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因此,教师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就结课的功能、方法以及教师在结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体会,旨在让语文教学更加完整、系统,更具有吸引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结课艺术;教师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教师在结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些许体会。
一、结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结课是指教师在新授结束时,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课堂新授的课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吸收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不仅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结课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功能:
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结尾进行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纲挈领地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梳理和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记忆得更加牢固。
2.知识系统,承前启后。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有效的结课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另外,教师可以在结课时,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指导实践,培养能力。在新课结束后,教师进行有效的结课,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质疑问难,发展智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和探讨,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在结课时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比赛、改错评价等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反馈出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进度。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助于师生互动的顺利进行。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结课方法
结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1.归纳总结法。在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将新课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
2.布惑置疑法。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所以,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知识由难变易的过程再起波澜。
3.首尾呼应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响应有序。教师要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这样,既可以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又能给以学生不小的惊奇。另外,教师还应处理好前一节课的尾与下节课的首的衔接与呼应。
4.讨论比较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语文教学中,在结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将新学课文与已学课文进行讨论比较,并找出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5.达标巩固法。在新授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巩固,又可以使教师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法。达标巩固方式可以是比赛、习题训练,也可以是让学生上讲台板演题目。
6.设置悬念法。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在某些课结课时,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7.妙设歌诀法。如果总是采取某一种结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但是,如果教师用富有哲理的、形式新颖的歌诀、谜语来结课,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收尾”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8.冶情励志法。在某些课堂“收尾”时,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的生平事迹,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结课之中。例如,在教学《被压扁的沙子》时,笔者联系我国明代杰出的植物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辉煌事迹进行结课道:“李时珍常常是头戴斗笠、肩背药筐、搜罗百氏、访采四方。他用了27年的时间,付出大半生的心血,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
诚然,“画龙点睛”无定式,但它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在语文结课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结课的方法很多,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教师在结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性。教师在结课时,要注意结课语言的准确性。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2.明确性。教师在结课时,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或对学生进行重点点拨,或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思想教育。总之,要有针对性,切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启发性。教师的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另外,教师结课的语言要精练,给学生以启发,要起到“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的作用。这样的结课语言,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趣味性。在结课时,教师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工夫。教师应尽可能使结课过程生动、活泼、有趣味,从而使学生乐学。
5.恰当紧凑。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要安排合理。另外,教师对结课环节的安排要紧凑,不要拖堂。
6.多样性。“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特点等情况,采用多种的方式进行结课。
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教师要重视结课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 535400)
论文作者:戴敏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时论文; 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语文论文; 归纳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