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间的相互应对--论东盟大国的平衡战略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大国间的相互应对--论东盟大国的平衡战略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在大国间周旋——评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东盟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冷战结束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东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保证东南亚地区安全与稳 定的地区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东盟认为,利用大国们追求权力的欲望,使它们 在该地区的权力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是保证该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最佳选择。笔 者将东盟的这种地区战略归纳为大国平衡战略。(注:严格地说,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还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而只是初步的实践,东盟还未将这种战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冷战后,在处理与大国关系的问题上,东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为叙述的方便 ,将东盟的这种仍然在探索中的地区战略概括为大国平衡战略。必须加以说明的是,这 里说的大国平衡战略是指东盟整体的地区战略,具体到东盟各成员国实施本国的对外政 策时,侧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在安全方面,菲律宾倚重美国,而缅甸则更愿意发展与 中国的关系;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泰国、新加坡等国开始把重点从欧美转移到中国。 )

一、大国平衡战略产生的背景

由于都是小国和弱国,东南亚各国一直无法自己主宰本区域的事务,它们不得不“与 狼共舞”。在如何看待大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及处理与大国关系的问题上,东盟内部原来 并不一致,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初期,主要有如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印尼苏哈托时期曾经竭力奉行不结盟政策。苏哈托曾经积极参加不结盟 运动,并且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重要代表,在苏哈托看来,推行不结盟政策可以将大国排 除在本区域之外,由本区域内各国来处理自己的事务,而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国,通 过在东盟中的政治盟主的地位,可以主宰本区域的事务。因此,推行不结盟政策,有利 于实现和巩固印尼在东盟的领导地位,最符合印尼的利益。这种观点实际上行不通,因 为,东南亚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实力能够完全把大国的势力排除出去。此外,其他小国也 对印尼存有戒心。

第二种观点,马来西亚提出的中立化。这种观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区内各国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时遵循互不干涉、互不侵犯的原则,不卷入大国之间的竞争,并 且把这些竞争排除在本区域之外;二是大国要保证不介入本区域事务,以保证本区域的 中立。这种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概念。但是,谁来保证东南亚 的中立呢?实际上没有一个大国会愿意挺身而出保证东南亚的中立。

第三种观点,新加坡主张的大国平衡。新加坡认为,大国在东南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利 益,因此,要想完全排除大国在本区域的存在既不现实,也是有害的。东南亚各国大部 分都是小国。因此,最为现实的办法,是欢迎大国在本区域的存在和影响,但这种存在 与影响应该是均衡的,通过这种均衡,本区域便可实现和平与稳定。因此,东南亚各国 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必须奉行均衡战略,即在各大国之间寻求势力的平衡,防止某个 大国在该区域的存在过分强大,一旦失去均衡,便有可能导致本区域的不稳定。新加坡 前驻联合国大使许通美对这种战略作了如下的描述:“不排除大国对区域内事务的干预 ,而要平衡它们的影响力并使之有助于维护东南亚的稳定与繁荣。”[1]

随着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金融风暴和9·11事件,使第三种观 点,即新加坡的观点逐步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所接受,成为该地区各国处理与大国关系 的一个基本原则。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不仅是出于对自身的实力的考虑,而且也是 对冷战后急速变化的地区局势的一种反应。许通美认为,新加坡的观点“可能是最不受 欢迎的,但最接近现实。”

泰国是东盟各成员国中与中国关系最为亲密的国家之一,但也不愿意因为太过亲近中 国而疏远了传统盟友美国。此外,泰国也与日本保持密切的联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国 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院顾问古苏马·斯尼王塞指出:“尽管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泰国 仍然与美国保持联盟关系,重要标志就是每年都举行代号为‘眼镜蛇’的联合演习。… 在冷战时期,美国是该地区安全的监护人,冷战后则变成地区力量的平衡者。”“亚太 地区的另一个大国日本除了在经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外,也在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泰国法政大学政治系教授猜·诗里说:“泰国的政策是要各强国保持平衡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本地区的经济互相依赖,同时也增强我们的力量。”[3]

马来西亚也主张让美中日三大国的力量在东南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以保证本区域安 全。马来西亚海军副总司令阿哈默德·拉马里·莫哈德说:“中国、日本和美国是世界 上决定亚太地区安全发展的重要角色。各国的国际关系显然影响地区的稳定,因此,重 要的是保持目前势力均衡的三角关系局面。”(注:阿哈默德·拉马里·莫哈德.马来西 亚皇家海军的作用:能否适应安全挑战?.提交“在变化中的亚太地区改变安全理念”大 会的论文,吉隆坡世界贸易中心,1996—04—25\26。)

自苏哈托下台以来,印尼在5年内连续换了三届总统,由于受一连串国内问题的困扰, 无论是哈比比,还是瓦希德,以及目前在位的梅加瓦蒂,都还来不及确立自己的地区战 略,他们也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目前印尼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受金融风暴重创的 经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如果说印尼有自己的地区战略的话, 那也是为上述目的服务的。换一句话说,印尼需要大国平衡战略为其解决国内问题提供 外交保障。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安全领域,印尼都需要大国力量维持一种“均势” 状态,因此,现在的印尼政府也是奉行平衡的原则来处理与各大国的关系。日本目前是 印尼最大的援助国,由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在帮助印尼 克服金融危机及恢复经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日本和美国还是印尼最大的出口市 场及外国投资者。为了减轻在经济上对美日两国的过分依赖,瓦希德总统上台后便努力 改善与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他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中国。印尼的意图十分明显 ,那就是增加中国的经济存在来平衡美日两国的经济存在。一位长期研究印尼问题的香 港学者在总结瓦希德的对外政策时这样写道:“瓦希德认为印尼必须与所有大国建立关 系。在马拉松式出访世界各国期间,他描述中国、日本和印度是印尼对外关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印尼外交的核心网络就在这三个国家。按他的观点,印尼和和其他亚洲关键国 家的联合在建立亚太新秩序特别是安全体系中具有战略意义。瓦希德的构思是:印尼、 中国、印度在日本和新加坡的资本及技术的援助下,结成松散的联盟,印尼要用中国、 日本、印度轴心来制衡美国及西方的势力。”[4]

梅加瓦蒂上台后继续奉行大国平衡的原则,她尤其重视发展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 在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她表示,“目前印尼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是要为国内恢复 经济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服务。因此,印尼需要东盟、亚洲、美洲、非洲和中东等友好国 家的支持。”(注:印尼外交部文件.梅加瓦蒂在印尼人民协商会议年会上的演讲,雅加 达.2002—08—01.http://www.Deplu.go.id.)梅加瓦蒂总统于2001年11月访问美国,她 是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第一位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她表示支持美国领导的反对 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梅加瓦蒂的立场受到布什的赞扬和欢迎。梅加瓦蒂总统此次的美 国之行收获颇丰,布什总统答应恢复对印尼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并且提出了一揽子援助 计划。布什总统承诺,“支持梅加瓦蒂总统为建设一个稳定、民主和繁荣的印尼所做出 的各种努力。”(注:印尼外交部文件.美国和印尼政府联合声明.美国华盛顿.2001—11 —19.http://www.Deplu.go.id.)

梅加瓦蒂担任总统后,也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2002年3月下旬,梅加瓦蒂 率8名部长和170多名企业家访华,梅加瓦蒂上台以来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印中两国高层 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活动十分频繁,两国间的各种经贸协定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签订。

梅加瓦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接连访问了美国和中国,从其行动也可看出,新的印 尼政府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在军事与安全方面,梅加瓦蒂政府可能会更加倚重美国的力量,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 事和安全合作,制衡日益增长的中国的影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2002年7月底至8月初 的东南亚之行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成功地使美国和印尼两国的军事合作升级,鲍威尔 认为,美国和印尼将走上一条越来越广泛的军事合作之路。鲍威尔还宣布,在未来几年 里,美国可能会向印尼提供5000万美元资金,用于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项目。而此前, 由于1999年在东帝汶发生了流血暴力冲突,美国国会通过了“莱希修正案”,限制美国 和印尼的军事合作。鲍威尔赞扬梅加瓦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印尼人)一直与我 们进行较为全面的合作。梅加瓦蒂致力于这项事业,我对这一点相当肯定。”(注:新 华社联合国英文电.印尼—美国关系得到改善.2002—08—01)

长期以来,地区外的大国一直在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成为主宰该区域命运的主 要力量。N·加尼山在一篇题为“东盟与区域外大国关系”的文章中指出:“区域外大 国一直决定着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发展的形式和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该区 域的国际关系至少部分是由中美关系所决定的。在更大一点的亚太范围内,则是由美国 、中国和日本三个大国的关系决定东南亚区域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当然,这种影响也 超出了东南亚和东盟的范围。在战略、安全和经济领域,美国起主导作用,然而,若从 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虑,作为亚洲的大国,中国和日本可能会对该区域提出更多的要求 。”[5]

在冷战结束初期,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东盟曾经一度崛起,成为影响该地区 事务的一支重要力量。1997年的金融风暴,使主要的东盟成员国受到重创,东盟的内部 凝聚力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作为邻居,东盟对中 国的崛起既高兴,又有许多担心。面对与日俱增的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 他们需要有一种制衡的力量,于是,东盟把希望寄托在美国和日本身上。

东盟的战略构想是:利用大国对权力的追求,使大国势力在东南亚地区达到一种平衡 的状态,旨在防止某个大国的势力在该地区过分膨胀,从而实现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所 谓大国平衡,拿汉斯·摩根索的话来说,“系指国际社会中若干国家权力分配近乎均等 的状况”。[6]大国平衡战略是东盟处理本地区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东盟希望通 过这种特殊的手段,使该地区达到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当然,这种大国平衡与历史上 一些西方大国所追求的“均势”有重大差别,历史上一些西方大国所追求的“均势”是 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大国的利益。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是希望通过平衡各大 国在该地区的力量,达到多种力量的和谐并存,实现地区格局的多极化,使东南亚各小 国的利益得到保证。

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东盟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成立东盟地区 论坛,倡议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美国达成反 恐合作协议,加强与印度的联系等等,都是东盟实践大国平衡战略的重要措施。

东盟区域论坛成立于1994年,论坛的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东盟的对话伙伴国 ,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东盟区域论 坛是一个高级协商对话机构,成立的目的旨在使东盟与周边大国一起就共同感兴趣和关 注的政治与安全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建立信任措施和开展预防性外交。该论坛成立以 来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迄今已举行过9次会议。每次会议均由东盟成员国外长担任主席 ,由东盟决定会议议程,迄今为止,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南中国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 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等。东盟建立该机构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通过这种对话与磋商机 制,影响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在本区域的行动,让各大国互相制约,最终达到由东 盟来主导本区域的安全事务的目的。

亚欧首脑会议是由东盟成员国新加坡于1994年倡议召开的,新加坡的提议得到了东盟 其他成员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和欧盟的积极响应,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迄今 已举行4届会议。东盟倡议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通过欧盟来制约美国,防止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过分膨胀,不让美国单独主宰东南亚地 区的事务。

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也是东盟实施其大国平衡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2 001年11月6日,朱镕基总理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朱镕基总理的建议得到东盟领导人的一致欢迎。2 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设想在2010年 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的意图是,通过与中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可以与中国 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减少对美日经济的依赖性。长期以来,东盟过分依赖美 国和日本的市场与资本,美国和日本经济一打喷嚏,东盟就感冒。

与美国建立反对恐怖主义联盟,加强与美国的军事与安全合作,也是东盟实施其大国 平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7月29日到8月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利用参加 东盟地区论坛年会的机会,对东盟6国进行了访问,鲍威尔此次东南亚之行的最大收获 ,是说服东盟10国同意与美国一起签署了《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该宣言为美 国与东盟的联合反恐奠定了新的基础,它标志着美国与东盟就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达成 了更多的共识,它们将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采取更多的统一行动。

东盟还试图利用印度以平衡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势力。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的“部 分对话伙伴”国,1996年被正式接纳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国,双方的对话由此定 期化和机制化。紧接着,印度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印度第一次参与 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对话。1996年7月,印度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部长会议, 至此,双方的制度联系已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巩固。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宽,双 方建立了东盟—印度联合合作委员会,大力促进经济贸易往来。印度与东盟的防务合作 也不断加强,近年来,印度频繁地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在东南亚海域 举行海军联合演习。印度还分别与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签订了双边防务合作协定。在 印度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中,与越南的联系尤其密切。

东盟全面发展与印度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印度来制约中国。东盟认为,印 度作为亚洲大国,拥有巨大潜力,是其实行大国平衡战略的一个理想伙伴,发展同印度 的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平衡其他大国的力量。正如一位西方记者说的:“ 东盟也认为,印度在战略上非常重要,因此也将迅速接近印度,从牵制中国的目的出发 ,开展平衡外交。”(注:共同社金边电.东盟开展平衡外交——接近印度牵制中国.200 2—11—03。)

三、东盟的美国观:温和的超级大国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继续加强与东南亚的经济贸易联系,克林顿政府还把东南亚确定 为美国重点开拓的一个新兴市场,美国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持续增长,1997年金 融风暴之后,东南亚国家对美国资本与出口市场的依赖更加突出。目前,美国是东盟主 要国家的最大的出口市场,东盟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和日 本)。美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美国与亚洲贸易总额的20%,超过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同 样重要的是,东盟对自由贸易的承诺有助于美国积极推进的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 。通过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其他措施,东盟正在加速向区域经济自由化迈进,这些正是美 国所期望的。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安全方面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东南亚还要 不要美国的军事存在?在这个问题上,东盟内部存在较大的争议。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认 为,冷战结束之后,东南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东南亚周边地区出 现了新的地区强国,他们正在试图填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如果美国 完全退出东南亚,将会使这个地区出现更加不稳定的局面。因此,美国的军事力量继续 保持在这个地区,是该地区稳定、繁荣和发展的一个基本保证。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20 00年9月初访问美国时,曾经发表题为“东盟与美国关系:面临挑战”的演讲,他在演 讲中指出:“在过去的岁月里,美国的存在是亚洲享有今日的和平与稳定的一个决定性 的因素,美国曾经帮助充满紧张和纷争的不稳定的东南亚走向迅速增长和充满活力。” 吴作栋承认,冷战结束之后,围绕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存在还是否必要的问题,东盟各国 有不同的看法,“东盟各国勉强接受了这一立场,即美国是这一地区的稳定因素。尤其 是在如何看待美国的军事存在这个问题上,东盟各成员国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 这个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因而也需要东盟与美国之间进一步扩大双边的、地区的 和全球范围的合作。…东盟与美国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合作将促进这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如果这种合作削弱了,双方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我们要为促进东盟与美国这 一极为重要的联系做出最大的努力。”[7]

东盟各国实际上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把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与安全存在看作是该 地区的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平衡力量与稳定器。正如一位东盟高级官员所说的:“过 去50年来,美国的存在对地区的稳定发挥了主要作用。反恐作战重新使东盟与美国接近 。从中也可见由小国组成的东盟希望借此平衡对华外交的意图。”(注:新华社东京电.美中主导,愈发明显.2002—08)—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逐步向政治与军事大国迈进,东盟各国的不安全感也 增加了,他们陷入了一种安全的困境,怎样走出这种困境呢?他们发现,保持美国在这 个地区的存在,实现大国势力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正如一位东南亚的学者 所说的:“如果中国被看作是最令人起疑的地区大国的话,那么,美国则被认为是一个 良性的、最没有危险的国家。…在东盟,没有一个国家会把美国看作是威胁的来源,即 使是像印尼这样一个总是标榜独立与不结盟的对外政策的国家。美国与东盟之间也存在 一些冲突,包括新闻自由、人权、民主等问题。由于政治理念的不同,东盟成员国的一 些领导人,如马哈蒂尔也不时发表一些反美的言论。然而,大多数东盟成员国仍然把美 国看作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积极的角色。”[8]

9·11事件之后,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安全存在对地区稳定与和平所发挥的作用进一 步受到了大多数东盟国家肯定和接受。在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者看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 军事安全存在虽然也令人感到不愉快,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加强美国的军事与安全存在 ,有利于他们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对付日益增长的其他大国的威胁,从这些方面看 ,美国加强在这个地区的军事与安全存在具有积极意义。在这方面,菲律宾的观点最有 代表性。阿罗约总统上台以来,加强了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与安全合作,尤其是 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几乎是毫无保留地与美国站在一起,正如阿罗约说的,菲律 宾一直站在支持美国反恐的前沿。

美国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东南亚,因为世界上的三分之一的穆斯林人口居住在 这个地区,该地区复杂的地理与宗教、民族环境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最为理想的藏身之 地。为了争取东盟,美国向东盟国家许诺提供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条件就是要这些 国家积极支持并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统一战线。新加坡学者拉尔夫· 埃墨斯认为:“9·11事件使东南亚重新受到了重视。给人的感觉是,反恐战争是华盛 顿目前最关注的事情。他们把许多问题都搁置一边。”(注:新华社联合国英文电.东南 亚国家的恐怖红利.2002—08—01。)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在这个地区的军事与安 全存在。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这个多边安全合作机构,通过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 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的双边军事安全合作,美国重新填补了它自己于1992年从菲律宾军事 基地撤出之后留下来的权力真空。菲律宾国防学院政治学教授伦墨尔·C·本劳指出: “1992年美国从菲律宾军事基地撤出后,在东南亚留下了权力真空,现在,美国又重新 回来填补了这个真空。”本劳认为,美国加强与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军事联 盟,“不仅是反对恐怖主义,而且也有助于防止该地区的潜在的侵略者。”“为美国提 供了重新实现东南亚地区的权力平衡的机会,因为美国在亚洲的安全政策是建立在与各 个国家的双边同盟的基础上的。”[9]

总之,东盟认为,在冷战结束之后,东南亚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美国 ,尤其是当中国迅速崛起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美国这样一种制衡力量。新加坡前任驻联 合国大使许通美如下一席话,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东南亚人当前的心态。“东南亚人想从 美国那里得到什么呢?首先,他们希望美国继续维持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并将军力保持 在10万人的水平,这极大地鼓舞了东南亚人。东南亚人希望美国在亚太充当平衡者和稳 定器,因为他们把美国看作是一个温和的超级大国。…东南亚国家希望美国与它们合作 共同滋养东盟地区论坛,以便它能及时成为亚太经合组织安全上的对等组织。”[10]

四、东盟的中国观:正在崛起的巨人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政治关系不断升温,经贸关系也随着中国—自 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而进入高潮,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在2002年11月 初于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首脑会议上,双方达成了两个重要协议:一是《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二是《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两个协议的签 订,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的顺利发展,并且正在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的领导人都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为促 进双边关系的深化提供新的动力,并且通过组建自由贸易区减少双方因经济竞争而产生 的摩擦,从而出现“双赢”的结局。正如前东盟秘书长鲁道夫·塞韦里诺所说的:“该 地区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同强大邻邦的经济联系。要么避开中国,胆怯地低头,要么更 密切地与它接触。尽管一些行业会受到影响,但(自由贸易)对中国和东盟的整体影响将 是有利的。”[11]

但是,东盟对中国也存有各种疑虑和戒心。菲律宾学者爱玲这样写道:“东南亚担心 ,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可能会刺激中国领导人试图支配周边的邻国。极端民族主义可能 会促使中国决心成为亚太的军事强国。中国已经扩大其海军在南中国海的活动。这个行 动表现出两方面的意图,一是它决心捍卫其岛屿和领海主权,二是努力发展与美日抗衡 的能力。”“中国是东南亚的近邻,又是一个大国,更不用说它的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政治影响力和军事能力,生活在它的阴影下的弱小国家很自然地视中国为威胁,至少 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在东南亚国家中,感受中国威胁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东南亚国 家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不同,有些国家想尽量保持中立。在那些主要的东南亚国家中 ,印尼和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担心由来已久,泰国则与北京最为接近,因为它们有相同的 战略利益。新加坡和菲律宾对中国威胁的感受则随着中国的变化而变化。菲律宾是在中 国于1995年进入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作者注)的美济礁之后才增加了对中国 的担心。”[12]

当然,就目前而言,东盟国家最担心的还不是中国在军事安全方面会对东盟产生直接 的威胁,对一些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现在对他们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经济竞争方面。东 南亚的一些政治家们说,中国的廉价商品把东盟的商品挤出了欧美和日本市场,中国吸 引的外资中有很多本来是应该流到东盟去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2002年5月于日 本东京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认为中国不会进行军事冒险,因此,东南亚没 有理由对中国的军事力量感到担忧。但是,中国是东南亚面临的一个经济威胁。就吸引 外国直接投资而言,它已经是一个威胁,它还会对东南亚的世界贸易构成威胁。可以预 计,中国的产品不仅会挤走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而且会挤走东南亚国家的产品。中国不 大可能进行军事占领,连威胁都不会,却有可能取得经济控制地位。它不会是彻底的控 制,但完全有可能损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注:马哈蒂尔在东京国际会议的演讲“ 中国的崛起—是东盟的挑战还是机遇”,法新社东京电.2002—05—21。)

新加坡人则说得比较婉转和温和一些,但担心同样也是存在的。新加坡贸工部长杨荣 文说:“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中国经济增长是挑战而不是威胁。”“我并不是为新加坡 而担忧,可是我们也不愿意看到太多制造业从东南亚地区走向真空。如果这个地区的制 造业盈利下降,将会给新加坡造成第二线的冲击。当然,新加坡在保持高经济增长方面 确实面对挑战,但这是全球挑战,而不单单只是来自中国。”“我从不用‘威胁’这个 字眼。中国的经济增长给东南亚带来挑战,尤其是一些面对中国强烈竞争的工业。但整 体上,中国的增长也为东南亚国家创造机会。”“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的挑战反而有 助于东盟向前迈进。”[13]

五、东盟的日本观:全面合作的伙伴

在1997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各国受到严重的打击,至今还有一些国家没有从 危机中走出来。日本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加强了对东南亚的经济渗透和扩张,促使日本 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进一步提升。日本希望与东盟建立“全面的经济 伙伴关系”,以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在金融风暴中,日本是向东南亚 提供最多援助的国家。据统计,自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发表了“亚 洲援助方案”和“新宫泽构想”,计划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总额达800亿美元的各种援助 ,到1999年为止,实际已提供了430亿美元。一位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在金融危机期间 向东南亚提供的各种援助“可与战后欧洲复兴计划相提并论”。“日本是世界上帮助东 南亚国家恢复经济的最大的支持者”[14]以泰国为例,泰国是金融风暴的重灾区,日本 为帮助泰国摆脱危机提供大量的帮助,日本外务省认为,“日本是泰国最大的援助者” 。据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有关数字,日本一共向泰国提供了总额达126亿美元的资金和技 术支持。另外,在1997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提供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下,日本 又向泰国提供了40亿美元的贷款。为了帮助泰国振兴出口,日本还向泰国提供了80亿美 元的贸易担保。日本还派出1000名专家赴泰国帮助泰国政府进行经济结构改革。还有其 他一些支持措施,包括提供95万美元支持泰国学生在日本学习等。(注:日本外务省.日 本与泰国的关系.国际互联网。)

东盟国家认为,在帮助东盟克服金融风暴带来的困难和复苏经济方面,日本发挥了最 重要的作用。此外,日本在东亚的经济领导地位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作为世界上 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为帮助东盟摆脱金融危机和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各国对日本资金、技术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日本经济长达10年的衰退,对东盟经济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东盟国家希望日本尽 快实现经济复苏,重新恢复其亚洲经济领头雁的活力。正如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的 副研究员波布兴达·辛河所说的:“尽管东盟批评日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出力不够, 但是,东盟继续把日本看作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东盟认识到日本在这个地区的经济 存在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东盟恢复经济且还能够帮助东盟重振昔日的雄风与活力。 ”[15]

至于日本在军事与安全方面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东盟的看法有一个变化发展 的过程。日本在东南亚的长期投资,已经开始在政治和其他领域得到巨大回报。在20世 纪90年代以前,大部分东盟国家都只是希望日本在该地区所发挥的作用仅限于经济方面 ,拿李光耀的话来说就是“宁愿让日本人集中精力去搞高清晰度电视的研究,而不要去 磨武士剑。”(注:李光耀接受美国《环球观点》编辑内森·加德尔斯采访时的谈话.( 新加坡)联合早报,1992)12)—24.)但是,最近几年,情况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东 盟国家赞同日本在政治与安全方面也在该地区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便制衡正在崛起的其 他地区大国,东盟国家期望日本在这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前外交部长黄根 成曾经说过:“日本积极参与与东盟的政治与安全对话,反映了日本—东盟关系正在走 向成熟。”[17]菲律宾前外交部长多明哥·西亚张表示:“日本与东盟的地区合作必须 超越经济领域,应该包括和平与安全事务。”[17]上述两位年轻一代外交官员的话很有 代表性,反映了东盟新一代领导人对日本的观点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上文曾提到的新 加坡学者波布兴达·辛河这样写道:“最近,越来越多东盟国家正在接受这一观点,即 东盟应该加强和日本的政治与安全合作关系。”“东南亚国家正在与日本一起,为保持 本地区的和平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打击海盗方面加强了双边的合作,越来越猖獗的海盗 正在威胁该地区的海上运输安全。”“除了双边的安全合作安排之外,东盟也同意日本 在东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构,如东盟地区论坛中扮演积极角色。此外,东盟还欢迎日本 在其他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维持和平、预防外交、防止核武器扩散 等。”[18]

六、结论

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和安全合作,以制约中国,这是东盟实践其大国平衡战略的最重要 一环。今后东盟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和安全合作,尤其是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双 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和需要。目前,美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均有双边的军事安全合作,今后 ,美国与东盟的军事安全合作仍然是以双边的形式为主。美国一直试图与东盟建立多边 的合作形式,2002年7月签署的《美国——东盟反对恐怖主义协定》可以说是一个重要 的尝试,另外,美国还希望在东盟区域论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东盟对此是有戒 心的。东盟坚持认为,东盟区域论坛只是一个关于安全方面的对话和磋商机构,它不适 宜扮演类似北约那样的角色。

东盟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希望美国加强在本区域的存在,东盟认为,只有美国才有足够 的力量制衡日益强大的中国,李光耀在2001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在今后几十年内,中 国将迅速发展,到2040年,中日两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世界的经济中心将从大西洋转 到太平洋。“中国将会变成一个难以对付的地区角色扮演者,整个东亚经济的联合—— 日本、韩国、台湾和东盟也无法与中国抗衡,俄罗斯在今后至少20年内也不可能在该地 区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因此,只有美国才能起到一个关键的平衡作用,如果我们还希 望有一个回旋的空间的话。”[19]

日本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也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东盟除了希望日本在经济 方面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之外,还希望日本在政治、军事与安全方面采取更多的主动行动 。东盟希望日本在每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为东盟说话,作为回报,东盟也表示要积 极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东盟一些成员国还认为,日本不需要老是反 省历史,东盟与日本在政治、军事和安全合作方面仍然有较大的空间。

东盟目前正在以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看待中国。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为东盟 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东盟希望赶搭中国经济这趟快速列车,帮助东盟摆脱金融危机带来 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东盟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产生许多疑虑,担心中国将会填补东 南亚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中国为加速国防现代化作出的各种努力使东盟产生了不安全 感。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体系中必然产生的一种 “安全困境”,“一个国家的安全可以被视为并定义为另一个国家的不安全。一个国家 准备用于保护自己领土和人民的手段对别国来说可能是个威胁——因此被觉得是进攻性 而不是防御性行为。国家可能永远不会感到安全,因为他们不知道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 ‘够安全’。当他们为了安全的努力刺激了别国的努力时,情况就更是如此。”[20]在 东盟看来,加强与美国和日本的合作,可能是摆脱“安全困境”的最佳途径。

笔者认为,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对维护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积极的意 义,是小国们捍卫自己的利益的一种策略。周边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都有重要的利益, 如果能够使这种利益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既可以避免许多冲突,又能够照顾到各方的 利益,使大家和平共处,当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东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组织,它在地 区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美日三大国要想在该地区有所作为,都不能够得罪 东盟,相反,它们都必须讨好东盟,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因此,东盟只要能够加强内部 团结,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就一定能够打好“大国平衡”这张牌,在大国之间巧妙地周 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从这个角度说,大国平衡战略是小国们保护自 己的一个“利器”。

标签:;  ;  ;  ;  ;  ;  ;  ;  ;  

大国间的相互应对--论东盟大国的平衡战略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