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彰显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论文_李娟

“新发展理念”彰显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论文_李娟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207)

摘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思路。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联系,有机耦合成指导我国实践的“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新理念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人民性

所谓的“人民性”,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的利益。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保持新时代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党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新发展理念”的形成背景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时代主题,全球各国都在努力地革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社会建设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地变革已经过时的发展模式,探寻出能够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更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大众立场,应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新发展理念”是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后的又一新思想,实现了治国理政的新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发展观中最重要的内容。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任何决策都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

(一)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因而也就是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的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广大的的工人、农民为我们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我国各个时代涌现出的诗人、文学家和科学家,不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推动我国精神财富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处于“十三五”建设的关键阶段,更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才能加快实“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正如毛泽东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发展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

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新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目的是实现人民的独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所要实现的“中国梦”,是要建立富强的国家,兴旺的民族,让人民更有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体现

“新发展理念”是继“四个全面”布局提出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发展举措,充分表明全面小康来自人民,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全面小康依靠人民,它是亿万群众共同创造的事业;全面小康为了人民,是人人共享的幸福社会。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切实地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事业,也是广大人民自己的事业。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和热情,使创新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并使创新成果惠及广大

(二)“协调发展”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小康生活,都是坚持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标。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城乡、区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于“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好发展的不均衡问题,确保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任何地区和人民掉队,减小贫富差距,逐渐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切实地保障人人享有发展成果,保护人民利益。

(三)“绿色发展”的目标是为人民建设美丽家园

绿色环境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6]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面临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现在人们切身地感受到雾霾越发严重,曾经新鲜的空气一去不复返,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利益。人民群众有了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才有奋斗的保障。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绿色发展,就是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改善生态环境,使人民享有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开放发展”的结果是利己利人

邓小平曾经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7]中国以前实施闭关锁国,最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错误的治理政策。当今全球化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大,在此背景下实施开放政策,有利于充分地利用各个国家的资源、技术和管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维护了我国的而利益,也符合边国家人民的利益。

(五)“共享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用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党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现阶段所要实现的“中国梦”实际上就是要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王淑芹.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75-78.

[9]叶燕华.论“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民性”[J].党史文苑,2016(3):59-61.

[10]谷亚光,谷牧青.论“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创新、理论内涵与贯彻重点[J].经济问题,2016(3):1-6.

作者简介:李娟(1993年4月—),女,四川资阳人,现为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李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新发展理念”彰显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论文_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