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综述_会计论文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综述_会计论文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评述及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我国论文,理论研究论文,会计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研究方法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提,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会计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这一任务无论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上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上看,都是极为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高低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工具、技巧、方式和途径。相应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在搜集和整理会计实践经验资料并展开理性思维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培根就曾把研究方法比作是在黑暗中照亮道路的明灯。一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方法运用得当,就能较快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进而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反之,将有可能一事无成。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评述

众多学者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可谓是百花齐放,归纳他们的观点,大致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法规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伦理道德法、事项法和系统法等多种。而且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被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在这里,只是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应该是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本质的、深层次的抽象思维方式”这个理念出发,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归纳性方法、演绎性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1.归纳性研究方法(又称描述性方法)

归纳法是古典会计学派偏重采用的方法。它是指通过对许多个别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找出这些事物的共性,并概括出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其基本模式是:观察实务——选取样本——分析归纳——推导一般概念或原则——验证推导出结论。具体到会计研究中,主要应用于两种情况:第一,在广泛调查研究占有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对会计主体经常发生的会计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加以概括和总结,从会计实务中归纳出会计理论;第二,广泛收集已有的会计文献资料,并就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已有会计理论进行归纳,得到新的会计理论。如人们普遍观察到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可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然后转入有关账户并定期汇总,就可以得出发生额、余额和借贷方平衡数。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会计界主要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之所以如此盛行,与西方会计职业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会计是一门艺术,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的认识密切相关。当时大量的会计理论著作都是归纳法的产物,如哈特非尔德的《会计学——原理与问题》(1927)、佩顿和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1940)、利特尔顿的《会计理论结构》(1953)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第4号公告“名词公报”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归纳法的优点是它可以不受预定模式的束缚,研究者可以自由地进行他认为适当的任何观察。缺点是研究者很可能会受被观察对象和范围的限制,难以穷尽会计实务所有的可能性,加上描述性会计理论主要是从会计实务中提炼出来的,研究者容易受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使归纳和概括的结论不够准确。利特尔顿的会计理论观点现在已多被会计学家否定就是一个例证。

2.演绎性研究方法(又称规范性方法)

演绎法是规范会计学派偏重采用的方法。它是从已有的科学结论、原理和定律出发,推知另一个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该方法重点要求其前提必须正确,推理要严密。其基本模式是:会计目标或会计假设——基本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程序。规范性方法不受现实事物的影响,强调“应该是什么”,因而会计理论研究者常常从特定的价值判断基础出发,力求从逻辑高度概括出最优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其现实目的就是为制订会计准则(制度)服务的。如在会计实践中,人们根据“持续经营”假设,可以对债权债务按历史成本核算,而不必考虑清算变现情况。

由于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得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因此,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掀起公司合并浪潮时,由于各公司采用不同的账务核算方法,使得公司的年度收益和每股收益显示较大的差异,会计报表的可比性较差,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因此,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会计学家极力推崇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主要目的就是消除不同会计方法和程序之间的差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使理论构建更具有逻辑严密性;它能规范会计行为,找出较佳的会计准则和较优的会计程序与方法,推动会计理论向前发展。缺点是它的推导结论正确与否取决于前提命题的正确性,如果前提命题错误,则整个理论结构都将是错误的。另外,作为演绎法前提的少数概念往往较为抽象,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所得出的结论和具体化的方法,由于缺少经验容易造成“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

3.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法是实证会计学派偏重采用的方法。它来源于西方哲学流派中的实用主义。实证法要求先提出一定的假设,然后利用实际证据来加以验证和批驳。其基本模式是:确立研究课题——寻找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或命题——使假设或命题可操作化——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数据资料——检测假设或命题——分析研究。会计研究中的实证方法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某一特定会计理论的验证;第二,对存有分歧的不同观点、方法和理论的验证;第三,理论创新。例如研究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受益于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有关会计收益与破产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方法受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立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强调会计“是什么”的观点,因而研究者主张,要象自然科学那样,以观察到的事实资料和感性认识为依据,来构建真正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的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规范会计赖以生存的某些假定条件并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投资组合理论、MM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总价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代理理论等,为实证会计的产生起到了桥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实证经济理论引入了会计领域,实证研究逐渐引起会计界人士的重视。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将实证会计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同时标志着实证会计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由于两位教授在罗彻斯特大学工作,所以实证会计学派也被称为“罗彻斯特学派”。实证会计研究逐渐成为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近年来西方会计理论研究陷入了“唯实证论”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如《会计研究杂志》、《会计与经济杂志》、《会计评论》上所发表研究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实证会计研究方面的论文。如今在美国,几乎每篇财务会计的博士论文都打上了实证研究的印记,即使是一般会计杂志和刊物上的文章也都充塞着大量的数学模型、统计数据、图表,以至不少学者惊呼:会计文献是采用另一种平常人难以读懂的语言撰写的。

实证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拓展会计理论研究的视野,促进会计理论研究迈向科学化方向。实证研究建立在大量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之上,并在研究过程中力图排除价值判断,用经验事实对假说进行检验,从经验事实中引出结论,因而其结论较为客观。同时,实证研究广泛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使其研究结论相对较为准确。缺点是首先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会计命题,只有那些可证伪的命题才能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其次,实证研究在课题确立、相关理论支持、假设提出、数据采集、分析测试等一系列过程中,容易掺入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判断,难以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再次,会计实证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局限在过去发生的事实上,其研究结果具有滞后性。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与西方会计界相比,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方面起步较晚。下面简单地回顾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建国前,我国一部分会计学家率先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同时也引进了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的思想和方法。这为我国传统会计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则是对原苏联的社会主义会计模式和理论的全盘引入,这标志着我国传统理论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也表明我国会计理论的构建受到两个方面规范的影响,这就是作为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和作为会计研究目标确立依据的国家经济政策和法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和法规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限制。例如,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确定上,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选择上,在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上等方面,有关的财政税收政策和法规作出的种种限制,一般都较少考虑会计理论的要求。这段时间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对研究方法问题一直没有给予很好的重视,缺乏突破和创新,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规范演绎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会计理论研究的气氛开始活跃,突出地表现为对会计基本理论等问题的研究,会计研究方法问题也随之引起会计学界的注意。80年代后期,我国会计界的有关之士就曾一再呼吁,应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我国会计研究中。从1991年《会计研究》第6期徐兴恩的“论会计研究的方法”一文发表开始,以后又陆续有学者发表关于实证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章,1996年沈艺峰的《会计信息披露和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开始了我国会计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1997年大量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被系列发表。至此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引起会计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会计研究》共发表实证研究类的论文3篇,占全年论文的2%;1997年共发表实证研究类的论文14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9%;1998年共发表实证研究类的文章13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10%;1999年共发表实证研究类的文章8篇,约占全年论文总数的7%。其他会计杂志发表实证研究的文章更为少见,《经济研究》发表的有关会计方面的实证研究类论文的数量也不多。由此可见,规范研究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

三、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择

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用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其实无论是实证研究方法还是规范研究方法,它们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已经证明并仍将证明这一点。但科学的东西并不总是适应于某种状况,换言之,某种研究方法的应用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其研究对象的特性。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起先作为一种经济研究方法,其应用是与经济环境紧密相联系的。通过前文对归纳法、演绎法和实证法产生背景的介绍,可以发现,会计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前,归纳法是主流;20世纪60至80年代,演绎法是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证法占据了主流。这其中环境特别是社会经济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事实证明研究方法不可能超越环境的影响而单独演进。

我们现阶段如何进行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呢?这里所讲的会计研究方法选择并不是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抉择,而是指在特定时期进行特定问题研究时,应当选择较为适当的研究方法。事实上,会计研究方法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如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注重局部,其结论只是对某个时点会计实践的直接反映,只有通过规范研究将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之后才能把握会计实践的本质,对会计形成整体认识,从而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具体说来,规范研究并不排斥实证研究,因为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也不排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和前提。由于,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那种只采用单一方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主张是有失偏颇的。

归根结底,会计研究的目的除了能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外,是为了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借此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研究结论要能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计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相应的某种研究方法或方法组合。

标签:;  ;  ;  ;  ;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综述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