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
在发展初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提升与政策的激励息息相关。需要出台提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相关标准规范,应该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此外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建造项目特点,受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鼓励分类制定技术标准。结构形式决定建筑的建造方式、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因此建筑主体结构技术体系是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立符合工业化发展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的“装配式混凝土技术标准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并能有效地促进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其次,要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和生产实际,并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普适性。第三,要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有效衔接,梳理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最后,要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的特点,保证技术和标准体系之间紧密联系并形成整体。
1.2提升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
1.2.1构件加工深化设计
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实施的重要环节。深化设计阶段需要将各专业的施工图进行整合,并根据预制工厂生产工艺的特点,对结构进行构件拆分设计。深化设计的目的是确保连接可靠、降低材料损耗并提升建造质量。深化图纸的使用单位是构件工厂,因此深化设计的图纸深度与内容与现浇结构的施工图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管理要点有:构件制作前应进行构件的钢筋排布设计,同时满足力学性能和现场安装的要求。同时重点关注深化阶段应进行管线预留孔洞设置,通过管线预埋设计可以减少现场开孔作业,加快施工速度。
1.2.2预制结构方案设计
预制结构方案设计主要目的是确保构件与现浇主体的连接点、构件结构稳定性。由于在制作、安装阶段,预制构件的荷载条件、受力状态和计算模式通常与使用阶段不同,同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在此阶段往往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因此应尤其关注预制构件在短暂设计状态下的承载能力验算。因此需要对预制构件脱模、翻转、起吊、运输、堆放、安装等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验收。
1.3提升构件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
1.3.1质量检查和缺陷修复
质量检查和缺陷修复管理要点有:首先,入模前,需要对模具进行检查,检查磨具的内部和表面是否整洁,四周是否有杂质堆积和缝隙,如有缝隙需要对缝隙做好密封工作,防止漏浆现场发生,可有效提高构件整体强度。其次,构件拆模后,应对构件尺寸、钢筋和预埋位置等,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关于预制构件质量验收的标准进行检查,对于局部表面有缺陷的进行及时修补,完全合格后,在进行编码存放。
1.3.2构件生产工艺
选取构件生产工艺的关键流程之一,即预制钢筋的预留。钢筋预留的主要管理要点有:一方面,预制构件的主筋的生产要求精度比一般现浇柱更加严格,可采用精度较高的钢筋加工设各,使用间距器、垫块等预埋组件准确固定,确保浇筑混凝土时预制构件不产生移位,另一方面,在浇筑混凝土前,对预留钢筋的牢固性进行复核,同时依照图纸,对预留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预制钢筋出厂前,对预制构件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提前将质量不合格的钢筋进行返厂处理,避免到装配现场时才发现不合格的预制钢筋,影响大量的人力物力。预制过程中管理要点有:填装震动完毕后,用推车把磨具运到平整场地摆放,在摆放时,磨具不能扔在地上,尽量轻放在地上,不避免拆模后构件表面出现水纹现象,影响构件强度。
1.4提升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
1.4.1预制构件的吊装
构件吊装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质量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颗粒状物质,以免影响构件间连接性能。(2)一般采用高程控制垫片,来控制预制构件标高。(3)吊装前应先确认预埋件数量和位置,以免找不到预埋件位置而影响吊装进度和工期。
1.4.2节点连接施工
节点连接施工主要包括纵向钢筋连接施工以及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连接施工。纵向钢筋连接施工主要方式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以及钢筋浆锚搭接施工。预制装配式住宅混凝土结构中的现浇连接是指在预制构件节点处通过钢筋绑扎或原有的预留钢筋,然后支模浇筑混凝土来达到预制构架连接的一种处理工艺。节点连接施工内容包括节点连接、节点防水处理、节点施工缝隙填补等工作内容。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主要管理要点有:灌浆前应制定套筒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质量监控。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进行封堵,持压30s后在封堵下口。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当前企业所使用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已经达到其发展要求。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了解能够发现,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明确提出针对性的规定和处理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混凝土结构中的分部工程来进行分项验收。经过实践证明,我国至少有80%以上的建筑工程都会选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在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上,要求施工单位从各个方面进行验收,具体包括:预制构件、工程材料、构建安装、钢筋质量、捆绑方式以及混凝土浇筑比例等方面。另外,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两种验收方式,即分项验收和分部验收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这其中,有涉及到不同方面的内容,如:一般构件验收、预制构件验收、钢筋连接验收等。相关人员在对这方面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中,要结合多个方面进行。同时还要按照要求将混凝土、钢筋等纳入在分项工程验收环节中。
3结束语
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在各个工程项目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要想能够进一步提工程质量,则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确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以及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田春雨,黄小坤,李然,殷小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质量,2015,33(04):25-30.
[2]蒋勤俭,黄清杰,常双九,徐运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J].工程质量,2016,34(04):5-13.
[3]刘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及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2015,42(01):7-15.
论文作者:吕良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节点论文;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