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效应评价&以江苏省为例_金融论文

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效果评价——以江苏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为例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效果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科技金融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10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首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通知》,明确了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试点地区,并为今后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巩固和增强金融支持区域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科技与金融资源有效结合的政策文件,提出了既具有战略前瞻性,又拥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为科技金融促进创新型省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并获得政府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投资。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物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拟从金融服务体系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视角,对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江苏省科技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综述

国外对金融与产业发展关系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的发展金融学。Hicks(1969)较早考察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英国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是金融系统的创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技术创新。

在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方面,Jeong和Townsend(2007)在研究中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通过生产函数进行分解,从而得出金融深化对于科技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通过美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采用债券和股票方式进行融资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科技创新效率(Atanassov等,2007)。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赵昌文和陈春发(2010)指出,金融业发展可以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带动区域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顾海峰(2010)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的划分,提出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政策设计;刘志彪(2011)提出以建设和完善科技银行功能(科技专营机构)为突破口,加大信贷投入、调整信贷结构,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内上述研究对我国科技金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视角分析科技金融推动其产业发展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且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

提升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效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分别从资金、技术和人员三个层面,强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与金融资源的结合,搭建具有层次性的科技金融投融资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突出科技金融机构的支撑功能,推进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从而优化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式,提升其发展效果。本文运用SAD分析法,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效果”模型,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效果。最后,本文结合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战略发展布局,从金融服务视角归纳总结适于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组合,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方法概述与模型构建

SAD(System Accommodation and Development)分析法是日本学者田信哉和森彰共同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对影响总体目标完成的各种因素加以整理,并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定量化,便于合理规划组织的整体行为,提高其运行效果。

SAD分析法是将存在问题的各种因素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图解方法,它实质上是一种带有矢量的方框图。图中将有关因素(方框)用表示因果关系、前后关系的箭线联结起来,形成问题系统图。整个图解反映出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影响因素或改善手段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影响因素或改善手段在图中用无输入线的方框表示,称为“外因”问题;最终要解决的目标方框常用双线框标出;其他单线方框称为“内因”问题。通常由影响因素或改善手段到最终目标要经过多级中间目标方框才能达到。

是定性的因素,从原则上讲是难以客观测定的,但确定这些权重值时,经验方法往往是可行的。

此外,还要甄别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出各种外因问题对系统改善的影响程度后,用图表定量描述出各影响因素对系统改善所承担的责任,进而寻求改善问题的途径。

基于SAD分析法,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效果”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效果”模型

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基础上,针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炼出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3种基本因素:科技金融人才配套、科技金融技术扶持、科技金融资本注入,并由此衍生出9种扩展因素。现阶段,在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的人才激励措施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均会使科技金融人才有效地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匹配;同时,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必须依赖于训练有素的人员,其对产业技术支撑程度的优劣还取决于金融服务技术的安全性、成熟度和技术的先导性;此外,科技资本能否成功注入并支撑产业发展,还受到融资渠道、融资风险和资金运作机制的制约,同时技术的成熟度和发展潜力也会影响到“以技引资”的效果。因此,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受到诸多基本因素和扩展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在上述的科技金融支撑因素下,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效果。使用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本文以江苏省具体数据为例,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其优势在于可以化多级评断为一级评判,从而使评判过程得以简化。

四、实证分析

基于SAD分析法,在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效果”模型基础上,从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对江苏省无锡、南京和苏州物联网产业,以及支持其产业发展的相关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展开,对象主要包括产业内负责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企业基层管理者及相关专家。为保证调查人员对科技金融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熟悉程度,选定的调查对象均为在该领域内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的人员。为使调查对象能顺利理清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因果关系,调研采用结构化问卷与半结构访谈形式展开,并保障问题项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此外,在采用现场填写、电话或Email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时,本课题组成员均全程参与,从而提高了问卷的回收率和访谈的质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3份,有效率达到96.5%。

将调查结果汇总,计算其估计值的平均值作为因素比较值的最终取值,并据此测算科技金融各因素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影响程度:

通过统计分析和测算,得到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因素与发展效果间的关联程度,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各项因素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经验方法进行确定。

由表1可知,一方面,在科技金融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3种基本因素中,科技资本注入的权重最大,说明在整个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仍是现阶段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且众多产业内中小企业发展正面临着“麦克米伦”缺口的制约,更体现出科技资本对该产业发展的强效推动力。另一方面,在诸多扩展因素中,可以将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科技金融及产业自身技术发展成熟度、发展潜力,以及科技资金运作机制归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关键因素,其对该产业发展效果的影响程度均达到了15%。同时,决定科技资本扶持效度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风险因素,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影响程度也达到了10%,反映出众多受访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和员工普遍认为,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融资风险的有效应对,将较为显著地影响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的人才激励措施和金融与科技结合发展的技术运营安全性的权重相对较低,分别为7.5%、7.5%和5%,这表明目前领域内科技金融人才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还未被充分认知,短期内产业的规模发展将优先于长期的质量提升,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战略短板;此外,技术运营的安全性被低估,说明科技金融风险性及其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性尚未被广泛重视,也体现出短期内不可能出现专门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适配的科技金融产品。

进一步评估江苏省无锡、南京和苏州三地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效果。在设立评价集并赋值V=[很好,较好,一般,差]的基础上,对上述三地科技金融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单因素评价矩阵,整理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采用加权平均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到评价结果:A1=[0.333,0.286,0.190,0.190],A2=[0.227,0.318,0.273,0.182],A3=[0.273,0.364,0.182,0.182]。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无锡的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为“很好”,而南京和苏州的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均为“较好”。

从以上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无锡的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最好。江苏目前正举全省之力,聚焦无锡,以建成“感知中国”中心为目标,加快形成完整的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体系,重点建设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和信息服务园,使无锡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同时,发挥高新园区资源集聚优势,充分整合科技与金融资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软硬件全面支撑。南京和苏州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评价值为较好,它们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南京发挥软件、无线通信等方面的优势,以“中国软件名城”和“无线谷”为主要载体,通过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金融服务平台,以支撑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苏州正发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成电路与IP融合通信的产业优势,运用已有的风险投资、科技贷款和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

从整体上分析,江苏省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总体评价令人满意。近年来,各级政府始终强调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地物联网相关企业的资金、人员与技术投入不断增加,都极大地改善了江苏省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效果,使其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综合竞争力领先于国内其他省份。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SAD分析法,构建了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效果”模型,并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南京和苏州三地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对江苏省科技金融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效果的关键因素和扩展因素进行甄别,明确了提升其产业发展效果的重点因素;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三地科技金融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锡科技金融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的效果最好,而南京和苏州在因地制宜、利用自身发展优势方面也有亮点,但仍需强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将科技与金融资源充分整合。显然,提高科技金融扶持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提升其发展效果的对策建议:

首先,以技术为先导,金融为支撑,全面打造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现阶段应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引进集聚,突出服务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工程的完善,抢占技术、产业、应用、人才制高点。在孵化和培育物联网产业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强化风险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围绕“专、精、特、新”目标,打造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其次,结合物联网产业战略发展布局,充分融合科技与金融资源。通过“重大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使物联网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驱动下尽早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目标。以高新区为载体,利用科技园区的平台功能,发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先试先行的作用,明晰金融支撑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拓展科技金融支持其加速发展的贡献机理。

再次,从科技金融资金、技术和人员三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效率。在资金投入效率层面,按照多元支撑、突出共享、阶段推进的原则,搭建江苏省内源性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以及改制上市的融资共享平台,以体现科技金融平台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引导催化、综合服务等主要功能。在技术支撑效率层面,应强化科技金融软硬技术结合对支持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式,促进科技金融资源在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中应用、推广和扩散的创新体制。在人员配置效率层面,须明确科技金融人力资源支持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完善改进措施。此外,还应发挥政策金融的引导作用,突出科技金融机构的支撑功能,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最后,针对物联网产业特点,应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可以建立物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与重点地区、重大项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同时,加强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重点地区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应加强政策规划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为物联网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标签:;  ;  ;  ;  ;  ;  

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效应评价&以江苏省为例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