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取原则浅析论文_汪平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取原则浅析论文_汪平

摘要: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中,史料教学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史料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但是在史料的选取方面相对随意,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课堂中史料应遵循真实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思想性的四大原则来进行选取。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选取;有效课堂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中说:“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历史教学和科研中最基本的要素。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有学者甚至认为“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虽然史料教学在当前历史课堂中运用的相对广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使用史料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有些时候采用史料开展教学并没有起到预设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选取史料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史料的选取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史料选取最为关注的第一原则。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导入环节大量使用音影史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却忽视了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史料教学作用大打折扣。例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节,有部分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辛亥革命”电影片段,不论电影片段如何“真实”,这样的选择却忽视了史料选取的真实性原则。

经过影视加工后的史料毕竟已经不再是一手资料,史料价值自然就会降低。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历史影视作品,即使这样的作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一定要使用音影史料也以纪录片为宜,因为记录片的制作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原貌,并对历史进行了梳理,使其更加清晰。

二、史料的选取应强调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管教师如何设计一节课,也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教学目标而言,首先应该定位于课标与考纲,新授课中更注重课标的解读,如《太平天国》一节,课标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了解”只是浅层次的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就能实现,重点应该放在“认识”的这个目标上来。从课标要求出发,应该减少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性史料补充,进而加大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史料的补充上来,利用其纲领内容来分析得出农民阶级无法提出先进的理论这样的结论。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史料补充能紧扣课标才能精准地定位三维目标,将历史知识与学生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及理解能力有效的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史料的选取不宜过多,课堂不能成为史料的堆砌,应考虑教学设计中想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较经典的史料。一些年轻教师,刚走上讲台没多长时间,教学中总想面面俱到,在史料的选择方面很难做到合理地取舍。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史料很多,但是没有进行有效分类,缺乏教学的深度;另一方面,学生疲于阅读史料而未能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史料的选取应注意实施的针对性

史料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说到底是教与学的统一,所以史料的选取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学生与山区学生,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的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知识结构与思维差异等。例如,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在史料的选取中应避免大段文言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原始的文言史料。应有意识地增加部分总结性文字史料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归纳和理解能力。如果必须要使用文言材料,也应该讲文言材料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行阅读。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节,关于鸦片战争的背景内容时有些教师喜欢采用林则徐的原话来进行教学——《拟谕英吉利国王檄》来说明中国的闭关锁国与夜郎自大。如果考虑到城市学生的综合素养,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少问题,但是如果在山区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史料开展教学效率就会低下。针对基础薄弱学生更好的学习本知识点,那么可以采用图片史料来展示中国的落后,鸦片的危害,虽然从史料选取的深度略显不足,但是教学效果却比单纯原始文字史料的效果要好。

四、史料的选取应关注教学的思想性

好的一节历史课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来的,并不是教师单纯教出来的,所以史料教学对思想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历史教学中成功与否的重要表现。

为了体现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史料选取应该产生强烈的“冲突”效果。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不能只选取学生所熟悉观点的史料,还应该增加新角度、新观点,甚至是与传统观点相悖的史料。这样,通过阅读、思考和分析才能体现出教师对一节课的立意高度。如岳麓版必修二《西学东渐》一课,如果仅仅按照课本编排的意图进行史料整理与教学,最终教学效果也能得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学技术到学器物最终到学思想的过程。如果在本节内容中增加顽固派与洋务派论战和顽固派与维新派论战的相关史料,让学生能够理解在近代社会,不管是哪个阶级、阶层都想通过自己的认识来改变中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本节课的高度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必然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史料选取的四大原则,让历史课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更有思想性,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 银.浅谈史料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8).

[2]刘宗继.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与方法[J].吉林教育,2013(25).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 725000)

论文作者:汪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取原则浅析论文_汪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