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重庆总队医院内分泌科 重庆 400061)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发病的初期通常不具备特异的临床表现,从而使得病情很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报道,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诊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05-02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国内外大量学者试图通过开展研究来找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2]。但由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无统一定论。本文就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1.1 糖代谢异常
在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开展研究时,患者机体肾脏所受高血糖的影响属于研究重点。有学者试图通过对有效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进行寻找,从而使多元醇通路代谢得以减轻,由此使得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得以减轻或阻断。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生成所受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1)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生成速率和机体的血糖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关联;(2)代谢产物量的多少是由蛋白质和高浓度糖的接触时间来决定;(3)蛋白质具备越长的半衰期,就会导致非酶糖化物积聚量越多[3]。当机体内的血糖水平较高时,机体蛋白激酶C得以激活[4],从而导致机体血管所具备的收缩能力发生变化。
1.2 肾脏血流动力学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肾小球高滤过就可能在患者的机体中出现,有资料显示,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有10%~17%的患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情况[5]。通过应用微穿刺技术,对大量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开展穿刺,探究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最终结果显示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得以增加的主要原因为肾内血管阻力,从而使得单个肾单位血浆流量得以增加所致。
1.3 基因学研究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基因背景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出现糖尿病的患者中,并不是全部的患者均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同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呈现出家庭聚集的情况。而在部分具备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机率也比不具备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更高。
2.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上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之前(1~3期)就对患者的糖尿病肾病进行有效诊断,才能称之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2.1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对早期肾病进行诊断的“金标准”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通常情况下,6个月内开展尿液检查,尿蛋白排泄率达到20~200μg/min的次数为2~3次,同时对其它可能导致尿蛋白排泄率异常的因素进行排除后,才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确诊。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三种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方法:(1)留取患者的尿液,尿液采集时间不受时间限制,对白蛋白以及肌酐比值进行测定;(2)对患者的24h尿液进行留取,对尿液中的白蛋白量进行测定;(3)对患者一段时间内的尿液(4h或过夜)进行留取,对白蛋白排泄率进行测定。三种方法中,测量结果较为准确的为第一种方法,同时留尿方法也更为简单,通常用于患者在就诊当天开展检查。
2.2 TGF-β,尿β2-MG,血β2-MG
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主要促肾脏纤维化因子即TGF-β,其对机体的肾间质纤维化的进行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6]。有学者通过开展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对糖尿病肾病开展早期诊断时,TGF-β,尿β2-MG,血β2-MG可对患者机体的肾脏损害有效反映,可发挥一定的临床诊断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尿胱蛋白酶抑制剂C
尿胱蛋白酶抑制剂C同样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同时不会发生肾小管重吸收,也不会出现分泌,其在机体中的含量不会受到肌肉量、性别、胆红素、炎症、饮食等的影响,所以在对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伤进行诊断时,效果优于血肌酐。
2.4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肾血流改变进行监测
糖尿病发生后,会使得患者机体的肾血管受到损害,从而使得患者机体的肾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肾损害时,采用彩色多普勒开展监测,可发现患者的肾血流参数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而未发生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的肾血流参数则不会出现相同的变化[7]。同时患者机体的尿蛋白漏出程度也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血流改变表现为正相关。
3.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3.1 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对血糖进行控制,可使患者机体的异常代谢得以纠正,从而使糖尿病肾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使微量白蛋白尿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得大量蛋白尿得以减少,由此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得到改善。
3.2 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需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不超过130/80mmHg,可采用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3.3 饮食管理
若患者为MA阳性,同时GFR表现正常,则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0.8~1.0g/(kg·d),若患者为MA阳性,同时GFR出现降低,或是其尿蛋白水平超过每天0.5g,则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需低于0.6g/(kg·d)。同时要采用优质蛋白进行食用,少采用植物蛋白进行食用,尽量不采用白蛋白进行静脉注射。饮食中要减少纳的摄入,每日应低于5g。
3.4 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通过开展ACEI治疗,不但可使患者的血压得以降低,同时可使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得以降低,同时ACEI以及ARB还可对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有效保护,使肾组织病变得以减轻。
4.总结
目前医学界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糖尿病肾病开展治疗时,也涉及到多学科的协同配合。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开展诊断以及治疗的技术也日趋成熟,但仍旧需要开展更多研究。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需要以预防为主,同时开展多因素综合干预,从而使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得以减少,使病死率得以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定华,张东鹏,史晓伟.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7,25(11):129-132.
[2]阮一平.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17,33(6):9-13.
[3]刘勇,邵丽丽,刘洁婷,等.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7,17(10):94-96.
[4]姜威,李向新,赵德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7,11(12):1303-1306.
[5]李思诚,方晨,王畅,等.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7,38(20):4112-4116.
[6]张曼玲,张莹雯.从糖尿病肾病病机论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7,22(9):640-644.
[7]郭思若,张爱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7(10):750-752.
论文作者:谢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糖尿病肾病论文; 患者论文; 机体论文; 发生论文; 白蛋白论文; 尿液论文; 研究进展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