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现状与环境评价——2003#18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中国论文,中国企业家论文,企业经营者论文,队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入WTO后更广泛、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状况和成长环境,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02年8月以来组织实施了“200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企业改革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交通部体改法规司、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该调查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开展的每年一度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第十次,内容涉及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状况的总体评价、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环境和相关制度的评价以及对个人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感受三个方面。本报告以2002年度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以往的部分调查结果相比较,力求使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
调查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于2002年8月中旬发放问卷10000份,截止到9月底共回收问卷3571份,其中有效问卷3539份,有效回收率为35.4%。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调查样本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依次为:67.9%、4%、2.9%、13.2%、2.1%和2.1%。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占47.9%,中部和西部分别占26.2%和25.9%。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9%、47%和34%。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30.5%,其他类型企业占69.5%(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30.9%,股份有限公司占13%、集体企业占6.9%、私营企业占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5%,股份合作企业占5.2%,其他内资企业占0.4%)。从企业盈亏状况看,盈利企业占61.7%,亏损企业占21.5%,持平企业占16.8%。(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参加调查的企业经营者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占96%,女性占4%。平均年龄为48岁,主要分布在36~55岁之间,其中36~45岁和46~55岁的比重分别为30%和49.8%。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81.6%,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0.6%。职务为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7.9%,其他职务的占2.1%。(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注:由于存在跨专业和职务兼任情况,因此所学专业和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造就企业家队伍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环境和制度建设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基本满意,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认为良好的素质与个人努力是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家队伍整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队伍需要扩大,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法律环境建设亟待加强。企业经营者们期望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各项制度的创新;他们认为虽然选拔任用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有所增强,但与企业经营者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他们希望采用更能体现企业家个人价值与贡献的现代薪酬制度,同时完善以外部法规与内部业绩考核为主的监督约束制度建设;他们还希望进一步强化针对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技能弱项的培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其身心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企业经营者希望在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修养和能力的同时,通过积极的舆论宣传和文艺创作,引导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企业家的风气,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状况的总体评价
本次调查从四个方面了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状况的看法:一是企业家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作用;二是企业家的地位,包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三是企业家队伍的数量与素质;四是企业家群体的形象,包括社会形象与自我形象。
(一)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企业家对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作用“很大”或“比较大”,其比重分别为93.3%和87.9%。对企业家在“科学技术发展”、“所在社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三个方面的作用持积极评价的也占多数,分别占71.7%、70.5%和67.1%。(见表3)。
表3 对企业家在促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作用的评价(%)
注:表中第2至第6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7列为以5分制计算(很大=5,比较大=4,一般=3,不太大=2,不大=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作用越大,第8列为第7列换算为百分制的数值。
(二)对自己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高于经济地位。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自己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相对比较满意,选择满意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占35.5%和35.1%,比选择不满意的(“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多17.1和16个百分点,而对自身经济地位满意的(30.9%)略少于不满意的(33.4%)。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对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还是政治地位的满意程度都存在一致的组间差异,企业经营者对三种地位的满意程度,东部企业均明显高于中、西部企业;大、中型企业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其中私营企业经营者的满意程度最高,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经营者次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与1993年的调查数据相比,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地位感到满意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由24.4%提升到30.9%;对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感到满意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别由38.4%和38.7%降为35.5%和35.1%。
(三)企业家队伍需要扩大,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认识到,我国企业家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企业家队伍需要扩大,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家队伍“数量充足”与“素质高”的分别只占13.3%与10.1%,而认为企业家队伍“数量缺乏”与“素质低”的分别占62%与40%(见表4)。
表4 对目前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状况的总体评价(%)
当问及“您对下列几种说法是否同意”时,调查结果显示,同意“企业家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说法的企业经营者占78.7%;而同意“中国已经出现企业家群体”和“中国已经产生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说法的分别只占31.4%和26.4%。
(四)企业家整体形象良好,但职业声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自己心目中的企业家群体形象以及他们对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形象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群体的整体形象良好。比较企业经营者对几种形象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最好,为3.67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3.4分),其他依次是“在新闻媒体中的形象”(3.5分/70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3.45分/69分)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3.22分/64.4分)。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7.6%~15.4%)感到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形象并不太好,有四成左右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群体的形象“一般”,这说明,企业家队伍的整体形象和职业声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环境和相关制度的评价
成长环境与相关的制度安排是企业家队伍发展壮大的关键,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这些方面的评价。
(一)对成长环境总体上予以肯定,法律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环境所涉及的包括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舆论、文化环境与市场环境等六个主要方面总体上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要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快速健康成长,各种环境因素还需要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法律环境建设亟待加强(见表5)。
表5 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环境的评价
注:表中第2至第6列的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7列为以5分制计算(很有利=5,比较有利=4,一般=3,不太有利=2,很不利=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越有利,第8列为第7列均值换算为百分制的数值。
(二)选拔任用制度:市场化程度在增强,但与企业经营者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
本次调查询问了企业经营者获取现任职位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组织任命”获取现任职位的最多,占45.9%,其他途径依次是:“自己创业(24.5%)”、“职工选举(13.2%)”、“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11.1%)”、“市场双向选择(3.3%)”和“其他(2%)”。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0年的调查数据相比,“组织任命”的比重有所减少,由56.4%下降到45.9%;“自己创业”、“职工选举”和“市场双向选择”的比重有所增加。
2000年的调查中曾涉及了“企业经营者期望的选拔任用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期望的方式依次是:“组织选拔与市场选择相结合”占45%,“市场双向选择”占29.6%,“自己创业”占13%,“职工选举”占10.6%,“组织任命”仅占0.9%。与之相比,目前企业经营者获取职位的途径中,市场选择的分量太少,组织任命的比重还是太高。
从不同分组来看,企业经营者获取职位的方式有较大的差别。通过“组织任命”方式获取职位者,中、西部企业(分别为49.7%、50.5%)明显多于东部企业(41.6%),大型企业(66.2%)明显多于中、小型企业(分别为44.4%、36.2%),国有企业(90%)大大高于非国有企业(2.6%~30.8%),45岁以上者(50.4%~50.6%)明显多于45岁以下者(29.5%~38%)。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满意程度不是太高,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和23.8%,而认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26.1%和4.9%,认为“一般”的占42.9%,认为“满意”的比认为“不满意”的少4.9个百分点,满意程度的平均值为2.93,换算成百分制为58.6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企业经营者对“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培育”状况的满意程度较低,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6%和15.9%,而“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0.9%和4.7%,表示“一般”的占45.9%,认为“满意”的比认为“不满意”的少17.1个百分点,满意程度的平均值只有2.81,相当于百分制的56.2分,这说明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还不发达,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
(三)激励制度:期望采用更能体现企业家个人价值与贡献的现代薪酬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是“与业绩挂钩的高收入”,选择比重为74.3%,其他激励因素依次是“较高的社会地位(32.9%)”、“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29%)”、“持有股票期权(20.9%)”以及“表彰与奖励(13.2%)”(见表6)。
表6 对企业经营者最起作用的激励因素(%)
关于收入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不满足于“月薪”或“月薪加奖金”的收入方式,期望采用现代企业的一些薪酬制度,“年薪制”是最受推崇的收入方式,选择比重为51.5%,其次是“股息加红利(19.9%)”与“期权股份(17%)”。
调查结果显示,实际采用“年薪制”、“股息加红利”与“期权股份”的企业并不多,分别只占17.7%、17%和3.7%,收入形式大多还是“月薪(42.7%)”或“月薪加奖金(37.1%)”,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实际的收入形式与期望的收入形式之间差距较大。(见表7)
表7 企业经营者期望的收入形式与实际的收入形式(%)
被调查者对“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建立”的满意程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1.3%和6.8%,“很满意”利“比较满意”的分别占3.7%和24.4%,选择“一般”的占33.8%,表示“满意”的比“不满意”的少10个百分点,满意程度的平均值为2.87,相当于百分制的57.4分。
当问及“您认为自己的责任和风险是否已得到报酬”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没有得到合理的报偿,只有7.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全部得到了报酬”,而认为只是“部分得到报酬”和“基本没有得到报酬”的分别占63.2%和29.7%。从不同分组来看,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合理报酬比重较高的有中、西部企业(分别为94.1%、94.3%)、大型企业(96.8%)、国有企业(99.1%)和46~55岁(94.3%)的企业经营者。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从他们自己填写的收入数据来看,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比重,中、西部企业(均为76.8%)明显高于东部企业(54.7%);国有企业(81.1%)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59.4%);36岁以上者(63.8%~69.1%)明显高于35岁以下者(52.5%)。
薪酬制度的改革牵涉到很多方面,本次调查涉及了“实行股票期权的难点”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实行股票期权的难点在于“企业改制不到位”的占48.3%,其他原因依次是:“公司上市困难(33.3%)”、“对经营者贡献的定量评价有难度(32.9%)”、“运作规则不清楚(30.3%)”和“对经营者的监督有难度(16.9%)”。从不同分组来看,企业经营者对难点的选择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认为“企业改制不到位”最为突出,选择比重为64%。
(四)监督约束制度:重视“法规制度”与“业绩考柱制度”,其他配套措施也需加强。
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保证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本次调查涉及了企业家监督约束制度的有关背景情况,当问及“在您看来,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决策失误”排在第一位,选择比重为57.7%,其他依次是:“用人不当”(50.8%)、“经济问题”(32.7%)、“独断专行”(21%)、“生活腐败”(11%)、“弄虚作假”(0.3%)和“政治问题”(1.1%)。值得注意的差别是: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大、中型企业经营者选择“决策失误”的(60.6%、60.1%)高于小型企业(53.6%);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经济问题”的(38.9%)高于非国有企业(30.1%);非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用人不当”和“生活腐败”的(52.8%和12.9%)高于国有企业(46.4%和7.1%)(见表8)。
表8 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最有效约束因素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法律法规”和“自身修养”的比重最高,分别为78.6%和61.4%,其他因素依次是:董事会及监事会(36.6%)、职工民主监督(34.2%)、消费者(17.8%)、社会舆论监督(16.1%)、政府有关部门(13.4%)和企业内党组织(7.8%)。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最必要的监督制度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的最多,占68.8%,其他依次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37.5%)、决策失误个人责任追究制度(35.4%)、企业经营者信用记录制度(29.8%)和企业经营者任职资格制度(8.9%)。
(五)教育培训状况:应强化针对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技能弱项的培训。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是造就企业家队伍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育培训是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教育培训状况的看法、对企业经营者职业化技能的看法和对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评价。
当问及“作为企业经营者,您认为自己最强和最弱的三项能力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强的能力依次是:决策能力(61.7%)、组织协调能力(61.6%)、创新能力(33%)、知人善任能力(31.8%)、预见能力(29.5%)、市场营销能力(25.5%)、学习能力(19.8%)、表达能力(11.9%)、公关能力(8.9%)。认为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次是:公关能力(61.2%)、市场营销能力(32.4%)、表达能力(31.4%)、创新能力(28.9%)、预见能力(25.7%)、学习能力(22.4%)、知人善任能力(18.1%)、组织协调能力(6.7%)、决策能力(4.5%)。
对比2002年与1997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五年来有一些可喜的变化趋势:2002年调查中认为自己“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比重高于1997年,其中“创新能力”的排序由1997年时的第五位提高到2002年的第三位,“学习能力”由1997年时的第八位提高到2002年的第七位。
值得注意的是,被企业经营者排在“弱项能力”前面的公关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表达能力与企业的对外开拓和市场推广关系密切,而排在“强项能力”前面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关系更密切,这反映了我国企业经营者能力结构的一些特征:内部管理能力强,对外开拓能力弱。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的对外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关于对“企业经营者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的评价,企业经营者的满意程度不是很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重分别为2.4%和26.4%,“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21.4%和1.9%,表示“一般”的占47.9%,平均值为3.06,相当于百分制的61.2。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个人学习进修情况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很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重分别为64%和32.8%,“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20.1%和4%,表示“一般”的占36.7%,平均值为3.18,相当于百分制的63.6(见表9)。
表9 企业经营者对自己几个方面情况的总体评价(%)
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本次调查参考了国外关于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技能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重视领导与创新类技能的比重最大(41.8%~86.7%),其次是人际沟通类技能,第三是个人行为、能力与修养方面的素质(1.6%~25.1%)。
从不同分组来看,东部和中部企业经营者重视“严格遵循规则”和“形象好”的比重高于西部企业;大型企业经营者注重领导与创新类技能的比重高于中小型企业,后者注重人际沟通类技能的比重相对较高;国有企业经营者注重统筹、规则的比重高于非国有企业,后者注重人际沟通类技能的比重相对较高。可以看出,美国经理人对这些素质技能重视程度的排序与我国企业经营者存在明显差异。
三、企业经营者对个人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感受
把握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状况,不仅需要了解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特征,还应该考察企业经营者个人层面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本人对其工作、生活的满意程度及身心健康状况。
(一)工作状况:对自己的事业基本满意,认为良好的素质与个人努力是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当问及“作为企业经营者,您认为自己的事业是否成功”时,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的事业“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的分别占3.3%和79.1%,认为“不太成功”和“不成功”的分别只占16.1%和1.5%,认为成功的(82.4%)比不成功的(17.6%)多64.8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64.2%的企业经营者对自己的事业感到满意,其中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9.6%和54.6%,感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只占9.6%和1.2%,认为自己的事业“一般”的占25%,认为满意的(64.2%)比不满意的(10.8%)多53.4个百分点(见表9)。
关于企业经营者成功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肯定个人素质和努力在事业成功中的作用,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非常努力”和“自己个人素质比较好”的分别占49.3%和33.7%。也有不少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员工的支持(24.8%)”、“领导班子的配合(19.9%)”、“赶上了好的机遇(19.4%)”和“国家政策好(10.5%)”对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者工作中的精力投向是影响其工作成效和工作满意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问及“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将大部分精力投在对外开拓与经营(包括“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市场营销”)上,其中,选择“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的占30.5%,选择“市场营销”的占24%;其他选择依次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24.2%)、“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17.5%)和“基建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2.9%)。
当问及“如果同样是做企业经营者,您更愿意在哪一类企业中任职”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的意愿依次是:股份有限公司(27.1%)、私营企业(25.1%)、有限责任公司(21.1%)、外资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5%)、国有企业(7.9%)、集体企业(0.8%)。其中,国有企业经营者愿意继续在国有企业中任职的只占15%,这一情况值得关注。
(二)生活状况:家庭生活比较满意,业余生活、社会保障有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是,对业余生活的满意程度则相对不高(见表9)。
当问及“您退休以后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依次是:“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44.8%)”、“心理失落没有寄托(19.7%)”、“经济收入减少(14.2%)”、“没有满意的社会地位(9.2%)”、“没有便利的生活条件(5.7%)”。其中,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担忧的占55.6%,比其他类型企业高13个百分点以上。另外,与1996年调查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者对“经济收入减少”和“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表示担忧的比重在增加,分别由1996年的9.9%和42.8%增加到2002年的14.2%和44.8%。
(三)身心健康:工作压力普遍很大,身心状况应引起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占13.3%和44.8%,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10.9%和2.6%,表示“一般”的占28.4%。满意程度的平均值为3.55,相当于百分制的71分(见表9)。
从企业经营者填写问卷的情况来看,一些与工作紧张有关的慢性疾病在企业经营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1994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几种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慢性胃炎等的患病比重还呈上升趋势。
企业经营者的情绪健康也值得关注。调查结果显示,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症状在不少企业经营者的身上出现,“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有关症状的比重依次是:“烦躁易怒(70.5%)”、“疲惫不堪(62.7%)”、“心情沮丧(37.6%)”、“疑虑重重(33.1%)”、“挫折感强(28.6%)”和“悲观失望(16.5%)”。
当问及“当工作中遇到麻烦,心情不佳时,您最愿意与谁交流”时,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单位以外的朋友”和“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别占47.9%和47.6%,其他选择还包括:“家人(40.5%)”、“本单位中的朋友(34.3%)”和“心理咨询专家(2.6%)”。值得注意的是,有42%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独自忍受,一般不跟他人交流”,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引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