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是《决定》提出的五个坚持的第一个坚持,可见这个坚持多么重要。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首先要弄清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含义,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两者结合起来的正确途径和方式。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可以有多种含义。一是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指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三是指坚持把两者正确结合起来,四是包括所有以上这些内容。我认为也许是第四种理解比较正确。下面我讲几个有关的问题。

1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应该实行计划经济;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也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苏联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但是对苏联计划经济的性质有不同看法。一般是把苏联计划经济称之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苏联实行的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是带有严重封建性质的计划经济。也有人认为苏联根本不具备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还有人认为,在当前世界上,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还没有达到实行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那种计划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所以现在提出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虽然美好但却难以实现的空想。

我比较同意现在世界上还没有条件实行计划经济这种意见。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达到了可以实行马克思说的计划经济的水平。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是全社会实现单一的公有制。就是一个国家变成一个大工厂。苏联是用行政的办法即超经济的强制建立公有制的,并在国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实行了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的种种弊端,最终使苏联趋于解体,苏联斯大林模式以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告终。我们可以问一问,如果现在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是否能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从而实行计划经济?如果这样做了,将会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据我了解的美国生产力的现状,这样做的结果恐怕是难免也要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以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一种生产方式先进还是落后的主要标准的。现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是会破坏生产力,因此只能承认那种经典式的即马克思说的计划经济在现在世界上是不可行的。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长期存在着争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存在着尖锐的争论。有人用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反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现在这个争论基本上告一段落了,就是取得了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共识。不过,也许我们还要加深对这场争论的认识,就是认识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不仅可以而且只能实行市场经济。因为,如果只说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那就认为似乎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计划经济。而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现阶段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行计划经济的,除非是用超经济的强制实行计划经济从而歪曲了马克思设想的计划经济,而这样做最终也将失败。

这里深化认识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因果关系。现阶段世界上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消灭私有制的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存,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公有制经济争取成为主体;公有制企业也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这种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独立的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因”,实行市场经济则是“果”。最终的“因”则是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实行单一公有制的水平。人们往往用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来说明社会主义必须多种所有制并存,我也曾这样说过,这可能是倒“果”为“因”了。

说上面这些我是企图说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市场经济是必然的,而实行计划经济则是人为的。这种情况,在生产力落后的中国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过很多中国特色可能是有一般意义的。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市场经济而不能实行计划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必然性。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十分艰难复杂的过程。这里的艰难首先是由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所致。长时期来人们把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等同起来,把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等同起来,因而又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这种观念还有苏联等国家的实践作为依据。苏联搞了六、七十年的计划经济,中国改革前也搞了二十多年计划经济。在苏联计划经济实践的基础上,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由斯大林主持编写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进一步把这套说法理论化、系统化,要全世界共产党人学习。尽管这些理论都没有得到实践的证明。毛泽东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批注中,对教科书中的如下一段话作了批注。这段话是:“列宁在论证社会主义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时指出:没有长期计划便不能领导经济,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任务就是‘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毛泽东的批注是:“对”。而除“一五”时期以外,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都很不理想,但长时期内理论上还是宣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人们的思想长期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禁锢,因此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巨大的阻力,引发极大的争论。即使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等现在看来已经过时的口号,提出来后也都引起一些人的强烈反对。这说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对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阻力有多大。这方面的困难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克服了。

但这种艰难不只是思想认识方面的,还是实际工作中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还会遇到种种实际困难问题。举其大者:一是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困难。尽管多种所有制共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但从已形成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共存却困难重重。为了自觉实现这一转变,中国已多年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迄今调整的任务依然很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二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以多种所有制共存为前提,又要以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前提。如果国有企业不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社会主义市场就缺乏国有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也难以有竞争力,难以形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局面。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其艰难更是众所周知,现在企业负担重、冗员多、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等问题仍阻碍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仍很大。三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困难。要求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也是困难重重。我们现在除商品市场外,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都还很不发展。即以商品市场来说,由于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等原因,全国统一的市场也远未形成。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本应是民主革命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却至今尚未实现,仍需要花很大力气来解决。四是实现政企分开困难。政企分开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事实上,由政企结合到政企分开也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如果不实行政企分开,即使建成了市场经济,那将会是官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裙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不止十万八千里。由于我们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政企分开要政府主动实行,加上这个问题又是和党政分开、政资分开等问题结合着的,解决起来就更为困难。五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困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要求发扬民主。我们通常认为公有制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各种社会形态中都会有公有制经济,它们不一定姓“社”,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企业也未必一定姓“社”。究竟姓什么,要由企业的生产关系和经营活动的性质来决定。而实行民主和法制,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企业姓“社”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扬民主,实行法制。尽管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但不仅在实践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在思想认识上也会遇到比解决经济问题更多的困难。

3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统一关系

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实行市场经济,也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能结合的。中国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当然,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有条件的。最基本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不是单一的公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两者结合起来的恰当途径和形式,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两个前提条件。如果仍是单一的公有制,实行的又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或者是不能结合的,或者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只有具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同时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才能够结合。即使如此,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也还是有矛盾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一种矛盾统一的关系。统一是指两者可以结合,在统一的情况下两者的矛盾也是存在的。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哪些矛盾?这是有待认真研究的课题。我认为至少以下两个矛盾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是社会主义要求消灭剥削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市场经济则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贫富差别,这里显然是有矛盾的。另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必然带来盲目性,我们通常称之为生产无政府状态。而社会主义则要求一定的计划性。我说一定的计划性,是指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要求的那种计划性,而是为了有效率的合理配置资源起码必需的计划性。这里显然也存在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根源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单位占有或单位经营(单位指公有经济的单位或私有经济的单位)的矛盾。因而必然会由于竞争而产生分化,同时必然带有自发性,从而带来盲目性。这种市场经济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但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有相悖的方面。

前面曾说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是很困难的。从深层次看,这种困难很多是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矛盾有联系的。就是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必然会使它们的结合带来很大困难。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贫富差别悬殊,就业问题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围绕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

有一种意见认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都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我们不能否认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同改革不到位有关。这种意见主张深化改革,我也是完全赞成的。但说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都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关,认为改革到位后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这种看法是需要商榷的。由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矛盾和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也会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些问题,即使改革到位了,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有些问题也不会自动消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全彻底消灭市场经济的矛盾及这种矛盾带来的消极后果是不可能的。认为改革到位了,当前存在的所有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恐怕也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呢?我认为其原则不是消灭它们之间的矛盾,而是要调节矛盾,使之既无害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又要坚持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贫富差别和一定程度的剥削,要求企业发挥积极性和提高竞争力。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前提下对它们的矛盾进行调节是可能的。

经济理论界曾经有过一次争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当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发生矛盾时,应该谁服从谁?有的同志认为应该社会主义服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的同志认为应该市场经济服从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个问题也涉及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现在反思和继续讨论也有必要。我认为笼统地主张一方服从另一方似乎都不全面,因为这里首先有一个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如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应该互相适应互相配合,即实行互动以达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有些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市场效率,或提出类似的公式。我认为,说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的,但说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公平+市场效率,则似乎有可能抽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社会公平可以有多种解释,有的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主张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如何区别呢?所以类似后面这个等号的提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4 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个问题上已经找到了有效结合点。当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推进。我们已经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上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突出的问题有:城乡体制分割,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任务还未完成,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还受到阻碍,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因此,还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深刻分析了形势,总结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①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些任务有很强的针对性,并抓住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这个中心环节。

②提出了五个“统筹”。五个“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可以促使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首创精神,进行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五个“统筹”为全面完成改革的目标和各项任务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思想保证。

③提出了五个“坚持”。除了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还提出:“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五个“坚持”不仅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而且可以增强改革的动力。这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④提出了解决改革中一些老大难问题的新举措。如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将有利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难题的解决。提出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向,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将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健康迅速发展。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要“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要“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这将推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进程。

《决定》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提出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些也都是《决定》的鲜明特点,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决定》。《决定》中的有些原则规定,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具体化。有些涉及较少或没有涉及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标签:;  ;  ;  ;  ;  ;  ;  ;  ;  ;  ;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