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别人--怀疑和发明的精神_三毛论文

不要相信别人--怀疑和发明的精神_三毛论文

不要轻信他人——怀疑的精神与发明创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明创造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果真是这样?”

你要学会说这句话。

你要遇事就想起这句话。

你要去证明它,千方百计,百折不挠,直至成功。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怀疑的精神。

我国古代有个画竹子的名家叫郑板桥,他在少年时代就聪明睿智,勤于思考,从不听之任之,轻信于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郑板桥的老师带他去郊游,兴致勃勃,在他们路过一座拱形小桥时,先生突然发现微波涟漪的河水里漂浮着一具少女的尸体,先生不禁吟出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小郑板桥听了,片刻便问先生:“我们跟落水少女不相识,从何知她死因,为什么是16岁?从何断定她是风吹桥下,溺水而死?又何曾见到她的三魂七魄?”

先生本是触景生情,凭空想着编的,一时便被问住了,先生就问他:“你怎么做诗呢?”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先生听了,连声暗叹好诗,学生的诗不仅没有了原来的漏洞,而且创造出了一个更为哀切、回味深长的诗,不简单,真不简单。

我们看了,也为郑板桥少时的才能所折服。从古至今,学生尊敬师长,学有所长,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错了。而能像郑板桥小时候那样,不但不去背诵老师的诗,反而看出了问题;不但看出了问题,反而能主动去突破,更让人心服口服。

他的这种求学态度,就是怀疑精神的体现。如果小时候他不是这样,而只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只会背诵,而不会怀疑、创作,相信日后他很难成为清代名人,也不会流芳天下。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发育,直至成才。

而同一地域、同一时代的孩子,受的教育基本相同,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可能是那个成绩最好的。

能考上大学的,可能是那个最用功的。

但为社会创造财富,能独立发明,有创造能力的,很可能是那个去孵鸡蛋,去问老师为什么“1+1=2”的“糊涂蛋”。

因为,在这个“小爱迪生”的潜意识里,蕴藏着一种精神,从不轻易接受一个现成的东西,要去想,去证明。在想、证明的过程中,又极大地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

能无意识去对某个问题问个“为什么”,这也是一种能力。

目前,大多数少儿不具备这种能力。

许多老师、家长总想是孩子懒,其实不是,不是不去问、不愿问、不爱问,而是还没有这种能力。

1.勇于打破排除固定观念

房子是四方的。

衣服是人穿的。

袜子是脚专用的。

……

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看日出日落,看风雨雷电,看不停转动的地球上万物的瞬息万变,但形状变化最慢的,莫过于我们居住的房子。

一提起“房子”这个词,不管年龄大小,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排排四方的平房,一幢幢豆腐块似的楼房。爸爸妈妈从小教给孩子们画的,都是四方形的房屋,最多有个尖顶顶。

无可非议,长期以来,事实也是这样,我们不妨把这种坚持称“房子本来就是四方的”的人,这种一辈子或一时“坚信不疑”的人,称为固定观念。

但是,这种固定观念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但实际上会严重阻碍创造力的发展,使许多待出土的发现夭折于萌芽状态之中。

当他人一项发明出来了,你才说“我也能”,其实你不能,因为你没有想着去发明,说明你的思路还在固定观念的框框里转圈。相反,如果你能走出“房子是四方的”这样的固定观念,你是会有发明创造的,你就能一步走出固定观念的牢门,思维得到最畅快的探索和研究。

在环球旅行节目中,大家都见过,也惊叹过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他们早已突破了传统观念下的创作,形状万千,异彩纷呈,显示出了世界一流建筑师的创造性的建筑设计风格。在一个手掌形雕塑背后,巴西的圣保罗拉丁美洲纪念馆,主体是孤形设计,雪白的颜色在蓝天下放射着迷人的光彩。如丹麦的布拉赫天文馆,整体呈堡垒状,又像一个巨大的树桩矗立在哥本哈根最大的公园内。

具有田园休闲风情的俄罗斯式住宅建筑,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欧洲、亚洲等许多大都市中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电影院、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等,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如果这些建筑师们在设计创作中,脑子里一直想的是房子是方形的,那一准是要失败的,最起码他不能成为一流的设计师。

又有人问“袜子不是人穿的吗?”这一问,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同样是思维仍限制在“固定观念”的框框中而不能自拔。

就说穿在小脚丫上的袜子,能有多少花样,能有多少发明、创造呢?从白的到彩色的,从棉线到丝光的,从低腰的到长筒的,再到连裤的,还能再有发明吗?

美国一本杂志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农校学习的少年,他就利用小小的一双袜子,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很有收获,科学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马铃薯收割机。

他是怎样做的实验呢?他把马铃薯装进废旧的锦纶袜里,埋入土中时露出了袜角。等到了收获的季节,收割时不用挖掘,一提袜角,新鲜的马铃薯就被拔出又不沾泥土,多聪明的少年。

如果一提起袜子,就想起脚丫,那么,你十有八九是难有新思想产生的。

就是这样,勿庸置疑,偶尔地或有意识地打破某一固定的观念,你才会有全新的收获。

2.多用理智,少用感情

中国的孩子多是在父母的怀抱里长大,家庭有浓浓的亲情氛围,在学校好学生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绝对尊敬和服从老师,所以,中国的孩子大多是感情型的,而少理智型。

“我爸爸、妈妈说小孩不能吃辣子”,“我老师说辣子吃了会坏嗓子”,所以我们小孩99%都不吃辣子,这就是感情型的小孩。

“小孩到底能不能吃辣子?”多找几种答案,并设法加以验证,这种孩子是理智型的。因为他不是把家长、教师说的什么话都当真,养成了自己动脑筋再去想一想的习惯,有再去证明一下的勇气和热情。

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人,必须少用理智,少用感情。

前面章节提到的那两个小同学,他们写的《壁虎是否有毒的初步研究》一文之所以能获奖,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提法打破了几十年来的一种传统说法:壁虎有毒。实验证明:壁虎是无毒的。如果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很轻易地听信了爷爷曾经说过、爸爸曾经说过的“壁虎有毒”的话,可能一辈子也就有了这种观念。等他们长大了,再传给自己的孩子……多可怕啊!

所以,同学们听到或看到一个说法,一种观点,要多动脑筋想一想,冷静下来,理智一些,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多问“为什么”。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怀疑精神的萌芽。

新西兰学者方德珠说:“怀疑感是创造活动的一种理智感。中国自古以来学者们就很重视怀疑感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明代陈献章说:“学贵如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古学者李贽也说:“学人不疑,是谓大病。”

做学问的人,没有怀疑的精神,才真是得了大病了!

3.敢于打破旧观念、旧想法,建立新观念

敢于打破旧观念,建立新观念,也正是创造力思维与一般思维的一个区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一家宴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难题,没有瓶塞起子,酒瓶塞拔不掉。这样拔,那样挖,就是弄不出来。真是没办法,拔不掉瓶塞,没法喝酒了。这时,响起一个救急的声音:“把软木塞压进瓶子不就行了吗?”

啊,就这样简单,但就这样简单的一个想法,谁也没提出来。

原因是什么?是传统的想法、旧观念在作怪。一般人都认为瓶子盖必须是开启的,软塞子必须是拔起的。

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就没法喝到酒,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了。

从小到大,家长和学校及社会给成长者以不同方式灌输了许多这样的旧想法、旧常识,我们也相继接受了。但是不能全听全信,有时完全按着旧想法去办事,问题就解决不了。就像这个拔木塞的故事。

这里再提一个招人喜爱的名字——三毛,《三毛流浪记》中那让人难忘的三根头发,激起了多少中国少年儿童的同情与关注,他是我国上海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爷爷创造的一个漫画形象。

还有三毛,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她创作的《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真可谓佳作,同学们长大些一定要读读她的作品。她因从3岁时,看了一本《三毛流浪记》,一跤跌进了书海里。

“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她从小不在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事情。”

所以,她长大了是个千千万万子女中优秀的一个,千千万万女作家中最独特的一个。

在三毛当老师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学期末,某一学生向她递了一张字条:老师,你知道你的缺点在哪里吗?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很热诚而急迫地想把你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可是我要告诉你,生命自有不同,生命并没有智与不智,请老师再思!

来者不善,这张字条让刹费苦心了一学期的三毛,胃痛整整5分钟不能动。

接着的想法,就超越了一般教师的思维。

这学生信任我,才敢写这张条子。

写这样一张令人伤心的条子,是我的错误,我没有教导他去体恤别人。

想了很久很久,从拿到字条后,三毛的情绪一变再变。先从老师的角度看学生,又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再从老师的角度看学生,最后做了一个处理:她心存感谢,因为他使三毛又做了一次学生。

所以,从这样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三毛的思维的轨迹。关于作文和教学,她曾经说:“我觉得一般孩子的文笔都很流畅,只是他们没有很踏实地到生活中来。”“老师不是指引学生,而是在旁边启发他,启发他最灿烂的潜能。”这是一个老师很重要的工作。

三毛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和教学方式,无疑是超出传统的,打破常规的。

现在,哪个学生调皮了,被老师训斥一阵,也是常事。作为学生,这个写字条的,正是在三毛这种老师的感染下,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张小小的字条,在无形中,给了老师极大的启发和鞭策。

如果事情不是这样,“把老师教的学好”,然后回家吃饭,“考试多得点分”,这样的不持有一点怀疑精神,一直是牵着老师或家长衣襟走路的人,长大后是难有大成就,更谈不上发明创造了。

具体说,没有打破常规思维的新思维方式,就会出现以下状况:

写作,创作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或书,只是个平庸的小作者:

作画,没有新境界,没有新技巧、新形式,最多是个高级临摹师;

设计,图纸出来,完全是过去的模式,没有更大的创意,也能说得过去但永远不会独树一帜;

指挥家,关键时刻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会临阵乱了手脚,指挥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失败;

发明家,就根本制造不出现实生活中还没有的东西,当然发明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伸出你灵巧的双手,让思维跃出常规的框框,对于培养你怀疑精神很有好处。

4.敢于怀疑旧学说,建立新学说

具备了这一思维素质,将帮助你我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我国有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他是一位极富创造精神,在创造活动中很重视怀疑感的人。

他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有的学说压倒。”

“中国是否有石油?”回答这个问题,连小孩子也会,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中原油田等,油田分布在祖国辽阔的疆土、海域,“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首歌唱响了几十年。

但是,在几十年前,外国一些人一直声称“中国无油”,说中国不可能有石油。

李四光就敢于怀疑世界“油权威”说的“中国无油说”。

李四光认为:“找油的关键不在于‘海相’、‘陆相’,而是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在于对地质构造规律的正确认识。”

他认为:只要曾经是比较广阔的低洼潮湿地区,气候又很适宜,能繁殖大量低等生物,随后又不断地有泥沙把这些生物快速埋藏起来,使它不至于很快腐烂成为气体而消失,天长日久,就会转变成石油。

标签:;  ;  

不要相信别人--怀疑和发明的精神_三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