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团风镇王家坊小学,湖北 黄冈 438800)
摘要:本文讲述了小学数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改进对策,通过丰富作业形式、和生活情境结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希望可以为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改进策略
引言: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于教师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提升作业质量,还要增加学生兴趣,通过作业培养其综合能力。虽然实际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教师的深入分析下,可以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作者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小学阶段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单一,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的多为书面形式,除此之外几乎一片空白,只是利用教材、练习册和试卷,缺少创新,更不用说以实验和数学报等其他形式。教师设计作业中这种方法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重视试卷和习题的解答,认为只有书面作业才是作业,其他方面,如口语计算和实验不算作业。教师需要知道的是,数学作业设计中,通过学生对作业的训练,可以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设计的数学作业制约了学生的发展[1]。
(二)缺少和实际生活情境的连接
小学阶段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教会学生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中,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门有用的学科。经过作者的实践发现,现在的数学作业大多是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的环境,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思维的发展。小学阶段统计和分析环节中作业设计和实际脱离严重,学生不能将作业和实际结合。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例举鲜活的例子为学生提供素材,引导其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三)忽视数学思想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通过作业的设计,让其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和转化思想,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如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条件,让其将复杂的文字转换成简单的图形;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其可以区分题目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降低错误率;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些能力都需要教师科学设计作业时完成。但是实际设计中,教师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将作业设计作为单纯的固定知识点。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出现的改进策略
(一)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
数学教学中,最主要是扎实学生概念、公式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其中数学概念涉及范围较广,在数学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学生连基础的概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解决实际问题了。对于概念的灌输,教师首先要扎实基础,有良好的讲解能力,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数学作业设计中,任何题目都和概念有所联系,多设计概念的变式题目。如判断题、选择题和趣味题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在课堂外举行基础知识口头演讲比赛,将单一、传统的作业革新化,提升学生兴趣,通过其积极参与,加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质数这一课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即指数、合数和1的介绍。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内容:将两名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中成员互相出题,解答后,在互相评分,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小组竞赛,教师出题,学生回答,看哪组学生回答的最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质数中两个因数”这句定义进行出题,让学生“吃透”定义,可以科学的进行判断;或者教师在黑板中设计趣味题,即将20变成几个质数的和,通过学生计算和对指数概念的掌握,写出正确答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同,需要教师认真辨别。通过这种趣味题,提升作业难度,让学生的学习数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
(二)设计实践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目标指对简答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数字处理能力。四至六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升数学处理能力,可以应对随机出现的数学事件,该过程作业的设计,是教师给予条件,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更多关于实践性的作业,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设计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教师出题含义,通过实践,知道教师出题的目的。例如,水电费收取的问题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合作共同完成,让学生在家中收集水电费收据,自主完成缴费,这考验了学生数据收集能力和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是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经过不断的锻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数学意识,通过实践提升解决能力。另外,通过水电费收集和缴费的过程,让其对资源消耗有一定认识,借此产生节约的意识,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创建条件。
(三)渗透各种数学思想
首先,锻炼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掌握知识,然后锻炼其扩展思维。要想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其养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简单化,将其变得有趣,降低难度。例如,小学数学中关于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掌握同分母分数的比较上,可以迅速理解并解答问题,但是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上就出现各种问题,后者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该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如画图比较。其次,分类思想。该思想在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中对该思想观念有明确的认知,学生如果科学使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时有效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思想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因其语言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数学作业。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经过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尝试中成功。例如教师提供数学题,学生自行设计,结合其实际生活,教师适当给与提醒,学生不会毫无头绪,还能自主发挥,让其成为作业的主人。经过和教师共同进行作业的解析,剩下由学生发挥,总结并归类数学问题,找出正确解决办法。在此锻炼下,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扩展思维,形成良好的分类思想,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最后,转化性思想。数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多元化的,教师在实际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如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进行。因为数学是从生活中发展而来,也要运用于生活中[2]。例如现实中常见的数学模型:买菜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买菜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设置任务,独立完成两种蔬菜的交易。学生通过单价的对比、称量、计算、付款、找零过程中,完成数学的计算,达成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理论上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常见的事件,提升自身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在此学科的学习上有抵触心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思维,创新工作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作业的设计上,结合实际生活,利用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各方面思维,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翠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05-106.
[2]仝淑青.探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70-71.
作者简介:鄢万明(1968-),湖北省黄冈市人,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鄢万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思想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