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中的“工学交替”论文_张芳 丁录永 李荣华 刘方圆

论高职院校中的“工学交替”论文_张芳 丁录永 李荣华 刘方圆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工学交替”,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推进学以致用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重视职业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实践中体验、感悟、磨练,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缩短社会适应期,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快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实践

一、工学交替概念

“工学交替”是高等职业院校很特殊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工学交替”可以把它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进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两个过程交替进行,使学生更好的学好专业知识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般来说,工学交替出现的时间在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急需实践的的阶段,比如大专三年制中的第三年上半期或者第三年整个学年。“工学交替”是在校企合作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是一种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都是有利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中存在问题

通过本学院近几年“工学交替”的经验发现,尽管我们非常重视“工学交替”,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困难重重,主要总结如下:

第一,开展“工学交替”的次数过少,导致“工学交替”的经验不够。

第二,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发现,谈到自己在“工学交替”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难以融入实习企业团队中;还有些学生认为在企业实习,自己的付出与工资收入不成比例,心态不平衡,所以不愿意坚持到最后,中途返回学校。

第三,在“工学交替”中个别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处理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工作中无所事事,没有明确目标,作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动脑。

第四,“工学交替”对学生的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是由于时间、地点等原因,学校带队教师不能深入学生工作现场,不能亲自进行全过程指导与管理;其次,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如同对自己员工管理一样,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再次企业人员来校和学院领导到企业的次数太少,只是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沟通协调,不能实时有效的处理一些具体事宜。

第五,学生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效率低。在校企双方合作的问题上,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因为接收学生实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校合作,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培训未来的员工,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实习企业工作。但是“工学交替”学生留在实习企业率过低以及最终留下的人员较少,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工学交替”现状、对策及建议

第一,学校应重视高技能实践型人才培养,多为院校及企业的深入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从而更好地推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推出激励政策,激励企业主动参与“工学交替”,让企业得到实惠,从而主动参与“工学交替”。

第二,学校应调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思路,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制订“工学交替”教学质量保障制度。邀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共同制订“工学交替”评价体系。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更接近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本着“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原则,在“工学交替”实习过程中要有吃苦精神及服从安排的意识,更懂得感恩,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方面较传统培养模式来说比较有成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需继续研究和探讨。

第一,如何定位,确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

确立“工学交替”模式,找到一条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途径。明确培养具有一 定实践工作经历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目标。改变目前通常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或接受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度合作以“工学交替”为载体,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第二,如何使“工学交替”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为更多的学校所接受,所采用,为更多的企业所认同、支持,乃至于成为一种通用的合作教育模式,也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第三,如何通过“工学交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学生通过真实职场氛围的实践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学生提前接受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熏陶,岗位适应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以后如何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怎样根据“工学交替”能力需求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改革还有待研究。

五、结语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优势,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面对工学交替”的现状,应改变思路,以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出发点,总结自身的不足,主动与企业加强实质性的合作,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实习规章制度,加强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本着校企双赢的原则,将“工学交替”打开新的局面,为更好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活动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都得到了实惠。

论文作者:张芳 丁录永 李荣华 刘方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论高职院校中的“工学交替”论文_张芳 丁录永 李荣华 刘方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