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土地资源能够实现循环发展,并保障我国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在进行土地、农业方面的开发之前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有措施,进一步的保证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结果。本文就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农业种植;土地整理;环境影响
无论是对于国家经济组成,还是对于国家的正常运行,农业生产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在进行农作物种植之前,往往要先对农业种植的土地进行必要的土地整理。受到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在土地整理方面投入的整理力度呈显逐年加大的趋势,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土地整理方式之下,也就不可免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也使得我国国内优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在这种条件下为了能够让我国土地资源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进行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也就需要在前期进行科学前面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分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潜力,使农作物做的高产、增收。
1.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概括总结为环境评估。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最主要的内容是选择正确的指标体系,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进行评估,指标体系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现状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而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实现有效的评价,为环境前期规划和后期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人类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影响程度的评估,此过程会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减少或改善生态环境破坏手段和措施。比如对环境生态系统中后期服务的分析,分析关键项目的环境问题,并且预测一些开发和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这些内容都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在通常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评估,即使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估。然而,一般的强调环境影响评估是对环境的污染源,污染环境的主体对象,环境每种污染物的组成,以及参考相关的标准来评价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内容需要全面,且一定的深度,从许多方面考虑,使评估更加准确。
2.在实施生态环境方面影响评价的措施
2.1制定相应的评价主体框架
在进行实地的生态环境方面影响评价的时候,首先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能够制定出评价过程的主体框架,使得评价工作能够有全面、成体系的执行守则,由此可见主体框架的制定,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评价工作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实际的框架制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从一下的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对具体环境评估任务的目标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明确了调查任务目标之后,要制定最初阶段的生态环境勘察中所要收集的环境样本种类,并且还要能够清晰具体要调查的环境评估项目,进而确定下环境评估各个环节的评价对象、调查范围等关键要素,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明确评价过程中的具体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生态环境方面调查概述
在进生态系统方面的调查工作的时候,首先了解在调查过程中生态环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独环境,实际上生态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在生态环境之中往往涵盖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这三个方面在一些自然研究、调查之中能够独立的代表三个相应的亚系统,如果在调查任务目标方面有着深入的要求,那么还可以对这些亚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为各有特点的子系统,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子系统也能够对彼此产生影响。通过这些复杂多样的子系统最终构成了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所以在进行生态系统方面的调查工作的时候,不仅要明确调查目标,还要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中准确找到自己所要调查的方面或者子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质量。
2.3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
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是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评价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分析生态环境、选择评价标准、确定评价等级、识别评价因子、影响预测等内容。
2.4提出生态环境改善及保护措施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措施的提出应从满足未来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着眼,重点放在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同时满足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
3.以某地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1项目综合情况概述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83646.80ha,实施后可新增耕地14348.19ha,新增耕地率为7.07%,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77208.56ha,改善灌溉面积159487.70ha,新增灌溉面积48154.37ha,新增排涝面积6502.85ha,新增粮食产能85.35万吨。
3.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2.1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项目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区目前存在一定数量的未利用和低效利用土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项目区部分区域因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长期干旱,成为荒草地,该部分土地经过开发整理,配套灌排设施,可以成为优质耕地;项目区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废弃茶园、果园,该部分土地成土母质好,土层深厚,具备开发成耕地的潜力。
3.2.2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从灌溉排水设施来看,项目区内骨干灌溉设施基本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但田间灌排配套体系尚不健全,串灌串排现象较为普遍,限制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现有灌溉渠道大部分为土质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已有硬化渠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损毁;由于管理维护落后,现有排水沟大部分淤塞严重,沟道杂草丛生,水流不畅,易引发渍涝灾害。
3.2.3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因山地丘陵地形地质条件特殊,部分区域土壤质地松散,含沙多,粘结力差,蓄水能力差;同时,该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在4-6月,7-9月降雨稀少,易形成夏秋连旱;另外,该区域现有田间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蓄能力不强,易发生季节性旱灾。
3.3评价方法
在评价中首先列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敏感区,从项目选址方面提出规避措施,绕开禁止开发的红线要求,其次选择开发活动、环境资源二大因素作为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则层,选择了17个评价指标作为该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并综合分析影响,提出对应环保措施。
4.结束语
在土地整理的相关项目之中进行生态环境方面评估,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是极其必要的,通过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能够促进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实际的评估、调查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评估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就需要调查人员在调查之前能够制定详细的框架,并在调查过程中严格的遵照相关规定展开调查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12,(2).
[2]常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1,(10).
[3]卢建波.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及其评价指标[J].生态学杂志,2010,19(2).
论文作者:王海棠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论文; 土地论文; 过程中论文; 项目论文; 而在论文; 《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