学理论,以研促教,这对于提升所有教师素养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草根”科研做起,自找教学困惑,互找教学难点,齐找教育热点和冷门。两年来,我校共申报了市、区级课题15个,两项省级课题申报也正在筹备中。伴随着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百花齐放,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向上生长”,做贴近教育教学活动的课题,走进那些遥不可及的理论,鼓励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两年来,学校从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变为优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跻身全市前列,成为“择校热”的名校。这些都是全体教师在“人本治理”引导下不断拼搏和努力的成果。“人本治理”是创造一所理想学校的必经之路,历经磨练,取得“人本治理”真经,促进教师动力转换、能量升级我们在路上。
论文作者:钟绍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老师们论文; 生长论文; 学生论文; 团队论文; 工作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