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4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2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00-02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窦房结激动异常或窦房结外异常激动,引起电信号传导阻滞或缓慢,影响患者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最终表现出心脏搏动紊乱、心室颤动、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虽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总体疗效较差,因此给予胺碘酮等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非常必要[1]。今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0例,探讨胺碘酮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40例,患者经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2]得以确诊。患者及家属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同意此研究。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8至74岁,平均年龄(55.8±4.2)岁,心功能分级中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8例、10例与2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9至73岁,平均年龄(55.7±4.3)岁,心功能分级中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7例、10例与3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比例、心功能分级等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超声心电图监测与动态心电图监护,按照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按照患者病情给予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胺碘酮治疗。该药为杭州赛诺菲有限公司生产(可达龙),国药准字号为H19993254。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00mg,按照病情逐渐减量,维持量为每日一次。在治疗期间要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则给予直流电复律、肾上腺素等心肺复苏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与心率;②疗效观察[3]:显效:治疗后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无异常,室性期前收缩减小率超过7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小率超过80%,短暂性室心动过速消失率超过9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无异常,室性期前收缩减小率超过5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小率超过50%,短暂性室心动过速消失率超过55%;无效:无论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皆无改善迹象或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③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腹泻、皮疹、呕吐、低血压、剧烈咳嗽等。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有关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对比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对比计数资料,若P<0.05,即证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局部心肌缺血容易导致患者心脏点冲动节律、频率、起源、传导途径与速度、激动次序等异常,若患者病情严重会导致患者死亡。
钠通道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等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虽然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心肌功能恢复,但临床若不合理应用该类药物会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胺碘酮属于广谱抗心力衰竭药物,存在多种电生理效应,可对钾离子通道与心肌复极过程进行阻断,并阻滞钙离子与钠离子通道,可对电冲动传导速度进行减缓,延长电位时程并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此外胺碘酮能对肾上腺素受体轻度抑制,达到扩张冠状动脉与附近动脉、促进心肌循环、减轻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与心功能的效果,对室上性、室性快速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引起的心力衰竭疗效较高。不仅如此,因为胺碘酮多重药效作用与电生理机制有关,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因此该药的安全性非常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绍俊,胡金涛.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智慧健康,2017,3(11):37-38.
[2]赵珂.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07):149-150.
[3]周美琴.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1):131-133.
论文作者:杜陈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