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文/陈 浏
(中共安徽亳州市委党校 安徽·亳州)
[提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动力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深入践行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在新的历史时期,亳州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以此促进亳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亳州;创新驱动;新理念
一、亳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
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习近平2014年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增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创新的核心地位,将创新驱动发展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程上,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在2019年春季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暂行条例》是有序推进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环节,它使整个城镇化推进工程首先落实到人口的“城镇化率”重心上。从宪法角度观之,《暂行条例》主要指向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享有各种社会权,如适足生活水平、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物质帮助权等,目标指向为城市迁入者群体提供城市公共福利的共享、共有的平等待遇。《暂行条例》共23条,分别从制定背景与目的、居住证申领条件和程序,主管机关的职责分工、居民待遇及相关权利、户口落实基本条件以及违法处罚等方面进行了逐一规定。
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正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经济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700余家,新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个、众创空间47个,芜湖、马鞍山市入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界首、宁国、巢湖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二、亳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现状
亳州通过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新动能得到不断培育,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二)大力聚集创新人才,丰富人才资源。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想实现创新发展,需要聚集大量的创新人才。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所谓“事在人为”,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素。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大力聚集创新人才为的是形成一批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充实创新的人才基础,发挥创新人才的关键带动作用。
新鲜鸡胸肉、薏米、大豆分离蛋白、盐、淀粉、胡椒粉、黑胡椒粉、老抽、生抽、白酒、香油、鸡蛋清、味精、五香粉、亚硝酸钠。原料选用均为市面销售的食用级材料,而且都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准。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民是这片土地的主角儿,农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耕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底色。河南人对土地的眷恋,对农业的依赖,绝非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商品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人们所想象到的。林语堂先生在《论“土”气与思想境界之关系》一文中说:“没有到过黄河流域这些北省的人实不足与语‘土’之为何物。他们绝不明白‘土’与人生之重要,关系之密切,他们不知道我们是生于斯,长于斯,食于斯,寝于斯,呼吸于斯,思想感慨尽系焉,诚有不可与须臾离之情景。”[3]
(二)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亳州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亳州实现生产总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10.1%,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收入首次达到200亿元,同比增加17.1%,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连续9个月居全省第二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17.7:40.1:42.2调整为16.5:38.9:44.6,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同时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1.7%提高到34.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新服务模式快速发展,来亳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居全省前列,旅游潜力不断深挖,成为带动亳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省办公厅、省统计局将亳州经济发展总结为“亳州现象”,充分显示出亳州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增长潜力巨大。
大力聚集创新人才,发挥创新人才的带动引领作用。2018年,亳州新建高水平创新平台5个,新增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45人。园区转型升级扎实推进,6个省级开发区经营收入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财政收入增长27%。其中,亳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安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表明其创新创业载体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日益明显,在亳州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先从调结构做起。关于结构调整,首先必须改变机关化的倾向。调研中,武汉市关于新招录的人员都要到基层先干两年再回机关的做法,十分符合实际。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可以把组织关系、行政关系放在机关,那没问题,但是人你得下基层,到基层实践、接受锻炼,这样不仅会改变我们整个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结构,也会增加基层力量。机关干部扎扎实实在基层呆两年,来了新的同志再下去呆两年。这样的做法,首先确保基层两年的力量有了保证,其次把这种做法形成一种制度,基层力量不足的情况就会不断得到改善。
(三)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亳州已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包括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白酒酿造、煤炭煤电、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打造现代化工业体系。亳州针对“个转企、小升规、规提升”和传统企业的技术提升等都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减少企业转型所带来的负担,增加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亳州在探索产学研协作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积极探索产学研协作离岸孵化的新模式。近年来,通过与相关高校共建离岸孵化中心,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高校的技术创新在亳州落地生产。目前,亳州已经在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等建立离岸孵化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解放军军事医科学院等高校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孵化中心的建设,为亳州在人才、技术、金融、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生产要素对接交流平台,提升亳州市企业创新模式下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亳州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当前,亳州正处在厚积薄发、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要想在新时代下奋勇直追走在皖北振兴前列,亳州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短板、发挥强项,进一步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而云南蒙自石榴的在这方面做的比怀远石榴好。在生活中会发现,怀远石榴在蚌埠市内出现的较多,而安徽许多城市多数地区卖的都是蒙自石榴而不是怀远石榴。有许多安徽省内的人甚至不知道怀远产石榴,却知道远在云南的蒙自石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亳州地处皖北,历来是人口净流出大市,更应该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方面政府应给予大量的支持,制定系统完善的人才奖惩机制,让更多人才在亳州落地生根。“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对引进的创新人才而言,不仅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研究环境,还要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能只是一锤子给个几十万的安家费、项目启动资金等,而是要在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考虑。对本土培养的人才要增强亳州本地的吸引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亳州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亳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是亳州建市以来的总和。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54件,授权专利2,00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两个月,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件,同比增长46.52%,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6.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各1个,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新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亳州“青年创客空间”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一)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助力创新发展。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对创新过程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作为创新的监管者和推动者,政府一方面应增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应优化科技投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例如,亳州出台了一揽子政策鼓励和支持创新,在2017年连续出台了《亳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亳州市关于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亳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亳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
(三)深化“产学研”协作,加速成果转化。产学研协作是指,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将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整体创新水平。产学研协作要求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鼓励高校等科研单位围绕企业急需的、具有市场潜力的方向进行技术创新,让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创新要素在市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流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创新不断深入发展。
随着我市各大林业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林业行业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在各大林业工程建设、验收、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依据需有待加强。
(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承载力。创新平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综合载体。好的创新平台能够提高创新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改善创新环境,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科技进步、技术升级、新动能培育不可获取的助推器。
亳州积极探索创新平台建设,把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用孵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众创、众筹、众包等模式。同时,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激励创新平台发展,包括《亳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亳州市关于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亳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亳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亳州青年创客空间、筑梦社区为代表的创新平台体系。下一步,亳州应继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
(五)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创新驱动发展是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由传统的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依靠技术进步为驱动的新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产权,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如果创新不能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将会极大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肆无忌惮地抄袭将会严重损害创新者的利益。在一个以抄袭为主流的社会中很少有人会去想着创新,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
对于创新事业刚起步的亳州而言,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亳州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很大提升,2018年受理专利申请6,154件,授权专利2,00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6.1%;制定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包括《亳州市专利资助和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对处在起步阶段的亳州而言,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维护创新的合法权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创新者创业者的信心,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六)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着力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动力问题,通过创新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坚持创新驱动就是将创新贯穿到各行各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产能,形成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以此完成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需要发展智能制造业,推动数字工厂、数字车间、工业机器人等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高精尖产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创新以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目前,亳州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加工、白酒酿造、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煤炭化工、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以现代中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针对传统产业应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率。以现代中医药来说,亳州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中医药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基础,这为培育现代中医药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坚实基础。亳州应着力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品牌建设,依托于中医药产业集聚地发展基地,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克强.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ht tp://www.gov.cn,2019.4.9.
[3]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ah.gov.cn,2019.2.28.
[4]亳州市统计局.亳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t j.bozhou.gov.cn.
[5]胡鞍钢,张新.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0(2).
[6]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
[7]冯之浚等.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J].科研管理类,2015.36(11).
基金项目: 亳州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亳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研究”(2019024)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30日
标签:亳州论文; 创新驱动论文; 新理念论文; 中共安徽亳州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