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效果分析论文_周湖川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南院区 411101

【摘 要】目的 分析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肠道外间质瘤患者24例,对24例肠道外间质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在研究的24例肠道外间质瘤患者都为单发性病症,结肠系膜部位肿瘤的有4例,小肠系膜部位肿瘤的有5例,大网膜肿瘤8例,腹膜后肿瘤的有7例,在研究中并未发现淋巴结肿大患者。结论 肠道外间质瘤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肠道外间质瘤;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stinal outer gliomas multislice CT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Methods selected in March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clinic of intestinal outside 24 patients with gliomas,24 cases of intestinal outer qualitative tumor patients with multislice CT examination,analysis of multislice CT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Results in the study of 24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uter gliomas are for single sex disease,mesocolon area tumor in 4 cases,small parts mesenteric tumors in 5 cases,greater omentum cancer 8 cases,there are 7 cases of retroperitoneal tumors,patients with enlarged lymph nodes were found in the study.Conclusion intestinal outer gliomas using multislice CT diagnosis accuracy is higher,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data for clinical treatment,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the intestinal outer gliomas;MDCT;Diagnosis effect

肠道外间质瘤肿瘤科中较为少见,通常会以结直肠、小肠、胃与食道部位多发。肠道外间质瘤多发在腹膜后、肠系膜及网膜等部位,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的现象[1]。本次就选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肠道外间质瘤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肠道外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肠道外间质瘤患者24例,在2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均在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岁。2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肿块有8例。患者的病程均在10天至24月之间,平均病程为7.2个月。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平扫与双期增强性扫描。在进行扫描检查之前,相关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在扫描检查前八小时空腹,在扫描检查前1小时给予患者矿泉水一千毫升,分次进行服用。将CT扫描参数设置为200mAs、120千伏,将矩阵设置为512乘512.患者仰卧,将扫描的部位设置在膈顶到耻骨之间,再设置螺距1.5,层厚则设置为5毫米。对每位患者进行碘海醇肘静脉注射加强扫描。在注射30秒后行多期扫描。再将扫描的图像存档并传输至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记录相关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形态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进行检查后的诊断效果,包括肿瘤病灶的特点、诊断特点等。

2结果

2.1通过CT扫描,研究的24例患者都属于单发性病灶。结肠系膜部位肿瘤的有4例,小肠系膜部位肿瘤的有5例,大网膜肿瘤8例,腹膜后肿瘤的有7例,在研究中并未发现淋巴结肿大患者。其肿瘤直径均在2.4~24.6厘米之间,平均直径为8.8厘米。患者的病灶边缘呈现出不侵袭图像,肿块较大的患者则应该按照腹腔的形态进行生长,周边会出现移位及受压的情况,但是其与周围的边界呈现出较为清晰的状态。有不规则形的病例8例,类似圆形的有6例,密度不均匀的患者有10例,且能清晰科技那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域。若将CT值增加至40HU,可以清晰的看见线条状的肿瘤血管,在静脉期呈现持续性强化状态,在此研究中,并未出现淋巴结肿大症状。肿瘤状态分布如下表所示:

2.2对所有患者的手术进行病理性分析肿块可见包膜,实质性部分可呈现出鱼肉样状态,病灶区域能够见到分隔、出血及坏死的区域,并会呈现出褐色、灰红色系灰白色。在显微镜下的结果显示出上皮样细胞为主的有6例,梭形样细胞为主的有7例,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为主的有8例。

3讨论

肠道外间质瘤和胃肠道间质瘤的相似度高,而肠道外间质瘤常常发生在腹膜后及腹膜内部,肿瘤部位多于肠系膜及小肠系膜等部位。而肠道外间质瘤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而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腹部胀痛,腹部胀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与肿瘤部位、肿瘤的大小、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相关[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不断发展。通过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方法诊断肠道外间质瘤,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结合机体的病变部位,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能够作为肠道外间质瘤的主要诊断依据[2]。并且螺旋CT的组织对比性较高、密度分辨率高。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扫描,能够对图像进行多个平面的重建,更加清晰的观察到病灶,对病症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密度等有明确的观察。甚至还能够判断出是否出现转移及侵犯等[2-3]。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肠外到间质瘤的肿瘤体积较大、内部通常不会有液气平面影,病灶的形态多为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并且对周围的组织会造成压迫。因此,在对肠道外间质瘤进行诊断时,需要结合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瘤、纤维瘤、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在本次的研究数据中显示,24例肠道外间质瘤患者均为单发性病灶,肿瘤的部位多位于结肠系膜、小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后等。并且对患者病灶的大小、密度均能够进行明确的观察[3]。

谢永红的研究表明[4],肠道外间质瘤是一类具有自身形态学特征的肿瘤病症,具有特定的免疫表现型与遗传学特征,属于非肌源性的肿瘤病症。此间质细胞瘤会穿插在平滑肌组织内,其机体功能主要是调节肠道运动。而肠道外间质瘤的主要诊断特征为,肿瘤病灶位于黏膜层,导致黏膜皱壁破坏、中断,清晰可见溃疡及浸润性溃疡,肠道黏膜脂肪模糊。因而常常会考虑肠道外间质瘤。肠道恶性细胞瘤均好发在小肠,胃肠壁广泛出现增厚现象,并有淋巴结肿大症状的出现。其平滑肌源性或者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的表现极为相似,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而对病症的确诊必须要进行病理性检查。然而平滑肌源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尤其是神经源性肿瘤在临床上更为少见。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明显的检查到肿瘤的部位,并且CT检查可以根据肿瘤的瘤体形态、分叶、增强的程度、肿瘤的大小等,并对肿瘤进行相应的危险性评估,从而判断出良恶性肿瘤病症。

综上所述,肠道外间质瘤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准确度较高,且能够结合肿瘤部位、大小、形态等结合进行综合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西昌,施耀军,魏正清等.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1969-1970.

[2]刘磊明。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159-160.

[3]王建兵.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外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技术,2015,(3):32-33.

[4]谢永红,高汉斌,欧阳小娟。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271-4272.

论文作者:周湖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肠道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效果分析论文_周湖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