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错”的三种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教学策略论文,融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所说的“融错”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投放适当的精力,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正视错误,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让错误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融错”的三种基本教学策略. 一、变错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变错为宝”是指当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即予以纠正,而是抓住错误的成因,挖掘错误的价值,巧妙利用错误,灵活地将错误作为一种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 学生在化简分式时,对分式中的分母用解分式方程中的去分母的方法去掉,这是笔者始料未及的.教学中如果只是分析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并指出化简分式时,不能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的方法去掉分母,那只能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纠错”.如果从数学学科这个大系统下来认识这种错误,就能将该错误开发成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那么就变成一种智慧型的“究错”.因为无论是计算化简,还是解分式方程、不等式,都必须要在运算与变形的依据上展开思维活动,这种依据就是“算理”.分式方程它首先是一个等式,因此,可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整式,达到将分式方程中分母去掉的目的,从而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求解.而对于分式的化简,它不是等式,那么只能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去变形化简.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等式,另一个不是等式,它们是“异类”.如果把化简的分式变成一个等式,那么它就和解分式方程属于“同类”,也就能用去分母的方法去化简分式了,此时,错误就可开发成一种教学资源.在这样的教学智慧下,启发诱导学生得到下列创新的学习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既然可以用去分母的方法来化简分式,那么也可以用化简分式的方法来解方程.因此,在这个活动之后,还要引入一个用化简分式的一般方法解分式方程的活动,让学生在反思总结、对比内化中形成活动经验. 二、以错论错,变“事故”为“故事” “以错论错”是指把探究问题本质、分析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改正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以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变‘事故’为‘故事’”的目的. 如图1,在Rt△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O,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1)求证:直线BD与⊙O相切; (2)若AD:AE=4:5,BC=6,求⊙O的直径. 这是一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并且在条件预设上存在问题的错题.教学中如何开发这个错题资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第(2)问运用“以错论错”的开发策略,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程序如下: 1.提供“错资”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在作答比较快的学生中收集两种不同的解答结果,并让学生板演解答过程. 学生1的解答: 如图2,连接DE、OD,因为AE是直径,所以∠ADE=90°. 因为∠C=90°,所以DE//BC,则△ADE~△ACB,所以AD:AC=DE:BC. 又因为点D是AC中点,所以DE=3. 而AD:AE=4:5,所以在Rt△ADE中,若设AD=4x,AE=5x,则DE=3x,又因为DE=3,所以χ=1,所以AE=5. 学生2的解答: 因为AD:AE=4:5,所以AE= 活动意图:放大这两种错误资源,为下文“论错”提供载体. 2.引导“论错” 问题1:学生1、学生2的解答对吗?如果对,他们作答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活动意图:运用上述开发出的资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辨析后发现两种解法都没有错误,而是题目本身出错,进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问题2:既然是题目的设置出现了问题,那么,该如何修正这道题目? 学生4:学生3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根据题干条件可知△ADE∽△ACB总是成立的,那么AD:AE=2:,这个条件就是多余的.因此,第(2)问的条件就可以弱化为“已知BC=6,求⊙O的直径”.活动图示:引发学生思维向深度挺进,从而揭示出数学本质. 3.反思提升 问题3:通过对这道中考题的修正,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5:对于一题多解,我过去对它没有这么深的理解,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感觉到,一题多解是发现错误的一种方法. 学生6: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看清问题的真相,把握数学的本质.看来,发现错误、研究错误也有助于我们学好数学,以后对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我不能轻易地放过. 学生7:我过去觉得中考题很神圣、很权威,对我来说,只有敬仰,没有怀疑.通过今天的活动,看来要敢于怀疑权威、挑战专家. 活动意图: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内化为对数学独特的理解,并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留下一个印象深刻的学习故事. 三、纠错释疑,置陷阱为机智 这里所说的“纠错释疑”,是指在学习的疑点、难点上,教师巧设陷阱,让学生出现一些含有合理成分的错误后,再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合理的因素,迎“错”而上,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解法,以达到“置陷阱为机智”的目的. 解分式方程要验根,这是初中学习的一个疑点,也是一个难点.尽管教师多次强调,但是在具体解某一分式方程时,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忘记验根.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受解整式方程不需要验根的定势影响,二是教师在教学这个问题时,对验根的必要性揭示不够深入,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影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按如下教学程序处理的. 1.方法迁移 这一过程,主要是将解整式方程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解分式方程的活动中.在这个环节中,可要求学生解一个含有分母的整式方程,再解一个分式方程,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方法迁移. 解下列方程: 2.故设陷阱 由于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上述给出的分式方程不存在增根的情况,所以在上述求解中,只要不出现变形、计算等低级错误,在没有验根的情况下,不会对求解的结果产生影响,这就为下面教学中故意设置陷阱留下了空间. 这样教学有两个功能,一是在反思上述两种解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优化求解的方法,即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同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因式,会使变形、计算更简单;二是运用学生惯性思维的特点,故意设置了x=2是原方程解的这个错例,让它成为一个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陷阱. 3.发现问题 对于上述解法,有一部分学生会把x=2代入原方程,分式的分母都为0,没有意义,从而出现了运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错误”的一面,此时激起了学生的思考,是变形、计算错了,还是策略、方法错了?是思维的方向性出现了问题,还是思维的缜密性出现了问题?这样就形成了认知冲突,必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4.分析错因 在上述营造的思维场景中,学生对为什么解分母中不含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变形、计算没有发生错误的前提下不需要验根,而在解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分式方程时,即使变形、计算正确,但是还必须验根存有疑惑,那么就要有理、有据分析增根的原因,以释放数学学科既讲道理又讲推理的教育价值. 由于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这样一个思维方向是正确的,那么问题就应该出在如何转化的细节上.解含有分母的整式方程时去分母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一个不为0的具体的数,所以转化后的方程与原方程的解是相同的.而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将方程两边同乘的是一个整式,由于这个整式的值是由未知数的取值而确定的,它不一定不为0,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的解不一定相同,所以在转化成整式方程时要进行分类讨论. 当x≠2时,在的两边同乘3(x-2)后,解得x=2,这里的x=2是在当x≠2时,求出的解,所以x=2是不合题意,应舍去. 当x=2时,在的两边同乘3(x-2),得到3(5x-4)=(4x+10)-3(x-2),也可解得x=2.但是当x=2时,3(x-2)=0,即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的是一个特殊的数0,那么原方程就变成了“0=0”(需要注意的是变形的整式方程不是以“0=0”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3(5x-2)=(4x+10)-3(x-2)”形式出现的).由于“0=0”可改写成方程0·x=0,则x可取一切数,这就扩大了原方程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这也就是说x=2是在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前提下得到的,故要将x=2代入到原方程中去检验.如何检验,只要3(x-2)≠0就不会出现“0=0”,也就不会扩大原方程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了. 5.形成技巧 由上可知,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可能产生增根.这一过程反过来想,只要3(x-2)≠0,那么就不会出现0·x=0的方程,也就不存在增根,那么就不需要验根.所以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就可以提炼出如下解题技巧:在变形、计算没有发生错误的前提下,将用去分母法求出的解,代入到最简公分母中,若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此时的未知数的取值就是方程的根;反之,该根即为增根. 6.积累经验 上述的活动经验就是在将一个方程转化成另一个方程来解时,如果在转化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那么就要进行检验,要将增加的根去掉,我们可以称此为“去伪存真”.同样,在将一个方程转化成另一个方程来解时,在转化过程中,如果缩小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那么就要进行弥补,要将失去的根找回,我们可以称此为“完璧归赵”.例如,在解方程,若将方程两边同除以(x-2),则就要找回失去的根x=2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这句话的观点你可能不完全赞同,但实践证明,有时候利用“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推动学生主动建构和发展.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错误的价值,充分挖掘,让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慧之门,在“究”错中迈入知识殿堂.“混合错误”的三种教学策略_分式方程论文
“混合错误”的三种教学策略_分式方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