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视唱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栾雅琦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山东 青岛266000)
[摘 要]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技能课,是学生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性课程。为革新传统的视唱课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和鉴赏力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平日具体的课堂实践,讨论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便于进一步完善此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 键 词] 视唱练耳教学;音乐综合能力;教学模式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视唱练耳是学生发展其他音乐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音乐课程之一,对培养音乐人才和提高国民音乐素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具备良好的听音、辨音、识谱、视唱能力,既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表现作品,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
在我国师范类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上,教学的重心往往偏向于纯粹单一的技术训练,而忽视了视唱练耳教学中所存在的文化内涵。重复简单的模式不仅容易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受到阻碍,也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如何才能使基础课程更好地为其他音乐课程服务,是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加以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和本身的专业方向,笔者提出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和鉴赏能力三个方面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层层递进,从而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苏联音乐理论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视唱练耳教学上指出:“视唱练耳的进行需与乐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乐理知识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乐理以“知性”为前提,以认识为主,除学习特定的知识外,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技术课,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与乐理不同,这门课以“感性”为前提,以感知为主,除学习特定的内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感受能力。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可以理解和巩固乐理知识,化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进一步印证理性认识。
(2)拓宽目的层频带,即特殊处理过程。将目的层地震资料做小波变换,在小波域进行信号重构,保障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同时,还保留了地震资料很好的保真度。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培养幼教师资的五年制大专院校,在音乐基础课的设置上,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安排了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欣赏课。
由上表可知,学校在设置三门课程时,考虑到了知识的全面性以及音乐能力的递进原则。但由于上课的节数和学年长度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在视唱课堂上实行乐理、视唱、欣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模式遵循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的原则,以视唱教学为主,乐理、音乐欣赏为辅,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虽然视唱练耳只是一门技能技巧课,但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却蕴含着很深的人文内涵,主要表现在提高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鉴赏力、表现力这四个方面。这为我们在视唱课中融入乐理和音乐欣赏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的思想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成为一个整体。视唱练耳课与音乐欣赏、声乐表演等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是相互关联的。美国音乐学家罗杰·凯密恩的《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Music:An Appreciation ,6 brief edition )一书,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名的一本音乐欣赏教材,该书不同于一般欣赏教材的最大特色,就是不仅在第一部分专门介绍音乐欣赏的诸多要素,而且在其后欣赏曲目的环节中,也始终贯穿着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这本书既引导读者深入聆赏音乐,也介绍音乐的要素、形式和各个时期的风格;不仅提高读者对音乐的兴趣,也培养他们聆听的技巧。由此可见,用乐理的知识和视唱练耳的技能辅助进行的音乐欣赏,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欣赏活动。
课堂上对视唱能力的训练,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旋律基础音的把握,具体体现在对音阶、和弦等旋律音组成因素的准确演唱。比如大调视唱,重点加强对大调音阶及主三和弦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视唱曲目中分析音阶及和弦的变化形式。其次是对音程的训练,在教学中强调不同音程的演唱位置,特别是级进与跳进音程的对比,辅助以肢体动作,强调下巴的灵活运用。最后是对特殊音乐组成形式的运用,比如模进。通过对不同模进形式的学习和类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演唱不同模进形式的音乐片段。
视唱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对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辅助以乐理和音乐欣赏的教学,有利于从理性和感性的层面更好地促进视唱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乐理知识的涉及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对知识点的讲授随讲随停、适可而止,避免喧宾夺主。其次,对乐理知识的讲授要分层次,与视唱进度相配合。比如对小调音阶的讲授,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介绍自然小调音阶的音阶构成及旋律特点,配合以自然音阶为主的视唱曲目;然后学习和声小调音阶,强调其与自然小调的区别,并注意音阶中第七级变化音的演唱方式,配合以和声音阶为主的视唱曲目,单独练习出现变化音的乐句;最后讲授旋律小调音阶,强调音阶上下行的区别,将之与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加以区分,强调升高六级、七级音之后调性感觉的转变,再配合以旋律小调音阶为主的视唱曲目。此外,对乐理知识的讲授应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归纳。比如6/8 拍视唱曲目中的各种节奏型,由简单到复杂,便于系统化地将各种节奏型串联在一个框架中记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自然资源变生态资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注]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265页。
我们所谓的音乐欣赏,实际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一般会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阶段。课堂上涉及的音乐欣赏,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由表及里、有步骤、分层次的鉴赏,寻求一套有章可循的欣赏方法。通过对大量视唱曲目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一套适合师范类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简单分析模式:第一部分是整体分析,涉及三号(谱号、调号、拍号)、乐句划分、特殊节奏型(切分、附点、三连音等)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是具体分析,涉及表情术语、力度术语、音程关系、音乐组织形式、音乐性分析等多方面内容,其中音乐性分析中包含我们在欣赏中最常关注的作曲家、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将这套分析体系融入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在课堂上,每周都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首视唱曲目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依据现有模式的讲解,既是一个熟悉掌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视唱练耳学科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师范类院校更应该将视唱练耳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夯实学生音乐基础,提升他们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为了验证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区域水资源保护状况评价,并对多个区域进行比较是否可行。下边采用上述选用的8项评价指标,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参评区域进行试评价,并进行排序。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闻.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
[3]刘永平.视唱练耳教学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09.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04-02
◎编辑 赵瑞峰
标签:视唱练耳教学论文; 音乐综合能力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