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西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46)
(2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青春期后痤疮中肝郁脾虚型患者选取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口服中药越鞠丸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用仅用红蓝光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皮损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丸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安全有效。
【关键字】青春期后痤疮;越鞠丸;红蓝光
【中图分类号】R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59-02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其中年龄在25岁以上的患者称为青春期后痤疮,有关调查研究中显示[1],青春期后痤疮产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情志、遗传等,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中医药具有安全且疗效佳的优势,加上现代光疗先进技术推进,故采用越鞠丸加减联合红蓝光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选取2016年4月-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宁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肝郁脾虚型青春期后痤疮56例;
(2)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第四版[2]痤疮;
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自拟诊断为:颜面皮损以黑头、白头丘疹粉刺为主,或烦躁、易怒,纳差,口烦渴,胸胁胀闷,寐欠佳,大便干结。或女子伴月经失调,舌淡红,苔白,脉弦或细滑;
(3)排除标准:
①对药物过敏者;
②特殊性痤疮(如药物或职业相关);
③妊娠、哺乳期女性;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
④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
(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6例,其中男5例,女21例,年龄在25~43岁,平均(31.6±5.2)岁,病程2~48个月,平均(16.1±12.3)个月。
对照组26例,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在25~46岁,平均 (30.4±5.4)岁,病程1~30个月,平均( 13.81±8.9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越鞠丸加减方:香附10g,焦栀10g,焦神曲10g,苍术15g,川芎10g,柴胡10g,炒白芍10g,炒白术10g,茯苓15g,丹参10g,黄芩10,赤芍10g,蒲公英10g,生甘草3g。临症加减:便秘热盛者加酒大黄6g;皮损见脓疱者者加紫花地丁10g,连翘10g;女性经前皮损加重,加红花10g;有明显瘙痒者,可酌加蝉蜕10g;失眠者,加茯神10g,夜交藤10g。以上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150ml。红蓝光治疗:运用重庆徳马Derma红蓝光敏生物治疗仪,使用系数:蓝光波长450±5nm,红光波长:633±50nm。患者使用前,先洁面,仰卧位,戴专用的防护眼罩,使用中患者闭紧双眼,光照距离患者皮损处约10~15厘米照射,每周蓝光照射15分钟,红光照射20分钟,每周治疗2次,连续6周。
对照组:仅用红蓝光治疗(方法同上)。
1.3 疗效判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消退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痊愈:皮损及伴随症状消失率≥95%;
显效:皮损及症状消退率≥70%;
有效:皮损及症状消退率≥50%;
无效:皮损及症状消退率<5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0.036<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腹胀,中药调整后自行缓解。
对照组有1例面部稍潮红,留观2小时后自行消退。
3.讨论
青春期后痤疮归属于中医“粉刺”,黄莺[4]认为青春期后痤疮,既能同寻常痤疮的肺胃辩治, 也可寻其特殊性肝、肾及冲任论治。武权生[5]认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应整体辨“郁”,治疗当以疏肝、健脾、温肾。
临床常见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常处于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的状态,而导致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或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气血不调,而致肝郁脾虚,故治疗上当以疏肝健脾为主。越鞠丸源于《丹溪心法》中名方,主治六郁,而肝郁脾虚型青春期后痤疮正因“郁”所致,故本方以越鞠丸为基本方加减成方,方中香附、柴胡疏肝解郁;苍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川芎、丹参行气活血;赤芍、白芍补血;栀子、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红蓝光治疗痤疮原理,主要通过蓝光照射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中的卟啉,起杀菌抗炎修复等作用;红光照射可能刺激细胞增生,有组织修复作用,减少瘢痕形成[6]。
本研究通过中药联合红蓝光联合治疗青春期后痤疮,避免西药的诸多不良反应,同时改善全身症状,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谢华芳,王一飞,等.女性迟发性痤疮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691-694.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65-116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292-295.
[4]李天浩,张钟,陈红领,等.黄莺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验[J].四川中医,2009,27(12):5-6.
[5]张锦聪,安蓉芳,武权生.武权生教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4):86-87.
[6]王鹰,李海东,廖军,等.红蓝光联合倒模治疗痤疮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2):96-97.
论文作者:于艳夷,闵仲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痤疮论文; 蓝光论文; 期后论文; 青春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加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