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深化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可能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播学论文,路径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了三期本刊的主编,职责所系,读了比以往多出许多的同行大作,三个月下来,浏览过的总有300多篇,认真看过的,也有四、五十篇。读得多了,难免生出些感想,一方面,深为同行们研究的广度折服,另一方面也每每为一些论文所暴露出的研究深度的不足而扼腕。于是便有些杞人之忧,担心我们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会这样长期停留在浅层次描述和译介的水平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好像很多。其中一直萦绕心头的一个便是,许多论文没有“问题”。这三个月读过的论文(包括部分已经选入本刊的)题目,大多数是陈述性的。论文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宽泛。论文的论说逻辑,也基本上淹没在其中,无从发现。这种现象,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著名法学家、教育家的话: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学位论文没有“问题”。对于这种顽疾,他开出的药方就是“问题化”。
论文这种文体,实际上也是舶来品,而且非常程式化。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讲,论文就是一种洋八股。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种文体也有其优点,就是它严格规定了完成一个论题证明过程的程序,从而在形式上确立了一种观点、一个结论的表述规范。这种文体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对一个或一组相互联系的结论的论证过程的阐述。
既是结论,就必然要有问题。一个相对简单甚至是单一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问题化。学人们困惑的,往往是复杂问题的“问题化”。我本人也曾困惑过。但深入想想会发现,这个事情解决起来其实也不难。因为世界上的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对这种联系方式的合理的分析,就表现为逻辑。因此,不管多么复杂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某种逻辑关系,归结到某个基本问题上来,而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结论,就成为了支持一系列结论的基础性结论。就像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样复杂的事情,老先生就是把它穷追到底,找到了其逻辑起点,那就是“商品”。由此我想,所谓的问题化,就是找到特定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这个基本问题的过程。
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多年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不可能找到“商品”作为整个《资本论》的逻辑起点,而没有对“商品”的深入分析、思辨,他也无法科学阐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无从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所以,真正的治学,板凳还是要坐十年冷的。
写到这里,自己也不禁汗颜。我们新闻学、传播学的“商品”在哪里呢?我们可曾像马克思那样深入研究过这个逻辑起点呢?在这个意义上,新闻无学!传播学也无太多学!
多研究些问题吧,少写一些没有问题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