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蜀王国的悬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王国论文,悬念论文,三星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经许多年,随着中原地区一座座古城的挖掘,远古的历史脉络已日渐清晰。从零星的史料中,不时透出古蜀文明的气息,时而出土的一些古代遗物,也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一丝丝微弱的历史脉搏,仿佛神秘缥缈的古蜀王国在召唤。
古蜀的邈远历史扑朔迷离,似乎已如烟尘逝散,杳不可知;古蜀神秘王国只存在于神奇的传说,在史籍上也仅见片言只语。为解开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史前文明之谜,中外考古学家都把目光投向“三星堆”。
鉴于先秦文献对巴蜀史迹记载欠缺,秦汉以来文献追记有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等几代君王的事迹,但内容极其简略,其可靠程度也有待论证。而在这些片言只语当中,竟又有那么多的神奇诡异。“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华阳国志》、“西北海有神,直目正乘”《山海经》均道出第一代蜀王蚕丛的眼睛异于常人。“纵目”“直目”何解?难道真如民间传说有双目上下排列的怪异之处吗?蜀字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它真像古文字学家所考证,就是一只身体卷曲长着大眼睛的蚕吗?蜀字与蚕丛又有什么割舍不掉的关系?第二代蜀王柏灌,第三代蜀王鱼凫,第四代蜀王杜宇,几代蜀王名字都与鸟类有关,这是否反映出古蜀先民对鸟类的崇拜,或者说这里真的存在过一个鸟的王国。
几代蜀王中,传说最多的还是杜宇,又名望帝。见于史书的著名故事有二,其一颇具神秘色彩,“杜宇从天坠,止朱提。”短短几字留下千古之谜,研究UFO和天外文明的人们以此为据, 断言杜宇肯定来自遥远的天外星系,历史学家则推论此段文字反映出古蜀王国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不得不由山上迁至平原的过程;其二颇具悲壮意味,传说杜宇“教民务农”,发展了农业,受到人民的爱戴。后来蜀国发生了火灾,杜宇难以治理,就任命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鳖灵,即后来的丛帝为宰相治理水患,鳖灵因功绩卓著争取了民心,乘机取代了杜宇。杜宇失国后被迫归隐西山。每当春夏之际,杜宇怀念故国,化为杜鹃,悲切呼唤,啼泪成血,成语“杜鹃啼血”便源于此。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13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便发出如此慨叹。古蜀王国仿佛海市蜃楼,云遮雾障,古蜀历史似如烟尘逝散,难以重见。
然而,燕家院子的一幕使醉心于巴蜀考古的专家学者们将目光投射到川西平原,注视着广汉,聚焦于三星堆。广汉古称雒县、汉州,地处川西平原北部,南距省会成都约40公里。土地肥沃,物产殷繁,民俗质朴,人文彪炳,历来为蜀地之名城要郡,2000多年来盛名不衰。古老的雁江(今鸭子河)从其城北蜿蜒东流,缘河而上6公里处, 便是三星堆。“三星堆”之称由来已久,原本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宛如天上的三颗星辰;而它的北面,就是1929年发现玉石器的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三星堆与月亮湾隔古老的马牧河相望,“三星伴月”很早以前便成为广汉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考古学家坐在三星堆上,指着一片地方对他的学生们大胆推测,23年后,挖掘结果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见。另一位老教授带队进行考古挖掘,仅差几尺而与发现三星堆古蜀国的荣耀失之交臂。砖瓦厂立下大功,又是无意之中掘出雾中王国。
可神秘的古蜀王国究竟在哪里?能在三星堆的地下找到答案吗?考古学家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发掘……
一天,四川大学的一队师生在三星堆进行考古发掘。休息的时候,戴着草帽和墨镜的老先生坐在土堆上,指着三星堆一带对周围的学生说:“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遗憾的是他在1977年便已作古。但以后情况的发展,却完全与此推论相吻合。这位老先生就是四川考古学的奠基人冯汉骥,这一年是1963年。
1986年3月1日,川大历史系教授林向带队对三星堆进行第6 次挖掘后撤出。这次开挖面积1325平方米,发掘出房屋遗址9座,灰坑101个,陶片10万件,证明了古代这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居民区。尽管收获颇丰,然而林教授不无遗憾,因为在这众多的文物中,竟无一件大型的最能代表古代文明的青铜器,没有它,古遗址的考古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1986年7月18日,上午8点,当地一家砖瓦厂在挖土时无意间挖到了大玉璋,其位置与几个月前林向教授发掘的边缘仅几尺之遥,他们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广汉的考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预感:叩击了几十年的古蜀历史的大门即将开启,一个神秘的远古国度就要撩开神秘的面纱。三星堆文物洋洋洒洒横空出世,进行了半个多世纪遗址考古,将上演最为辉煌灿烂的一幕。
就在这一天,在一个长方形的坑(后命名为“一号祭祀坑”)内,出土了青铜器、金器(包括举世闻名的金杖)、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罕见珍贵文物共400余件,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3立方米的烧骨残屑。考古发现,每一类器物入坑是有先后顺序的,即首先放入玉石器,然后投入金杖等金器,接着是人头像,人面像、面具以及尊等物,再倒入混杂着有玉石器和小件青铜器、陶器的骨汀渣,最后放入玉璋等较大型的玉石器。象牙则是混在骨渣中投放进坑内的。
无独有偶。其后20多天,在相距一号坑大约30米的地方,又发现了后来被定名的“二号祭祀坑”的器物坑。较之一号坑,此坑出土文物更为壮观和奇特,包括金器、青铜器、玉石器和象牙等共约800件。 举世闻名的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像、巨大的青铜神树、大大小小的青铜面具等。从坑内文物倒仰横斜、七零八落的散乱状况上看,它们是从坑上随意抛下去的。最上一层是散乱放置的象牙,竟达70枚之多。经科学测试和考古研究,二号坑掩埋时间竟比一号坑要晚1000年左右!
三星堆出土的数件国宝级文物,件件独一无二,占据着许多世界之最。陶、骨、石、玉、青铜、金各质数万件文物证明,古蜀文明的发达程度超出人们想象。三星堆古蜀国留给我们的,仍然有数不清的未解之谜。
三星堆考古整整60年,前后三代人,他们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执着的追求,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勾勒出一段现代神话,一个今天的“天方夜谭”。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具有世界影响。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堪称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6件被评为国家级(最高级)文物,一、 二级文物比比皆是。
高达262厘米的青铜大立人,采用纪念碑雕塑形式, 是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人像。他是这个军阵的“领袖”,头戴冠,脚戴足镯,赤足站立,身着三层衣服,外衣满饰图案(包括龙纹、鸟纹、虫纹和目纹),最为神奇的是这件衣服竟是欧洲流行的燕尾服形状,而且是背带式的!他双手夸张,呈抱握状,到底握有何物?他仪态威严,是神、巫还是王?
宽近140厘米的青铜纵目面具,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 角尺形的一双大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最奇特的是一双眼睛,呈柱状外突的眼球向前伸出。鹰勾鼻子,大口微张,舌尖外露,上拉的嘴角露出神秘的微笑。这件文物出土时尚见眼、眉描有黛色,口唇涂有朱砂。庞大而奇特的造型,威压四座的凛然之气,使它在众多文物中异军突出,成为三星堆醒目的标志。他是谁?是古书所记载的“纵目”的蜀祖蚕丛,是民间那个叫“千里眼、顺风耳”的神灵,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外星人?
被誉为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青铜神树,通高达395厘米, 这件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大的青铜文物之一,竟采用了套铸、铆铸、嵌铸、铸接等手法,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它巍然耸立, 枝分3层,每层3枝,枝头各有一只小鸟(乌), 树身依附有一条头下尾上的巨龙,龙身坠有刀剑、佛手等装饰。站立树下,颇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它是否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太阳树(扶桑)?三星堆文物中有许多鸟的形象,是否全部揭示着太阳和太阳神崇拜这一主题?抑或它还是后世流行的摇钱树的前身?
在这些青铜器物中,尚有许多神秘的文物。比如,那组青铜面具为何神态庄严,面貌却与本地人迥异?那件穿着超短裙又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鸟脚人像,到底有没有过上半身,如果有,那么是男还是女,是人还是鸟?太阳轮这件文物,古蜀先民到底用了什么精密仪器,竟能把轮中表示光芒的辐条准确地五等分?那件青铜神坛为什么与长沙马王堆的帛画内容主题十分地相似?那件唯一具有女性特征的头像,她有着什么身份?为何几十具人物头像只有三具戴有金面罩,他们又是谁?
说到金器,三星堆出土的一枚金杖全长142厘米,净重约500克,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再包卷在一根木杖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也是最长的象征着古代国王权力的金杖。更为神奇的是,这根金杖的一端竟还有精美细腻的图案: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笑容可掬的人头像;四只箭矢贯穿四只动物,上方是两背相向的鱼,下方是两头相向的鸟。那么这金杖从何而来?是某一代蜀王的权杖还是世代传承?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各王朝皆用玉玺传国,为何古蜀王国单单用金杖?
其次,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群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文化的最高成就。这些玉石器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同类文物中,都属可圈可点、最为珍贵和最富价值的文物群之一。
如今在三星堆博物馆引起中外游客兴趣的,还有几块从三星堆遗址旁鸭子河中打捞上来的巨石,这几块质地坚硬无比的玉石,都有光滑如镜的侧面,经过了人为的切割和打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蜀先民是用什么技术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工作?站在这些巨石面前,许多人都认为它们“绝非地球人所为”!
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确无与伦比,发达程度超出人们想象。这个雾中的王国到底发生怎样的事情?为什么它也像举世闻名的美洲玛雅文化一样,在地球上神秘地消失?这些疑问留给了莫衷一是的考古界,也留给了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