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ALB、PP以及Hb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gG、IgA、IgM等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于肠外营养,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患者的耐受性更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效果观察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会从轻微的自限性疾病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演变成致命性疾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1]。该种疾病患者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禁食,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症状,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且诱发其他的并发症。有的患者虽然初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恢复到经口摄食后,会反复出现一些相关症状,淀粉酶等指标也会出现一些波动[2]。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营养支持疗法,为了对比分析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跳痛、腰背困乏等症状,并且经过B超、CT检查确诊。现将69例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最大71岁,最小20岁,平均(47.5±14.9)岁。病因分析:暴饮暴食2例,15例高脂血症,18例胆道系统疾病。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1岁,平均(47.1±14.6)岁。病因分析:暴饮暴食1例,14例高脂血症,19例胆道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因分析等情况并没有很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采用禁食、心电监护、抗炎、补液、胃肠减压、吸氧、抑酸抑酶等常规综合治疗。
1.2.1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入院5d后,给予1440ml卡文(生产厂家:由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0BL6731)静脉滴注,应该结合患者机体内氨的平衡,合理调整用量,连续治疗5-7d。
1.2.2研究组。患者入院后5d,给予瑞素(生产厂家:由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生产批号:80CB415)静脉滴注,第1d通过胃管以20-40ml/h滴速滴入500ml瑞素,如果观察到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第2d应该以40-60ml/h滴速滴入1000ml瑞素。从第3d开始,每天应该滴入1500ml,连续治疗5-7d。
1.3观察评价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浆蛋白(PP)、血红蛋白(Hb)、血清淀粉酶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情况。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IgG、IgA、IgM等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以(X±S)代表计量资料,以%代表计数资料,采用t、X2检验,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13.0,P<0.05说明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ALB、PP以及Hb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例数ALB(g/L)PP(g/L)Hb(g/L)血清淀粉酶(U/L)
研究组3536.98±4.5763.78±3.38121.08±7.9967.09±24.58
对照组3432.39±5.0859.99±3.47130.4±8.3768.58±24.56
T3.793.894.050.10
P<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对比。研究组患者IgG、IgA、IgM等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对比(X±S,g/L)
组别 例数 IgG IgAIgM
研究组3513.6±2.52.5±0.72.0±0.4
对照组3411.4±2.32.1±0.61.4±0.3
T3.813.794.19
P<0.05<0.05<0.05
3.讨 论
AP患者往往会存在严重的激素代谢紊乱、内分泌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等症状,初期入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并不稳定,胃肠胀气极易减慢胃肠蠕动,这时机体处于高水平氮负荷代谢平衡。同时患者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全身身体状况,如果无法有效抑制逆转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等状态,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瑞素中有很多能够满足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也可以维持机体正常菌群,恢复肠道黏膜形态及功能,以防肠道空虚,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肠道神经肌肉活性,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其次,肠内蠕动也有利于营养因子进入到肝脏内,使胃酸中和,调节肠道内PH值,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于肠外营养,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患者的耐受性更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轶晖,盖娟娟.中药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 0 1 0,1 2 ( 5 ) : 8 2 4 一827.
[2]汤跃连.完全胃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 3 ( 5 ): 773一774.
[3]蔺军, 刘巫.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J].江西医药, 2011,4 6 (4 ): 308一309.
[4]朱利微,徐淑云,赵庆伟, 等.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J].当代医学, 2011,17 (7): 101.
*通讯作者
论文作者:秦楠,谷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胰腺炎论文; 两组论文; 指标论文; 免疫学论文; 淀粉酶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