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的策略。结果 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多,有54例,占90.00%,临床表现较多,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0~18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9±12.5)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预后结果良好。结论 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明显,临床护理中加强干预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精神科;临床特点;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60 aged psych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basic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ere studied,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ir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mong the 60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there were the most schizophrenia patients,54 cases,90%,and mo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fter clinical nursing,the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50~185 D,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125.9 + 12.5)d,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0%,and the clinical prognosis results were 90%. Goo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 are obvious. Intensive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geriatric psychiatr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interven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进程速率增快,近年来老年全体所占比例急剧升高。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身体各器官功能退化,各种疾病发生率较高,另外社会归属、养老等问题一直存在,导致老年群体中精神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1-2]。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策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作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及各阶段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基本资料完整。患者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5±5.2)岁,其中年龄60~69岁的患者有35例(58.33%),70~79岁患者有22例(36.67%),年龄≥80岁的患者有3例(5.00%);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63.33%),女性患者有22例(36.67%);根据文化程度分类,其中小学文化及以下患者有26例(43.33%),初中文化有21例(35.00%),高中文化及以上有13例(21.67%);病程3~14年,平均病程为(8.5±0.8)年;患者均为多次住院患者。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并发症护理等干预策略,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
在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痊愈:经治疗后BPRS得分降低幅度>75%;显效:经治疗后BPRS得分降低幅度在50%~75%;有效:经治疗后BPRS得分降低幅度25%~49%;无效:经治疗后BPRS得分降低幅度<2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P<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精神障碍类型
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多,有54例,占90.00%。
2.2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
患者在入院后1~3 d,均有不同程度的躁动、谵语等临床症状,其中表现为幻听的患者有38例(63.33),兴奋患者有52例(86.67%),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有46例(76.67%),逻辑障碍患者有25例(41.67%),表现为懒散患者32例(53.33%),淡漠患者45例(75.00%)。
2.3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0~18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9±12.5)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痊愈15例(25.00%),显效21例(35.00%),有效18例(30.00%),无效6例(10.00%),临床预后结果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精神科接受患者明显增加,导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病的因素较多,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焦虑、躁动,临床表现多样化,并随着病情发展,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另外精神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复发,因此多次临床治疗加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脑组织中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多巴胺的释放量明显降低,药物在机体中的清除速率明显降低,随着药物在机体中的血药浓度升高,药物敏感程度明显增强,导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4]。本次研究根据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常规护理
老年精神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日常生活自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给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和个人卫生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细心照顾,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协助家属进行洗漱、洗澡、更衣等,让患者感受温暖,尽快适应医院住院生活。
3.2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护理人员严密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若有发现发作症状,及时给予镇静剂,帮助患者安静;严密关注患者的合并疾病,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尽早发现异常,并指导患者按时按量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3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导致精神障碍的刺激来源,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针对性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要家属多和患者沟通、交流。
3.4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拒食、抢食、厌食患者,护理人员准备易消化、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食物,尽量选择流质或是半流质食物,有助于消化。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取,限制热量的过多摄取,多食用新鲜水果。
3.5其他
在患者病房和生活区域注重方法措施,设置防护扶手、栏杆,避免患者发生坠伤,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烫伤等,
综上所述,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明显,临床护理中加强干预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春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2):4638-4638.
[2]刘娟,王静.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临床研究,2016,24(8):118.
[3]陈跃,邹文华,杨辉,等.住院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12(1):158-160.
[4]刘佰云.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226.
论文作者:钱南萍,黄亦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精神科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年龄论文; 药物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