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卓玛[1]2005年在《汉藏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汉、藏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总体元认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上差异显着,汉族中学生的总体元认知和元认知知识水平高于藏族中学生,而在元认知体验水平上则低于藏族中学生;汉、藏男生在总体元认知及其各个维度上均无显着差异,女生在元认知知识上差异显着,汉族女生高于藏族女生;初二年级汉、藏学生在元认知体验上有显着差异,藏族初中生的元认知体验高于汉族初中生;高二年级汉、藏学生在总体元认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上有显着差异,汉族高中生高于藏族高中生。
巴桑卓玛[2]2003年在《藏汉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元认知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有关元认知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一研究除了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之外,在实践上对于揭示人类智力的本质、开发人类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元认知的概念、结构、训练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针对元认知与数学学科结合的实验研究很少,尤其是针对跨文化的数学元认知比较研究更少。 本文对已有元认知的理论研究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论述了元认知与数学学科的具体结合;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数学元认知水平的差异的根源所在。通过研究了解到:第一,藏汉初、高中学生的总体数学元认知水平普遍偏低,且男女学生的数学总体元认知水平没有显着差异。但汉族初、高中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水平高于藏族初、高中学生。而藏族初、高中学生的元认知体验高于汉族学生。第二,藏汉中学生的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绩成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大,这种相关性程度没有增加。第叁,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元认知水平的发展受语言、数学教师、父母亲的职业及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藏书量因素的影响。最后,为了更好改善、提高藏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目前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对藏区学生的元认知的训练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文献法、统计检验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巴桑卓玛, 史宁中[3]2006年在《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识别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对于改进藏族学生数学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藏、汉高中生的调查与研究表明,藏、汉高中生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体验有显着差异,汉族高中生数学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高于藏族学生,藏族高中生数学元认知体验高于汉族学生;藏、汉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与数学学习成绩成正相关。
张燕华[4]2007年在《对内地西藏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1984年党中央召开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全国各地支援西藏教育.1985年在上海、北京、江苏(常州)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创办了内地西藏班(校),对口支援西藏教育.我校自1997年创办以来,已有了10个年头,学校各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中高考成绩名列全国内地班(校)前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藏族学生的理科学习困难程度明显高于文科学习,尤其是数学,藏族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学起来吃力.所以要提高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需要教师系统的研究藏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进而寻求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运用观察、比较、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特点,并对藏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就目前对提高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没有系统研究这一事实,笔者利用人本主义理论支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出适应藏族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西藏班新教学模式.再结合几则案例及《等比数列》教学实录,分析研究在具体教学时如何去利用该教学模式来提高藏族数学学习能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对藏族班的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胡萍[5]2006年在《汉藏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是当前生物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研究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从而通过适当途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藏族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点,但是对于藏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心理特点却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对藏族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心理特点的研究几乎没有。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文献法等,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理特点差异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西藏的生物学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首先,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中为代表的汉族学生与藏族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学习心理特点,主要对两者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认为汉族高中学生与藏族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心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在生物学习策略方面,汉族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总体策略水平高于藏族高中学生,这是由于汉族学生的生物学习认知策略水平和元认知策略水平高于藏族学生所引起的;在生物学习动机方面,藏族高中学生的外部动机水平强于汉族高中学生,表明藏族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其次,讨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民族文化因素(传统文化价值观、语言)、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管理水平、生物教师教学水平、教材因素)、家庭文化环境因素等。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教学与课程两个方面提出针对藏族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特点的生物教育建议。
曹灶洁[6]2006年在《藏汉初中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的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特别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数学能力的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不少研究是针对跨文化数学能力的研究,但就其藏汉初中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来看,本文与之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在已有数学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藏汉学生之间的数学能力上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同一地区藏、汉初中学生数学能力有显着性差异。为此,本文根据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得出造成同一地区藏汉学生数学能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非母语教学及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够重视两个方面。提出了非母语教学是数学能力的发展制约因素,对宗教的虔诚使得藏族学生对数学的重视不够是造成差异的关键,并从藏汉学生分班教学、重点突破藏族学生的语言关,加强思想引导使藏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本文采用调查法、分析法、文献法、统计检验法、田野工作法、比较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冯妙[7]2016年在《彝、藏、汉族初中生字母表示数认知水平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各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民族数学认知水平的比较,主要是以概率与几何为研究内容对民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对代数内容却鲜少涉及。大量的研究证明,学生对代数内容学习存在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不深刻。因此,本研究以“字母表示数”作为切入点,比较研究彝族、藏族、汉族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民族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提出比较分析不同民族初中生数学认知水平的研究内容;整理分析与“字母表示数”相关的文献,发现Ursini和Trigueros提出的变量叁用法模型(3UV模型)与字母演变的历史过程相似,符合学生对字母的认知过程;而通过对认知水平理论的分析比较,solo分类法结构化的认知层次更能清晰地体现出学生字母表示数的认知水平。其次通过对“变量叁用法”模型:字母表示未知数、一类数、函数中的变量的深入研究,结合课程标准和初中人教、北师大版教材,形成了符合初中生认知的字母表示数指标表,以此表和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编制预测试卷,进行预测。预测对象为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初中学生,由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第一次测试无效卷太多,因此进行了二次测试。预测后,通过与参与国培的初中数学教师沟通,反复修正,形成正式测试卷,其信度为0.747。正式测试以四川省龙泉驿区的汉族学生、西昌市的彝族学生、甘孜色达的藏族学生共480人为研究对象,得到有效卷460份。然后以solo分类理论作为评价工具,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采用定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得到如下结论:(1)叁个民族初中生字母表示数的整体认知现状为:在“字母表示未知数”、“字母表示一类数”上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好,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达到关联结构水平;而在“字母表示一类数”上的认知情况相对较差,基本处于前结构水平和单一结构水平。(2)叁个民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年级上都存在一定的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可赋任何值的字母的认知理解上,彝族七、八年级的学生分别和藏族、汉族七、八年级的学生存在显着差异;在根据对应关系,确定相关变量的变化区间的认知理解上,彝、藏九年级学生,彝、汉八年级学生和藏、汉八、九年级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
何文林[8]2009年在《高中生的数学元认知与数学理解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学生学习元认知的热潮,如何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结合使用概括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才能有效监控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进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学习障碍,顺利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数学元认知是主体对数学认知的认知,是主体对自身数学认知活动的计划、体验、监控和调节,包括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体验和数学元认知监控叁种成分。它从属于一般元认知系统,又具有数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性。特别是在数学元认知知识这一成分中,包括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策略等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必须在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数学元认知体验和监控,同时又在数学元认知的控制下更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数学学习又以数学理解为基础,只有真正理解甚至深入理解了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才能正确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数学理解就是数学学习主体针对特定的概念意境,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组织起适当的概念结构,并使其成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或结构(即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而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更是渗透在课程目标中被提出。已有研究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和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并证明了开发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可以促进数学理解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关注的是高中生的数学理解和数学元认知现状,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高低是否会影响其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哪些方面产生的影响较大,并试图探寻如何有效利用这种影响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研究目的的指导下,本文使用自行编制的数学理解水平测试卷和数学元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对高中生进行了数学理解和数学元认知的调查研究,并从调查样本中抽取叁个处于不同理解水平的个案进行数学学习过程的观察研究和访谈。其中,本文将数学理解分为四个层次,由浅层次至深层次分别是经验性理解、形式化理解、关系型理解和观念性理解。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发现,现阶段高中生的数学理解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形式化理解层次,数学元认知水平也不是非常理想,主要是元认知监控水平较低。数学理解水平对数学元认知水平有显着影响,主要是由于数学元认知所具有的数学的特性,使学生的数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受到其数学理解水平的约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等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研究进一步发现,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和数学元认知水平相互促进并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情况和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利用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李艳维[9]2016年在《中学生元认知策略问卷编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学会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效率的基础,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实现掌握学会学习技能的关键。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利用所具有的元认知知识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思维和认知活动。包括对认知活动实施的计划、监控、反馈和调节,使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更加合理有效。本研究依据元认知策略的概念与结构,以蒙、汉语授课学校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编制出适合测查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问卷,并探讨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现状。本研究文献查阅、访谈、半开式问卷调查等基础上,编制元认知策略项目,经过专家组多次评定及修改,形成初测问卷。在内蒙古八个地区,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245份,使用SPSS19.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项目分析、探索因素分析、相关分析、验证因素分析、回归分析、信效度检验等分析。最后对蒙、汉语授课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所编制的《中学生元认知策略问卷》包含知识掌握监控调整、方法使用监控调整、注意力动力监控调节、计划性措施四个维度,18个题目。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0,分半信度为0.881。2.经检验中学生元认知策略问卷各测量学指标良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查蒙语授课与汉语授课初中生和高中生元认知策略水平的有效工具。3.汉语授课中学生在元认知策略总水平上无性别差异;在注意力动力监控调节策略上,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初中、高中相邻年级间差异不显着,高一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高于高叁学生。4.蒙语授课中学生,女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显着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知识掌握监控调整、注意力动力监控调节、计划性措施叁个方面。七年级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显着高于八年级;高中相邻年级差异不显着;高一年级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显着高于高叁年级。
李艳维, 杨伊生[10]2018年在《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中学生元认知策略发展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蒙汉族中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自编制的《元认知策略量表》,以蒙、汉语授课的1 24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蒙语授课与汉语授课中学生元认知策略发展特征。结果显示:(1)蒙语授课中学生,女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显着高于男生。在方法使用与注意力动力监控调节策略使用上初二显着低于初一;高二在知识掌握与方法使用两个策略使用上显着低于高一年级;高叁计划性措施策略使用显着低于高二年级。(3)汉语授课中学生在注意力动力监控调节策略使用上,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在计划性措施策略使用上初叁显着高于初二;高叁知识掌握监控补救、方法使用监控调节、计划性措施策略显着低于高二年级。
参考文献:
[1]. 汉藏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比较研究[J]. 巴桑卓玛. 中国教育学刊. 2005
[2]. 藏汉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比较研究[D]. 巴桑卓玛.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3]. 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J]. 巴桑卓玛, 史宁中. 东北师大学报. 2006
[4]. 对内地西藏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 张燕华. 苏州大学. 2007
[5]. 汉藏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D]. 胡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06
[6]. 藏汉初中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D]. 曹灶洁.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7]. 彝、藏、汉族初中生字母表示数认知水平的比较研究[D]. 冯妙.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8]. 高中生的数学元认知与数学理解的关系研究[D]. 何文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09
[9]. 中学生元认知策略问卷编制及其应用[D]. 李艳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10]. 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中学生元认知策略发展特征研究[J]. 李艳维, 杨伊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