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宋洪勤,孙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施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2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对其施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有助于保证介入治疗安全、高效的实施。

【关键词】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180-02

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指的是发生于心、脑血管以外血管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主动脉夹层、动脉闭塞、动脉血栓、动脉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静脉内瘘等,这类疾病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腔内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并发症少等优势,现被临床广泛用于周围血管疾病治疗,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有研究证实,在治疗过程中其也易引发患者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从而加重其机体痛苦和影响介入治疗效果,为此,就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1]。本文主要探究了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均≥60岁,且均符合周围血管病诊断标准;(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无法配合临床工作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3.19±2.24)岁;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3.22±2.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主要给患者提供常规术前检查和术后遵医嘱用药、体征监测护理等。研究组施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1)术前护理,除常规术前检查护理外,还需给患者提供:①心理护理,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和进展快速,这些疾病特点往往会引发患者发病后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其病情稳定,同时还易引发其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包含发病机制、介入治疗作用机理和优势等,以消除其顾虑,能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手术治疗;②准备护理,做好腹股沟区域备皮,避免术后感染;护理人员还需充分了解患者体内电解质情况,及时给其进行补液,以促进其肝肾功能正常运转。(2)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做好造影准备护理,并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穿刺,另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医生进行处理。(3)术后护理,术后24h内需指导患者严格卧床休息,每隔6h需对其患侧和健肢平面的周围长度测量一次,以及时做好肢体肿胀消退护理,护理人员还需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若有则需适当延长沙袋压迫股动脉的时间,以进行止血。待患者体征平稳和患侧水肿减轻后,护理人员还需尽早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介入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主要是经皮肤血管穿刺,再将专制导管顺着血管置入患者体内,从而能对病变部位产生直接的作用[2]。虽然,该种治疗方案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其毕竟属于一种侵入性的手术操作,再加上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的影响,常会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不仅会加重患者机体痛苦,还会影响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为此,就需要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如术前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减少其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率,术前准备护理不仅能保障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在术中能正常运转,还能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给患者提供造影准备和动、静脉通路护理则能保证介入治疗高效实施;术后给患者提供卧床休养指导、肢体肿胀消退护理、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护理等,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加速其预后康复周期[3]。

本研究中,对两组介入治疗的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分别施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27.91%),这与韩玉红研究报告中得出的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8.57%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对其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将能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有助于保证介入治疗安全、高效的实施。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韩玉红.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4):211-212.

[2]王惠娟,张伟强.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88-89.

[3]张业.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46+5048.

论文作者:宋洪勤,孙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宋洪勤,孙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