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定位与构想_伶仃洋论文

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定位与构想_伶仃洋论文

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定位与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珠海论文,经济合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研究表明:任何经济体的存在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相邻的经济体、同整体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将显得更为突出。对于澳门这样一个以自由港为主要特征的特殊经济体,其发展更取决于同周边经济体之间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流数量与质量。

澳门同周边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具有典型的两重性。一方面,澳门背靠中国内地,面对香港,经济独立性一向较弱;另一方面,数百年的历史所形成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特性,使它拥有毗邻经济体所不具备的特殊的优越条件。随着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其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周边的经济体,反过来周边的经济体也将深深地得益于澳门固有的优势。

一、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定位

在近现代经济发展中,澳门对中国内地所起的最重要作用是发挥桥梁的功能。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状看,它的桥梁功能是沿首珠江和它的第一大支流——西江,由海洋到内陆,由近及远,从多个层次播发出来的。首先是与之直接接壤的珠海市。珠海是我国最先设立的4 个经济特区之一,以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点。建区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早已是我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一。其次是珠江中以西的珠三角西部市县。珠三角西部市县与珠三角东部市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通过澳门这座桥梁可以更为便利地与世界各地发展各种联系。再次是珠三角的外围——粤西北地区,更远一些是由西江贯穿起来的西江流域——川、黔、滇、桂4省区。这些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历史上、地理上,这些地区与迅速发展的珠三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是整个中国内地。当然,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是同珠海的合作,如果说澳门是桥梁,那么珠海就是桥头堡。两地经济合作如何,不仅影响两地的发展,而且还会波及整个珠三角西部地区乃至西江流域。

(一)珠澳经济合作的层次

根据两个区域之间融合的程度,珠海与澳门的经济合作大体可以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自发性的,主要靠市场机制作用形成的经济合作,表现为以产业分工、地区分工为特征的物质交换,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要素的交流。这种合作的特征是,合作的项目、内容、方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各自利益优化的基础上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珠澳两地之间这种合作不仅十分普遍,而且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第二层次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大型设施的协调发展。随着第一层次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的规模日益扩大,必然要求支持第一层次合作的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重点包括5 个方面:一是现有基础设施如何供两地共同使用,实行有偿共享;二是共同受益的基础设施由双方共同建设;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两者整体利益与两地各自的局部利益统一为决策依据;四是两地的基础设施在能力上、技术上保持一致与协调;五是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机制的统一。

第三层次是两地经济的全面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一致,二是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前者而言,澳门实行的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自由港政策,各方面与国际惯例相吻合,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中葡联合声明和《澳门基本法》都明确规定,澳门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目前,内地正致力于深化经济改革,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向国际惯例靠拢。显然,这方面的合作更多地需要通过珠海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培植来实现。

(二)珠澳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

从整体上讲,珠澳经济合作是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局部上看,两地在合作过程中会有许多矛盾,如处理不好,将影响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在推进珠澳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些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1.多极发展,澳门亦重

澳门经济自60年代后期加速发展以来,与香港经济的关系日趋密切,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澳门对香港经济的依赖。然而,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使澳门具备了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又一个增长点的潜质,应该珍惜,多加培植,不应把目光只盯在香港上。

2.港澳并重,各司其职

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沟通世界的桥梁,需要澳门从香港的“屋檐”下走出来,发挥现有的优势,建设成独立于香港的又一座通向世界的大桥,并与香港有所分工。香港主要司职是连接珠江口以东区域,澳门主要司职是连接珠江口以西区域。

3.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中葡联合声明和《澳门基本法》明确规定澳门主权回归之后,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澳门与珠海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会有许多差异,需要引起特别重视。两地在合作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的原则,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4.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珠澳两地各有所长,通过澳门,珠海可以获得澳门转移来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和海外市场,加速经济发展;借助珠海,澳门则可获得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厂房、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使产业结构升级并拥有庞大的市场。合作将给双方带来好处,因而合作会进一步深化。

5.统筹规划,整体优化

无论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还是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两者对珠澳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因此,在资源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长远的项目上,从建设之初就需考虑今后两地的协调与统一,以资源的最佳利用为本,以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用为原则。

6.要素流动,内外有别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珠澳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频率和规模将随之扩大,有必要对珠海与澳门、珠海与内地生产要素的流动采取内外有别的原则,即珠海和澳门的边界以内为“内”,对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放宽到最大限度;珠海和澳门的边界以外为“外”,对外生产要素的出入仍按各自的准则分别控制。在这一点上,思想应更解放一些。只要有利于共同繁荣,破除一些陈规是必要的。

二、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初步构想

珠澳经济合作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各方面的协作。遵循上述原则,笔者对珠澳经济合作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具体设想。

(一)大型基础设施

珠澳在交通通讯方面的往来历史悠久,但在珠海特区建立之前,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近十几年,随着珠澳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互往来的加强,交通通讯业进入了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时期。随着1999年的日益临近,加强两地在大型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合与合作,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机场建设和经营

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将来的经营效果,以及两地共建的可能性来看,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机场几乎同时按大型国际机场兴建与投入使用,应该是澳门与珠海经济合作不力的憾事。当然,这是既成事实,现已无法改变。但是,在机场的经营分工、空中管制及航线开辟等合作领域,两地还大有文章可做。根据当前的实际,澳门的优势在外,澳门已同十几个国家签约了众多国际航线,理应以外为主。珠海机场尽管也按大型国际机场规格兴建,但毕竟属区域机场,优势在内。这样,在航线开辟上应有所分工,珠海主内,澳门主外,不要像兴建时那样各不相让,再次共同受损。在空中管制上,两地均无经验和优势可言,更需通力合作,协调一致。

2.铁路建设和经营

广珠铁路延伸到澳门,将彻底改变澳门同内地之间交通不便的状况,对于保持澳门的稳定与繁荣,加强澳门与内地的联系十分必要。虽然广珠铁路及广珠铁路澳段的方案已基本确立,但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两个机场诞生后的那种遗憾,在广珠铁路全线贯通之前仍可考虑方案的必要调整,以清除本位主义的内容,使之更加符合两地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编组站的建设、客技站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分工上,一定要考虑两地的协作与共享,切莫各搞一套。

3.港口建设

港口是传统意义上自由港的核心,从某种意义讲澳门的兴衰,就是其港口兴衰的历史。当然,从现代看,自由港完全可以依托空港发展。从澳门的实际出发,似更应该重视空港这一通道,但是没有成规模的海港毕竟少一条腿,对澳门的影响将是惨重的。如果珠澳不是“离体”,完全可以借助珠海的港口发挥自身的优势。然而,现实是澳门为自由港,珠海则是非经济自由区。如果澳门使用珠海港口,在很大程度上会将澳门的自由港、自由港政策同化为非自由港、非自由港政策。为此,需要珠澳进行深层次的合作。设想有二:一是珠海选择深水港兴建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并配以特别通道与澳门相连;二是珠海提供条件良好的港址,由澳门和珠海共同建设、共同开发,或者租给澳门由澳门独立开发和经营。

4.公路、口岸、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

公路方面的合作珠澳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而且规划中的项目也很多,大型的主要有连接凼仔与横琴岛的公路大桥,广珠高速公路延伸至澳门等。从近期看,珠海方面的通过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澳门方面需要协调的内容则比较多。另外,随着公路接口的增加,口岸也将相应增加,要求口岸的放行能力、处理程序、管理内容及工作时间都要协调与统一,以保证口岸的畅通。在通讯方面,澳门比珠海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考虑让珠海有条件地利用澳门的通讯网络和通讯能力。至于供水、供电,则是规模经济明显的产业,珠海比澳门拥有资源和场地优势,这类项目的建设应考虑设在珠海,两地不必重复建设。

(二)跨海通道

伶仃洋通道(即伶仃洋大桥)作为一种设想已经引起了中英关于香港与内地跨境大型基建协调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并责成公路桥梁专家小组作深入研究。目前的主导舆论认为,其走向应为金鼎镇→淇澳岛→人工岛→内伶仃岛→香港。按照这一设想,伶仃洋通道由4 座大型结构物组成,由西向东依次为:跨越金星水道的横门西航道桥(也称淇澳大桥,正在建)、跨越横门东航道的大桥、跨越伶仃西航道的大桥和跨越伶仃东航道的大桥,全长40公里。伶仃洋通道的东桥头堡将与深圳西部通道的东桥头相邻,处理好这两个通道之间的关系,将使深、珠、港、澳在整个21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受益。1995年5月, 深港两地在研讨深圳西部通道时,因迁就伶仃洋通道的设想而放弃了其中的一个方案,应该说这是港深珠之间良好协作的一例。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协作,并且可以肯定,这两项工程不会在同一时期进行。因此,更需要考虑两者的协调,其中一项工程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到另一项工程实施的可能性。现在可以想到的主要有:

1.伶仃洋通道与深圳西部通道在香港登陆点的合作

如果考虑把两个通道在香港地区的联线建成一条专用通道,香港方面只设一个海关,位置选在专用通道的一端(位于香港腹地一端),深圳与珠海的海关分别设在蛇口与伶仃岛(或珠海),这样不仅沟通了深港、珠港之间的联系,而且直接架通了深圳与珠海的联系。否则,即便深圳与珠海空间上直接连起来,但实际上仍然是隔离的(被两个海关隔离)。

2.两个跨海通道与香港西部(主要是屯门)到维多利亚港之间道路通过能力的协调

两个跨海通道的建成确实能起到沟通深港和珠港之间联系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香港方面道路通过能力的匹配,尤其是屯门公路通过能力的较大改善,不然美好的设想只能是一种愿望。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设想方案,不一定成熟。世界规模的土木工程,如英法海底隧道、三峡工程等都是经历了少则几十年,多则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酝酿、讨论与论证。以连接丹麦和瑞典的大贝耳特海峡大通道为例,其核心组成部分有:(1)从丹麦海岸向外延伸430米的一个人工填筑的半岛;(2)在人工半岛与双人工岛之间的一条 3750米长的海底隧道;(3)总长4200米的双人工岛之间由一座600米的桥相连;(4) 一座长约1公里、自由跨距490米,最大净高57米的悬拉式高架桥及其东西引桥;(5)从瑞典海岸到悬拉式桥的东引桥(长3740 米)和西引桥(长2640米)。估计其规模还不到伶仃洋通道的一半,却讨论了几十年。然而,伶仃洋通道从酝酿到提出构想也不过6年时间, 不成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其实,另一种设想也是值得考虑的,即伶仃洋通道的走向为珠海横琴岛→澳门→三角岛→桂山岛→香港大屿山,其中澳门→三角岛段、三角岛→桂山岛段为桥,桂山岛→大屿山段为海底隧道,全长24公里。这一设想对澳门的发展特别有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香港方面道路配套设施的压力较小。可以肯定,在伶仃洋通道修通之前,香港新机场和九号、十号、十一号、十二号码头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大屿山地区早已是香港新的海空运输基地。这样,通过伶仃洋通道从珠海方向运来的中转物资,不论空运还是水运都可以在大屿山地区消化,不会对港岛和九龙地区的道路交通产生影响。至于港岛和九龙地区与澳门、珠海(及其内陆腹地)间的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则可借助港岛和九龙地区接应香港新机场和九号、十号、十一号、十二号码头的配套道路系统来实现,需要香港方面的配套建设较少。

第二,直接沟通香港新机场、澳门机场与珠海机场(横琴岛对珠海西区的大桥已经列入珠海市的建设规划,并正在加紧落实从横琴岛到澳门机场的高架桥方案)之间的陆路联系,对于充分发挥这3 个机场的综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是一个受台风袭击较频的地区。台风的到来往往会给飞机的正常飞行造成大的影响,甚至迫使机场关闭。从这3 个机场的地形看,台风的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向,对澳门机场和珠海机场的影响较大,但对香港新机场的影响较小;相反,西北风对香港新机场的干扰较大,但对澳门机场和珠海机场的干扰较小。这样,3 个机场可互为备降机场,而且一旦在备降机场降落后,乘客不必等天气好转才重新起飞,可在3个机场的协调下, 从伶仃洋通道将乘客从一个机场转移到另一个机场再起飞或从备降机场转送到最终目的地,从而大大提高了这3个机场整体服务的连续性。

第三,将外伶仃洋的主要岛屿串联在一起,有助于对这些岛屿的利用与开发,且有可能解决澳门没有就近可方便使用的深水港问题,如澳门通过向珠海租用三角岛或相邻的青洲、大碌、大头洲诸岛,建造0.5~5万吨级的码头系列。

第四,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筹措。这一方案变先前的方案只对珠海、香港两地有利为对珠海、澳门、香港3地有利, 将珠海一方的积极性变成珠海、澳门、香港三方的积极性,容易促成3方共同筹资, 共同建设,共同经营。

(三)工业

工业在澳门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即使困难重重,但又必须发展。澳门经济正处在紧急的转折关头,“四大支柱产业”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诸多问题。 出口加工业是澳门重要的支柱产业, 虽然所创的GDP居旅游博彩业之下,但在提供就业、 支持对外贸易等方面却至关重要,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石。目前的困难主要来自生产(人工和土地成本的增加,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人才缺乏)和销售(国际贸易中优惠条件逐渐减少)两个方面。出路无非是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高科技产业,使澳门的产业结构升级。然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与珠海的成功合作。

如果说在珠海西区没有大举开发之前,工业发展有较大的局限性,城市以旅游观光为特色,那么今天的情形已大不相同。不仅在西区和斗门开辟了大片工业用地,建好了基础配套设施,摆出了大工业模样,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新技术开发区。

由于两地经济间存在差异,珠海的生产要素价格远远低于澳门。对珠海来说,大工业需要“小工业”的衬垫和呼应,适当接受一些仍有国际市场开拓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珠海来说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它既符合合理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又满足庞大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关于今后澳门工业的取向,国家科委的意见是以跨越的方式建立全新的高科技产业,即“从生物和信息两大高技术入手,培育生长点,营造新产业”,但笔者认为分两步走更符合澳门的实际。目前的澳门,无论是科技人才还是科技开发能力都相当弱小,而这方面的力量积聚绝非一日之功。澳门大学目前尚无生物技术方面的系科,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实验设备的建设都有待时日。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形稍好一些,有一些技术含量不算太高的通讯器材生产企业,但离高科技还有相当距离。因此,第一步是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增加附加值和竞争力。此举需要加强同珠海的合作,将珠海产品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同澳门的营销优势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规格与档次,使之稳定地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进程中不断积聚科技力量,逐渐实施国家科委的设想,但仍然离不开与珠海的合作。

珠海已经在西区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区,并从内地引进各类人才,这也是澳门无法比拟的优势。珠海市政府早就有明确的政策:内地人才可以身在珠海参与澳门的科研项目,或经珠海输送给澳门。在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性生产方面,珠海的优势更大。新技术开发区可以成为新技术成熟的“孵化器”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问题上澳门并不是单纯的受益者,珠海也并不是单一的奉献者。澳门在国际营销方面的经验、商誉、信息和网络,以及对新产品的包装和推介,其优势是珠海所不及的,而珠海要获得这些条件同样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借助澳门则可在短期内收到效果。因此,两者是互利的。可以考虑将高新技术的开发、试制、生产之重心设在珠海,而产品设计、包装、营销之重心放在澳门,两地相得益彰,实现澳门产业结构升级的设想。

(四)后勤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与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分工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包装、信息等各种活动的综合服务(在日本、台湾等地被称为物流,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被称为后勤保障系统)已经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深刻变革。在欧洲,这一事物同样风行,成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澳门的经济比较发达,但空间狭小,土地严重短缺,由本土提供商业、工业、工程建筑的后勤服务代价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澳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影响澳门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把澳门的后勤用地迁到珠海,则等于给澳门腾出一个空间,供发展最有优势的产业之用。同时,随着计划经济的淡化,市场经济的发育,国内传统的物流体系正在瓦解,以后勤保障系统为核心的新兴物流体系正在萌芽,已在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初见端倪。珠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新的物流体系很快会在这块土地上形成。

相对澳门而言,珠海地域辽阔,后勤保障费用较低,发挥珠海这方面的优势,则有利于澳门的发展。同时,后勤保障系统的发展,对于珠海丰富服务业的内容,提高服务业的水平,了解国际商业信息,解决劳动就业都有促进作用。因此,珠澳两地后勤保障系统的合作对两地发展均有利。初步设想4个方面的合作:其一,在珠海建1~2 个保税的散装水泥库,配以3~4个混凝土搅拌站,专门为澳门的工程建筑提供商品混凝土。其二,在珠海建1~2个兼有CFS(即集装箱拆拼站)和Logistics(后勤保障)的仓库,为澳门提供进出口贸易的拆拼箱服务和物流服务。其三,在珠海建1~2个Logistics仓库,为澳门的商业和各种展览、 展销会,特别是连锁经销和超市提供运输、仓储与配送服务。其四,在珠海建1~2个大型冷库,为澳门提供各类需要保鲜的副食。

(五)金融、证券和贸易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是显示经济兴衰的晴雨表。目前,澳门与珠海在这些方面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赶不上香港与深圳,而且还常常依赖和借助于香港。但是,珠三角西部的发展需要更便捷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服务基地与通道,珠澳应担起此重任。其实,集澳门在国际经济中的广泛联系和特殊地位之优势,珠海及珠江口以西地区投资发展方面的优势,珠澳两地是完全有条件共同营造一个区域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证券交易中心的。

国际贸易方面。随着珠三角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其所带来的外贸进出口量将成倍增长,加上今后西江航运带来的外贸业务,其外贸规模更为可观。然而,时至今日,珠三角西部的进出口业务一直仰仗香港,这不仅增加了香港的海陆运输压力,而且不经济,不便捷,这种局面亟待改善。香港“九七”回归,对澳门既是挑战,也是个绝好的发展良机。澳门可以在这两年半的时间内提升自身的地位,吸引更多外国厂商和国际机构前来开办分支机构,从事国际贸易洽商、支付结算、保险、商品展销等业务。至于商品的转运,可以通过珠澳基础设施的合作来保障。

国际金融方面。澳门目前业务比较简单,规模也不大。珠海受发展阶段制约而几乎还是空白。两地可相互协调,通力发展。金融是经济宝塔的顶峰,整个区域经济繁荣之后,必然要求金融的支持,两者相得益彰。澳门与珠海内外条件不同,鉴于与前述国际贸易类似的理由,澳门应积极拓展国际金融领域,增加金融业务项目,扩大海外吸引力,促使更多国际性金融机构到澳门设点,并乘机提高软硬件水平,使其业务量不断增大,珠海则将设在澳门的国际金融机构及澳门与海外国际金融中心的联系辐射到内地,支持内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珠澳应加快在金融运行机制、管理架构和金融法规方面的建设,用法律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尽快向国际惯例靠拢,保证金融市场公平交易,强化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证券交易方面。证券市场是活跃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澳门和珠海证券交易都几乎都是空白。在今后的合作中,应鼓励澳门的厂商到深交所上市,并可考虑在澳门设立证券公司经营内地的证券交易业务,让澳门的厂商和居民直接参与内地证券市场的业务;或者做好澳门银行与设在珠海的证券交易机构的合作,让澳门的厂商和居民到珠海参与内地证券投资。

(六)旅游

在澳门的诸多产业中,博采旅游业傲然居首。珠海也是个山海风光秀丽,以旅游为特色的城市。二者在旅游业方面的合作内容更多,而且容易操作。

澳门有古迹,有中西荟萃的城市风情,但受空间所限,景点不多亦不宏大,自然风光则更少,博彩业目前也只是一些小空间范围的项目,要开创与下个世纪大都市、大经济相适应的大旅游业,还须增创新的更宏大、更丰富的旅游项目。但澳门地域狭窄,必须借助与珠海的合作来发展。珠海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既有绿水青山、田园海滩,又有风光宜人的众多海岛,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健康身心的极好场所,但带有文化色彩的景点较少。可见,珠澳两地的旅游特色迥然不同,为共同规划、合作开发旅游业提供前提。

珠澳旅游业合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两地特色不同的旅游资源构造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丰富的,融中西文化、融人工与天然为一体,既能满足国际游客,又适合国内游客的综合性旅游基地。两地的分工大体设想为:澳门重在文化性名胜项目,珠海重在自然风光项目;澳门重在珠海不宜但澳门却允许的特殊项目,珠海重在一般性的项目;澳门重在规模小占地少的项目,珠海重在规模大占地多的项目,但最终都需体现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共同建设旅游设施、公共经营和开拓旅游市场的原则。

在旅游市场开拓方面,珠澳之间应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地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澳门特色的旅游服务,可极大地提高珠海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珠海宏大丰富的旅游内容,则可弥补澳门旅游规模过小、内容有限的不足,使来澳门的国际客人可以就近进入中国内地,通过珠海了解中国的自然人文,这样既吸引纯粹的旅游者,也吸引借商务、文化活动等机会来澳门的国际人士,使旅游业成为两地经济的骨干产业。

就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而言,两地应就下个世纪珠澳旅游业的共同市场达成共识,对主要旅游项目、设置地点、建设规模、时间安排作出规划。对于现有项目的扩展,规模较大的也应纳入两地的统一规划之中,使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在协调中发挥最佳效益。

从发展的势态看,珠澳两地旅游设施建设的重点应在珠海。珠海拥有众多的岛屿,在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今天,岛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两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珠海在开发岛屿旅游资源时主动考虑澳门的需求及与澳门的协调。如珠海准备开发的九洲岛,由日本著名建筑家矶崎提出设想并拟在横琴南湾兴建人工岛(亚洲新都市),从设计与规划看,近期主要是面向西方和港澳的游客,而不是国内游客。这些游客来珠海饱览自然风光是同澳门有密切关系的(这些游客,一种是从澳门来珠海渡假的,另一种是澳门与珠海共同吸引来的,再一种是到澳门玩而借珠海小住的)。因此,珠澳两地应相互协调,力求为这些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为使旅游业基础设施(吃和住)的重心设在珠海的想法变为现实,建议珠海海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考虑给持澳门、珠海旅游证或身份证的过境者以一定时限免签等,为游客进入珠海提供方便,以促进此设想的落实。

本文是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刘会远副教授主持的“澳门经济转型及澳门与珠海对接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感谢课题组成员李沛然博士所做的前期工作。

本文于1997年7月收到。

标签:;  ;  ;  ;  ;  ;  ;  ;  ;  ;  ;  ;  

珠海澳门经济合作的定位与构想_伶仃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