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CBA争抢中国篮球市场:——40亿美元“灌篮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灌篮论文,中国篮球论文,美元论文,市场论文,N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NBA(中国)正式成立,这是NBA进入中国20多年来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NBA将把其成熟的整套管理与运作体系带入中国市场。
“和当初微软、摩托罗拉进入中国市场一样,目前,中国体育产业也在起飞阶段,充满无限挑战。”NBA(中国)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近日告诉记者。
谁在投资NBA(中国)
在陈永正看来,NBA(中国)的成立,最大的不同是引进了“非球队战略资本”。
众所周知,NBA的投资者是美国及加拿大境内30支球队的老板。而NBA(中国)的董事会中,除了印第安纳步行者队老板、明尼苏达森林狼队老板、NBA副主席兼首席运营官亚当·萧华、NBA全球业务总裁海蒂·尤伯罗斯及NBA主席大卫·斯特恩之外,还有五家战略投资者,分别是:隶属华特迪斯尼公司的ESPN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基金会和招商局中国基金有限公司。这五家战略投资者将投入2.53亿美元,以优先股权收益购得NBA(中国)11%的股份。
“NBA(中国)在资本方面引进了非球队战略,这打破了NBA传统的商业模式。”陈永正表示。
记者了解到,NBA商业模式所吸引的非球队战略投资方当初并非这五家,NBA全球的众多合作伙伴也是跃跃欲试。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单项体育赛事,NBA与奥运会、世界杯一样,同样是全球性的运动及娱乐品牌,在2007~2008赛季,NBA以41种语言向215个国家及地区转播赛事和相关节目。
1992年,NBA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目前在大中华区的四个办事处已有100名员工。NBA已与中国51家电视台结盟,为球迷举办了数百场篮球巡游活动,并与16家本地及国际企业建立了市场合作伙伴关系。随之而来的是NBA杂志、NBA官方网站以及NBA商品等业务的进入与增加。
有报道说,NBA 2006年在中国的收入即有约5000万美元,也是NBA联盟来自海外的最大一笔收入。NBA高层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已成为NBA除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市场。
“我们有兴趣投入NBA(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的篮球事业要快速地发展,也因为这里面蕴藏着很多的商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赵令欢说。
陈永正表示,在NBA(中国)的业务体系中,除了传统的赛事,还会更好地结合战略投资者的优势,开发NBA的新业务。在今年,NBA将义务为奥运会服务,从美国派30个人来中国参与赛事成像的工作。另外,NBA(中国)也会做“NBA城市”,里面有NBA的商店,NBA的活动地方。与此同时,NBA的体育用品地面店也将在北京开张。
互联网的发展同样给NBA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NBA中文官方网站是目前国内点击率最高的单项体育类网站。“互联网、手机、游戏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包括网上购物商场等,只要大家喜欢,我们都可以做。”陈永正告诉记者。而这些,似乎与ESPN有着高度契合。
对于NBA(中国)未来是否会上市的问题,陈永正的回答很“技巧”:“只要战略投资者认为有益,任何方式都可以。”
NBA“刺激”了谁
有专家认为,NBA(中国)的成立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但陈永正并不认同“刺激中国体育市场”的说法,“我们只是将NBA好的管理经验带到中国而已,也会和中国篮球的管理者共同合作,培育篮球市场。”他表示,在面对投资者的信任时,自己“如履薄冰”。
1995年,中国男篮甲A职业联赛始推出,IMG(国际管理集团)成为这项赛事的商业运作方。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与各俱乐部对IMG在赛事中的商业运作,没有任何配合的动力。这种利益、风险分散的不均衡模式,最终使得运营艰难,2000年,IMG退出了中国篮球项目。
2004年,CBA“北极星计划”(建构一个公司化运营联盟)的推出,成为CBA真正职业化的开始。这也意味着NBA有机会竞争参与CBA的商业运作。但在2005年,NBA在这场竞争中惜败于瑞士盈方公司。
当年,篮管中心与盈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盈方亚洲签署了一份时长“7+5”年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管中心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包括各俱乐部场馆广告在内的CBA经营权则被统一收归中篮盈方所有。整体收入的85%作为篮管中心和俱乐部的联赛收入,其余15%由盈方保留。
作为中国最易市场开发的三大体育赛事之一,篮球职业联赛的运作团队所肩负的重任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中,足球职业化改革改出的种种弊端已几乎沦为笑柄,“如果市场化前景最好的两大球(足球和篮球)改革都失败的话,中国体育产业的希望又何在?”CBA一位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CBA现在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目前球市的火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据CBA联赛办公室主任郝国华面对媒体的说法:“CBA整体来讲根本还没开始赚钱。”
据其去年10月向《竞报》介绍,目前CBA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赞助,而各家俱乐部自身的商业开发权仅限于门票收益及冠名赞助。“CBA才刚刚起步,对于收入,我们尚无法提供有效的官方数字,但大部分俱乐部还处于赔钱状态,可以说,CBA整体还没开始赚钱。”郝国华说。
但盈方中国总裁王应权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CBA发展得很顺利。”比方在俱乐部方面,广东宏远是目前CBA最成功的俱乐部,它从2004~2005赛季已开始盈利,2007年又向NBA成功输送了易建联。
一位投资篮球俱乐部的企业家也坦承:“现在是CBA成长最好的时候。”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书认为,NBA(中国)的成立还是有“刺激”的作用,“我们该如何与观众更好地互动,场馆的设置与服务如何以消费者为本,这些都有望在这一‘刺激’下发生改变。”
当然,无论是NBA(中国)的成立还是CBA品牌自建,双方的共同基础都是中国篮球市场的扩大。中国篮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元伟在祝贺NBA(中国)成立时也表示,“希望借着新加入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增发的投资,NBA及CBA能扩展我们过去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篮球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也许是NBA在中国真正的开始,也是前景可观的中国篮球市场竞争真正的开始。中国有3亿篮球爱好者,相当于全美国的人口。“我们相信,这个人口是美国4倍的市场,价值至少能够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NBA的税务总监亚当·席勒去年10月在谈及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时说。而NBA 2006年在美国的总收入是多少?40亿美元。
标签:篮球论文; NBA论文; cba论文; 篮球赛事论文; 美国篮球论文; cba联赛论文; nba商业模式论文; nba发展联盟论文; nbdl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