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会议十年进程回顾_亚欧首脑会议论文

亚欧会议十年进程回顾_亚欧首脑会议论文

亚欧会议十年进程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欧论文,进程论文,会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欧会议(Asia-Europe Meeting,简称ASEM)始于1996年,现有成员39个,包括13个亚洲国家(东盟10国与中、日、韩)、25个欧盟成员及欧盟委员会,总人口占世界的40%,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0%,贸易额占世界的60%①。亚欧会议至今已历时10年,是目前亚欧间最具影响力的合作对话机制,被誉为“联系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②。

十年进程取得的成就

亚欧会议的创立,标志着新时期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确立,也反映了双方在经济上互有所求、政治上彼此借重的战略需要。

在过去30多年里,亚洲尤其是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东亚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现已近7万亿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5%,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3.5%。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东亚将是今后30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将为3%,东亚则为5%,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欧盟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贸易集团,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约为11万亿美元③。不过,亚欧间的经贸往来却不尽如人意,虽然东亚早在1994年就已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域外出口市场,但在东亚的市场和投资方面,欧盟却明显落后于美日两国。

召开亚欧会议的构想最先是东盟成员国新加坡于1994年10月在该国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④,随即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东盟倡议召开亚欧会议,既反映了其独立自主的意识,也显示了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对东盟来说,欧盟是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来源地,加强与欧盟的联系,有助于避免在经济上对美、日的过分依赖。欧盟积极响应倡议,是其推行全方位对外关系的重要步骤,目的是提高亚洲在欧洲对外关系中的比重,既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又谋求长远的战略利益。欧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面临困难,内需欠旺,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经济发展迅速、贸易和投资活跃的亚洲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防止亚洲特别是东亚市场被美、日垄断,扩大对亚洲的商品出口和投资,能增加欧盟的外需和就业,使欧盟经济增长得到新的推动力。因此,欧盟早在1994年7月制定的《走向亚洲新战略》中就已提出要“加强欧洲在亚洲的经济存在”,同亚洲进行“非对抗性的平等对话”,更有效地与亚洲国家进行合作,建立一种建设性的稳定、平等的伙伴关系。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地区组织,在冷战后独立性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亚欧会议正是向欧盟提供了借助亚洲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制衡美国的机会。

首届亚欧会议于1996年3月在曼谷召开,出席者为亚洲10国、欧盟15 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会议主题是“促进发展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第二届亚欧会议于1998年4月在伦敦举行, 由于是在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因此亚洲的经济和金融形势成为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第三届亚欧会议于2000年10月在汉城举行,此时亚洲经济已走向复苏,欧洲一体化也在顺利进行,亚欧领导人因此集中精力讨论新世纪亚欧合作的发展方向。第四届亚欧会议于2002年9月在哥本哈根举行,恰在九一一事件发生后, 因此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遂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第五届亚欧会议于2004年10月在河内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振兴、充实亚欧伙伴关系”。本次会议正式接纳柬埔寨、老挝、缅甸3个东盟成员国和欧盟10个新成员加入, 成为亚欧39方领导人的首次聚会。第六届亚欧会议将于2006年9月在赫尔辛基召开。自首次亚欧会议召开迄今,亚欧已在经济合作、政治对话、文化交流三大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济合作是亚欧合作的基础和支柱。亚欧经济互补性很强,经济合作10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双方努力下,亚洲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1995~2001年,欧盟与亚洲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1%,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2%和外贸总额的26.5%,而且欧亚之间的贸易额已增长至美亚贸易额的两倍⑤。欧盟还是亚洲第二大官方发展援助的提供者,占亚洲各国所获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30%,1996~2000年,亚洲国家接受的欧盟官方发展援助为年均4.38亿欧元⑥。亚欧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据欧盟委员会统计,2000年,欧盟对亚欧会议中的亚洲成员进出口贸易仅占其贸易总量的14.8%。1997~2002年,欧盟对亚欧会议亚洲成员的投资仅占其对外投资的5.4%,而其对美投资则占到了54.5%⑦。

在政治方面,亚欧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对话方式,即把各方共同感兴趣、观点基本一致和可操作性强的议题作为进行合作的最终条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了真正具有活力的伙伴关系。这是因为政治对话的前提是平等和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求同存异。当然,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亚欧国家对一些政治问题的看法不尽一致,这完全正常。重要的是双方都能够倾听对方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亚欧会议已在政治对话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讨论的议题越来越广,尤其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保护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

亚欧两大洲涵盖东西方文化与文明,因此亚欧会议试图使不同文化、文明、地域、经历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从多样性中找到统一,获得力量⑧,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亚欧思想库和文化团体的互访和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消除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误会与隔阂,亚欧会议特别设立了亚欧基金会。为推动亚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多学科、跨文化研究,亚欧基金会于2003年1月创办了《亚欧杂志》。同年12月,在中法两国共同倡导下, 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推进亚欧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在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此外,亚欧会议还在马来西亚建立亚欧大学,以增进两大洲的文化与人员交流。

同样重要的是,亚欧会议补上了亚欧之间的缺环,使欧、美、亚三角关系趋向均衡。二战后,世界出现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美国采取“两洋”战略,即通过大西洋加强与西欧的联系,通过太平洋加强与亚洲的联系。冷战结束后,两极对峙格局不复存在,但美国的“两洋”战略却大体保留下来,亚欧联系因此相对薄弱。亚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欧联系开始加强,亚欧、亚美、欧美三边关系得到较为平衡的发展。同时,亚欧国家领导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进行平等、友好和坦率的对话,并达成广泛的共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大国和小国之间确立平等关系以及开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稳定。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变本加厉地推行单边主义,世界各国普遍对此担忧,亚欧会议与亚欧合作对制衡美国和促进多边主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意大利学者科拉多·列塔指出的那样,“亚欧合作不仅给两个地区带来直接的、双边的利益,这一共同努力还将会创造巨大的价值,不仅有利于亚欧,也有利于全球。”⑨

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亚欧合作的不断深入,亚欧会议在进入第二个十年后将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应对以下这些挑战,更决定着亚欧会议未来的发展前景。

挑战之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差异。

亚欧会议中以欧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展现的是全面一体化、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以及联邦主义的发展趋势;以东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表现的是由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相互依存以及仍在发展中的民族主义。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欧洲一体化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尤其是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以后,欧盟的联邦主义性质进一步加强;至于东盟,虽强调地区合作,但其成员却同时致力于加强国家主权。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区一体化理念形成的渊源不同。以欧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理念是在冷战时期两大集团对立的体系中发展起来的,除了采取功能主义的经济合作模式外,还强调平等主义的原则,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而以东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理念是在各国获得独立以后发展起来的,非殖民化、不结盟等都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因此特别强调维护国家主权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以欧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是以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相同或相似为前提形成的,它对与其相异的国家采取排斥态度。而以东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恰恰相反,是要把体制不同的国家包容在一起。另外,以欧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偏重制度建设,而以东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更注重通过协商达成一致⑩。

总而言之,亚欧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差异极大。欧盟已经有了自己的外交、防务和共同货币,并形成了独特的一体化理念。“对于欧洲联盟来说,应该既包括经济一体化,又包括政治一体化,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11) 相比之下,亚洲“缺少鼓励地区一体化的计划”(12),不要说政治一体化,就连经济一体化,目前也仅表现为双边的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除了东亚外,亚洲现在实际上还没有就一体化或者必要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达成共识。从长远来看,一体化发展的差异会对亚欧合作产生消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亚欧双方应正确看待和承认地区一体化发展差异这一客观事实,通过普遍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现、表达和沟通彼此的不同,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亚欧合作。

挑战之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在亚欧会议进程中,文化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分别代表亚欧两大洲的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的相互融合,促进了亚欧经济合作的发展和政治对话的加强。

同时也应看到,亚洲和欧洲有着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不同的发展轨迹,东西方文化存在不同的特质,在人文传统、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亚欧国家对某些议题的看法不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权和民主问题,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价值观念的对立,折射出亚欧两种文化的冲突。这种因不同文化交汇而产生的摩擦还导致了亚欧双方在政治对话上的分歧。欧盟认为亚欧合作不应仅限于经济领域,对亚欧会议“重经轻政”不满,不断要求“加强亚欧会议的政治职能”,开展政治合作,特别是人权和民主的对话。在缅甸加入问题上,欧盟也先是拒绝、后是以抵制相威胁。欧盟的目的是迫使亚欧会议中的亚洲成员接受西方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这显然不符合亚欧会议所确立的互相尊重主权、平等、求同存异、不干涉别国内政、稳步前进和协商达成共识的原则以及亚欧会议创立的初衷,给亚欧合作蒙上了阴影。由于文化的复杂性,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亚欧双方要在文化敏感问题上取得相互理解和妥协,比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难度更大。

此外,欧洲还有一些人至今仍坚持所谓的“欧洲中心论”和“欧洲优越感”,认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与亚洲交往中缺乏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态度,这对亚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实际上,每种文化都有其内在价值,只有差异之别而无优劣之分。把西方文化作为人类的惟一选择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更没道理。对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问题,亚欧双方都应“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13) 这样才会增进亚欧关系的良性互动。

挑战之三:亚欧会议的机构建设。

根据各方当初达成的共识,亚欧会议进程保持非正式性,不将其机构化,因此亚欧会议只是政府间论坛。但除了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外,还有负责总体协调的高官会议和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协调的协调员,但高官会议和协调员都没有行使实际管理职能的权力。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灵活性和自愿性,迄今为止亚欧会议通过的文件都是意向性的,依靠成员的自愿合作来实施决议和承担义务。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缺乏执行决议的组织保障。再加上亚欧会议各方的要求和期望不同,所有的声明和宣言又都必须一致通过,各方能否在许多问题上协商并取得一致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使亚欧合作存在相当的复杂性和一定的难度。亚欧会议创立已有10年,原有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想真正实现亚欧会议的目标,亚欧会议议程决不能只停留在非正式的基础之上。因而亚欧会议必须实现机构化。”(14)

机构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应是设立秘书处,负责亚欧系列会议的组织和准备工作,监督有关决议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协调经济合作、政治对话和文化交流的执行力度等。特别是考虑到亚欧行为方式的不同,“亚洲方式是君子协定,它有赖于对话者的信任和自信。欧洲的法律化方式是基于不信任,因而需要由签订的协约来确定关系。”(15) 为了确保亚欧会议各项决议的实施,秘书处最好是由具有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

挑战之四:美国在亚欧的影响。

亚欧会议是二战后第一个没有邀请美国参加的大型跨洲会议,美国一直想参与,遭拒后甚感不满。

“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二战后,美国通过一系列双边和多边条约在这两大洲构建了同盟体系,并与其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从而使“美国这个非欧亚大国在这里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能否持久、有效地保持这种地位直接影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16) 因此对于“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的亚欧大陆,美国早有战略构想,即建立一个“跨欧亚安全体系”,以“加强欧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稳定性,排除单一的占支配地位的大国的出现”。其目的是确保“美国作为欧亚稳定剂和仲裁者的决定性作用”(17)。如今亚欧国家对亚欧关系的发展都寄以希望,这令美国不安。作为冷战后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作壁上观,听任自己在亚欧两大洲的影响力减弱,进而影响自己“在全球发挥首要作用的能力”(18),必会对亚欧合作有所牵制。而“(美国)这一世界超强在亚洲与欧洲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也)使得亚欧各国都有所顾虑。”(19) 特别是欧美同属发达国家和西方世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致,文化和价值观念相近,在国际事务中立场相同或相近,合作大于分歧。因此,欧盟对美国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尽管如此,美国的作用不能取代亚欧关系。亚欧双方有许多更为接近的理念,有许多需要合作的共同利益,亚欧关系对双方十分重要。因此亚欧国家应最大限度地化解美国的猜疑和误会,支持和鼓励美国在亚欧发挥建设性作用,防止和缩小其破坏性作用。

中国在亚欧会议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亚洲大国,在亚欧合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方面,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亚欧会议便不能形成真正的亚欧合作。另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对亚欧关系和亚欧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中国是作为亚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参加亚欧会议和亚欧合作的。

作为亚欧会议的创始国,中国对亚欧合作一直持积极态度。中国认为亚欧在建立平等和互惠的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合作、政治对话和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早在1995年9月, 中国就在《中国关于亚欧会议的基本立场》中表示,希望与会各国突出和扩大共识,增进友谊,促进和深化合作。中国重视和支持亚欧会议,并本着积极务实、求同存异、扩大共识和推动合作的方针,参与亚欧会议进程。中国领导人参加了历次亚欧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确立亚欧会议的基本原则、合作方式和领域等提出了具体建议,为亚欧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亚欧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持续和稳定的促进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2004年的世界第六位,2005年更达到18.2321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9.9%(20)。中国对外贸易继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更是达到1.42212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21)。截至2005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8189亿美元(22),成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个。1990年至2004年,在华外资企业利润汇出额达到2506亿美元(23)。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包括亚欧会议成员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亚欧会议各成员国因此都看好中国,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同时,中国也充分利用亚欧会议这一对话和合作渠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中国不仅同绝大多数亚欧会议成员有着重要的经贸关系,还利用亚欧会议这一多边渠道,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外来投资。2002年,中国与亚欧会议成员的贸易额达到2874.9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6.3%(24)。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为2173.1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与中国的贸易在2005年也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并与东盟分别成为中国的第二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5)。另外,欧盟也是中国的第六大实际投资方和第二大技术供应方。截至2003年5月底,欧盟成员来华投资项目数达14798个,协议外资金额621亿美元,实际投入356.7亿美元。截至2003年4月底,中国从欧盟共引进技术15571项,合同金额732.6亿美元(26)。因此,加强与亚欧会议各成员的互利合作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符合各方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也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同样,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在亚欧合作中不容忽视。亚欧会议各方成员认为,“中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倡议,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此在促进亚欧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7)。东盟和欧盟在亚欧合作中都倚重中国的参与。东盟知道自己单枪匹马与欧盟打交道,势单力薄,必须将中国等东亚国家包括进来,以东亚集体方式才能旗鼓相当地与欧盟对话。亚欧会议因此促进东盟加深了对中国的信任,双方合作全面加强:东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际组织;此外,东盟与中国将在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双方还共同发表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而欧盟也认识到中国在推进亚欧合作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自1995年至今,欧盟已发表了五份对华政策文件,并把中国视为其六个全球战略伙伴之一,要与中国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更加紧密地开展合作,以有效应付所面临的挑战(28)。

同样,以亚欧会议为标志的亚欧合作构成了中国新的外部环境,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和跨洲合作、建立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而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上所述,亚欧会议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地区外大国,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东盟值得信赖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亚欧会议与中欧关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以多边促双边、带动亚欧关系和中欧关系良性互动的有利局面,为中国营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把欧盟作为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再强调双方都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将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2003年10月,中国发表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正式公布对一个外交伙伴的政策文件,其意义不言而喻。“一个自信的中国和一个正在扩大的、具有单一货币和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的欧洲之间的关系,将会极大地影响着全球政治格局的塑造。”(29)

结束语

作为亚欧合作的框架,亚欧会议已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合作的深化,今后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为了亚欧会议的顺利进展,亚欧双方在处理彼此关系时要有更大的包容性,既要求同存异、扩大共识,也要承认和容忍同中有异,不要让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影响合作。正如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所说,“健康的伙伴关系不意味着在所有问题上都观点一致,这一点无须掩饰。但重要的是,我们在有分歧的领域一起合作。这些问题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如果我们不进行讨论,不能求得更好的相互理解,不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我们之间广泛合作的潜力就难以充分发挥。”(30) 亚欧会议的真正潜力在于利益协同,不断巩固和发展亚欧在各个领域平等互利的合作,将使双方实现共赢。对中国来说,亚欧会议是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地区合作的一个重要舞台,因此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亚欧会议,为亚欧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第七届亚欧外长会议主席声明》,日本京都,2005年5月6日至7日。http:// www.fmprc.gov.cn

② 《吴仪在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社,2003年7月24日。

③ 吴建民:《东亚经济一体化呼唤着加强金融合作——在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合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06年5月26日。http:// www.neat.org.cn

④ [新加坡]《联合早报》1997年2月15日。

⑤ [意大利]科拉多·列塔:《亚欧会议的未来》,中译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引言,第23页。

⑥ Corrado Letta,EA-EU Partnerships:The Future Dynamics of the East Asia-European Union Relationships,Shinasa Seoul,2003,pp.40—41.

⑦ European Commission,ASEM 4:An Introduction to Asia-Europe Meeting,Belgium,2002,pp.7—9.

⑧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第四届亚欧会议上的讲话》,转引自科拉多·列塔:《亚欧会议的未来》,第781页。

⑨ 科拉多·列塔:《亚欧会议的未来》,第96页。

⑩ Kishore Mabbubani,“The Pacific Way”,Foreign Affairs,Vol.74,No.1,January/ February 1995,pp.100—111.

(11) 周建平主编:《欧洲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2) Robert Z.Lawrence,Regionalism,Multilateralism,and Deeper Integratio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D.C.,1996,p.80.

(13)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

(14) 科拉多·列塔:《亚欧会议的未来》,第739~740页。

(15) 同上书,第742页。

(16) [美国]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17) 同上书,第272~274页。

(18) 同上书,第2页。

(19) 汤绍成:《第四届亚欧会议之发展》,载中国台湾《问题与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1月~2月,第159页。

(20)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新华网,2006年1月25日,http:// news.xinhuanet.com

(21) 《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新华网,2006年1月11日。http:// news.xinhuanet.com

(22)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再创新高》,中国政府网,2006年1月15日。http://www.gov.cn

(23) 胡锦涛:《树立开放思维实现合作共赢——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0日。

(24) 《吕福源提出加强亚欧经济合作四点意见》,新华网,2003年7月23日。http:// news.xinhuanet.com

(25) 《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

(26)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情况》,人民网,2003年7月17日。http:// www.people.com.cn

(27) 科拉多·列塔:《亚欧会议的未来》,第115页。

(28) 哈维尔·索拉纳:《欧中伙伴关系持续深化》,载《人民日报》2003年10月30日。

(29) 科拉多·列塔:《亚欧会议的未来》,第719页。

(30) 哈维尔·索拉纳:《欧中伙伴关系持续深化》。

标签:;  ;  ;  ;  ;  ;  ;  

亚欧会议十年进程回顾_亚欧首脑会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