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就业政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谷晓华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3)
[摘要]促进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对于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加快两岸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以福建省为例,在梳理台湾青年在福建创新创业和就业现状及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阐述了现有政策供给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宣传不到位等不足之处,并对如何提高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执行性提出了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宣传引导、加强交流合作等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台湾青年 创新创业就业 政策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2018年2月,国台办和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台31条具体措施,加快给予台资企业、台湾同胞与大陆企业、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同时还公布了《向台湾居民开放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目录》,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便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广大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1]。作为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是对台工作的“前沿”。分析研究台湾青年在闽创新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对于促进两岸青年的深度交往和共同成长以及两岸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福建省惠台政策体系概况
近年来,由于我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就业压力大、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再加上大陆经济持续发展、“创新创业”热潮涌动、市场成长性强,许多台湾青年选择到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创新创业和就业[2]。截至目前,福建省现有9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基地、2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6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6家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近年来,福建积极主动、先行先试,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2015年6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支持台湾青年以独资、合资或合伙等形式创办企业,在资金扶持、场地补贴、中介引进奖励和创业就业辅导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成为大陆第一个出台政策鼓励台湾青年“登陆”的省份[3];2017年,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的通知》,继续为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提供便利。
为了贯彻“31条惠台措施”,福建省出台66条具体落实措施,其中支持台胞在闽实习就业创业的多达22条;各设区市也相应出台政策措施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泉州市公布各责任单位对接窗口及咨询电话,方便台胞联系咨询;各县市区纷纷跟进,在给予创业启动资金扶持、给予租金补贴、提供生活保障、评优优先奖励、资助培训经费和创新创业大赛的优胜项目奖励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
2 现有惠台政策亟待解决的问题
譬如针对沈从文所说的鲁迅的“憎恨”,聂绀弩先引用了鲁迅1935年针对沈从文而写的《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中的一节:“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1]然后议论说:“说鲁迅的作品里有很多憎恨的感情……我个人是并不抱什么反感的。”何以如此?他认为,“以为爱与憎只是绝对相反,而毫无相成之处,似乎不算知言。”由此荡开笔墨:“有所爱,就不能不有所憎;只有憎所应憎,才能爱所当爱。”[2]63-66
2.1 政策供给不健全
台湾青年对农会和产销班等机构的依赖性比较大,建议政府部门设立农产协会等类似的机构,尽快建立台湾青年与当地台商协会的对接渠道,帮助解决生产、销售方面的问题。同时,建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成立涉台部门、宣传、教育、保险、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和就业做出政策解读和工作部署[7]。另外,青年在工作之余对精神文化生活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考虑得多,因此,有必要在保障台湾青年工作待遇的同时,加强文娱活动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引得来”的同时能使他们“留得住” “发展好”。
2.2 政策针对性不强
在医保办窗口张贴门诊特殊病申报流程,并派专人指导,答疑解难。优化服务流程,简化退费流程,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业务办理模式,让患者及家属少跑路,减少排队次数,节省等候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2.3 政策宣传不到位
大陆经济崛起,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但在具体操作和落地实施层面,由于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台湾青年常常因缺乏相关信息和了解渠道而费尽周折[5]。而且,由于台湾与大陆的经营理念有所不同,台湾青年的主要精力用于钻研技术,在产品销售、品牌打造和与政府部门对接方面比较欠缺,对大陆市场的适应性也略显不足,造成政策的知晓率偏低。
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首先,青年更有激情,思想活跃、创新积极性高,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其次,青年的创业热情高涨,但缺乏资金和经验,亟需补齐“短板”;再次,台湾青年由于对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环境不了解,对生活环境各方面也不习惯,需要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举措[4]。但现有政策只强调奖补,对企业和企业孵化器的补助多,对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有关的奖励政策较少。
2.4 政策带动不明显
在式(21)中,t-tk-1为有限值,且当k→时,即误差系统获得渐近稳定,那么系统式 (1) 获得编队控制一致性,定理2得证.
资金充足、市场空间广阔是吸引台湾青年来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蔚然成风的今天,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举措也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了大好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
3 完善台湾青年在闽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的建议
五是通过微博推广。凭借内容短小、发布快捷的特点,微博成为互联网极具影响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微博运营门槛低、信息发布迅速,是乡村旅游推广的有效手段。
由于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不熟悉,对政府部门颁布的政策措施也不了解,创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享受优惠政策的普及率也不高。同时,缺少与政府部门的有效对接,造成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情况不了解,在市场开拓方面造成缺位,牵线搭桥做得不够[6]。比如,台湾青年在大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副产品,价格上得不到保障,导致台资企业经营困难。
3.1 加强统筹协调,树立“一盘棋”思想
省市出台的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提供了优惠措施,但具体到县级层面,很难落地实施。一方面,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缺少前置条件,比如有的举措是在有贷款的前提下进行贴息,但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创业之初因缺少抵押物贷不到款,使得有关政策不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的县级政府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对具体责任单位和资金来源等未做出明确规定,缺少实施细则,有关部门之间也缺乏沟通协调,导致优惠政策无法兑现,文件流于形式。
国家层面和各省、地级市和县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进一步完善。
3.2 做好宣传引导,发挥“以台引台”作用
由于两岸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投融资环境和创新载体方面存在一定差异[8],一些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还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而且,与第一代台胞创业相比,台湾青年比较期待“服务引导”政策,而对“奖助保障”政策反应冷淡。这就要求大陆在制定政策时需考虑到台湾青年的惯性思维,“靠前服务”的同时,做好宣传和引导。一方面,通过网站、微信、手机APP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提供技术需求、人才招聘、政策解读、信息咨询、项目对接等综合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与台湾岛内青年创业社团的联系和沟通,对优秀的台湾青年创业者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以台引台”的引领作用,提升宣传效果。
3.3 丰富交流合作内容,共享两岸发展机遇
现有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但在科技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较少。其实,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大都素质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多。因此,可以从青年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打开突破口,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与交流,丰富合作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加大台湾籍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对台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提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台湾团队和项目的比例等。而且,除研习营之外,适度扩大交换生规模,加大对交换生的补助力度[9]。同时,加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团体的互动,广泛开展创业研讨会、交流会等,促进两岸创新创业青年之间的交流,推进共同创业。
3.4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创业就业人员生活质量
一是完善政策的实效性,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调查问卷,切实了解台湾青年的真实需求及其对福建相关政策的评价和意见,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加以改进。二是抓载体建设,大力加强基地、园区和示范点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基地及示范点、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是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和就业活动开展的集中场所,可以把这些创新创业载体作为切入口,开展创业辅导和培训,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满足各阶段项目需求[10]。三是实行“创业导师”制度,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提供专业化的创业辅导,在项目选择、启动资金、公司注册、申请贷款、税费减免、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对反映较多的“五险一金”、医疗保障、购房首付等问题给出解决措施,简化办理流程,让台湾青年共享大陆改革发展成果[11]。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与开放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比较(张 威,等)19:1770
3.5 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鼓励实现“组团”发展
产业集聚在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同时,对于人才集聚也有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可以明确行业导向,通过奖补措施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医药行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优势产业加以引导,吸引台湾优秀人才和技术到大陆发展。另外,针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台湾青年,可以制订不同的政策措施。如在沿海地区,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在不破坏市场竞争环境的情况下,对台湾青年的产业项目进行补贴;内陆地区,加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加强政府部门与创客空间等企业孵化器的良好互动,将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及时传达政策信息,切实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4 结束语
加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既可以互相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互惠双赢;又可以增强两岸青年在文化和情感上的交流,对于深化“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陆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政策联动,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为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生活和学习打造更优越的环境,实现两岸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启明,黄运城,杨梦霞.台湾青年大陆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855份调查问卷[J]. 台湾研究集刊,2018(4):31-37.
[2] 郭金元,陈志霞.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决策与信息,2018(7):111-117.
[3] 单玉丽.台湾青年面临的就业问题以及来大陆创业就业的态势分析[J]. 现代台湾研究,2016(6):34-39.
[4] 杨梦霞.台湾青年东南沿海地区创业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7(6):80-85.
[5] 苏美祥.台湾青年来闽创业的背景、基础与推进路径[J].发展研究,2017(3):50-53.
[6] 漳州市台办课题组.吸引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对策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发展研究,2017(7):105-108.
[7] 谭建军.台湾青年深度融入大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在粤台湾青年学习、生活、工作的实证分析[J]. 现代台湾研究,2018(3):7-13.
[8] 盛九元.两岸青年创业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 台海研究,2018(1):35-43.
[9] 闫永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调查研究[J]. 兵团党校学报,2018(2):64-67.
[10] 黄荔梅.福建优化台湾青年创业环境的路径浅析[J]. 现代台湾研究,2017(5):51-53.
[11] 谭建军.台湾青年在大陆就(创)业遇到问题及对策性思考——以广东省为例[J]. 广东经济,2018(5):46-53.
[中图分类号]D432.6; 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9-0074-03
标签:台湾青年论文; 创新创业就业论文; 政策研究论文;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