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中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曲战军

急性肠梗阻中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曲战军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目的:通过对9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以便于总结出一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完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该类疾病患者92例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病发48小时内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病发48小时后进行手术的患者。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对于患者康复有利。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93-01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我们发现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的时机对患者的康复情况有着一定的影响。现阶段急需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医学界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治疗该疾病的更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够用更加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挽救他们的生命,还给他们一个正常的生活呢?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真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呢,让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性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受到机械因素、肠管内脏神经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肠腔内运行时产生一系列的肠道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引发的全身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临床判断展开较为困难,其治疗效果也各不一致,会对患者预后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选取我医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8岁,平均(46.42±5.33)岁。急性肠梗阻病因分型:粘连性肠梗阻16例,结肠肿瘤15例,嵌顿疝8例,肠扭转4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7.18±5.97)岁。急性肠梗阻病因分型:粘连性肠梗阻18例,结肠肿瘤14例,嵌顿疝6例,肠扭转4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急性肠梗阻患者早期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段治疗,包括禁食、营养支持治疗、胃肠减压、维持水盐平衡、维持酸碱平衡、抗生素抗感染等手段。在保守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变化,并综合检查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对于24h内保守治疗无效、绞窄性肠梗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肿瘤等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粘连性肠梗阻选择肠粘连松解术或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扭转患者选择肠扭转复位术,嵌顿疝患者选择疝修补术,结肠肿瘤患者选择肿瘤根治术等。而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观察组在发病48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在发病48h后实施手术。

1.3疗效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消失,辅助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有所改善,辅助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无缓解,辅助检查显示未治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我们采用标准的统计学处理方式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每项结果的数据及所占百分比均标记出来,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总结临床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更方便结果的对比。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效38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0%,显效35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肠坏死率4.35%和死亡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和17.39%,观察组肠坏死2例,死亡发生情况1例;对照组肠坏死9例,死亡发生情况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恢复时间(10.85±3.86)天,肠胃功能恢复时间(12.86±4.97)天,住院时间(14.97±5.73)天;对照组手术恢复时间(18.32±5.03)天,肠胃功能恢复时间(21.86±6.85)天,住院时间(23.97±4.8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患者大多伴随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困难、排气困难、肠鸣音亢进等体征。急性肠梗阻病情复杂,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时机的选择,必须经过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理、全身情况及保守性治疗的效果,并确定是否存在肠绞窄,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临床处理方案。本研究治疗体会如下:肠绞窄、腹膜炎、中度以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特征者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性治疗超过48h无效者必须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嵌顿疝无手法复位指征者必须采取及时的手术方法治疗;钡剂灌肠复位不成功、复发性肠套叠者必须选择早期手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经长肛管患者必须实施急诊手术治疗;癌性肠梗阻进展患者必须采取早期手术治疗。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假性肠梗阻患者、手术后早期性肠梗阻存在炎症、纤维素性粘连等患者。综上所述,急性肠梗阻患者在临床处理中采取及时的治疗方案,适时实施手术治疗,能够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手术后恢复,降低肠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边强.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4,06:111-112.

[2]袁甫军. 急性肠梗阻治疗中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03-2904.

[3]梁国栋.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5,05:132-133.

论文作者:曲战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急性肠梗阻中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曲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