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品学的国度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国度论文,商品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在讲述商品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时,一般只做这样的描述: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换言之,商品学研究商品的自然属性。例如,研究商品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众多的教科书中都还没有提出商品学的国度性问题。那么,在商品学的研究中,是否存在国度性呢?笔者认为,商品学的研究是有国度性的,应具备鲜明的国度特色。只有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商品学,规范商品学的范畴,界定商品学的研究重点,才能达到商品学为本国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预期目标。
一、商品学在中国的兴衰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商品学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有人误以为它同公共关系学一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实不然。翻开中国经济类高校教学史,我们会发现,60年代商品学在少数院校就曾有过一席之地,但开课面较窄,当时商品学可以说是一门“角落”课程。从时间上分析,商品学在中国是一门“老资格、没市场”的课程,商品学的科学知识更没有在社会上给予客观的传播。因此,国人目前对商品学感到陌生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商品学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被长期冷落,究其原因,根本性的因素在于当时的经济体制。建国几十年,我们一直奉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其后果:一是企业的生产和流通两大环节相互脱节,企业按着国家计划没有压力、无需创新地生产着;二是分配机制的缺陷使生产者缺乏动力,致使其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窘境。总之,旧的经济体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缓慢,产品供给不足,商品学失去了用武之地,遭此冷遇不足为怪。
商品学真正深入到高校、深入到国人生活中,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透视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给商品学带来的生机:首先,经济类高校纷纷设置了市场营销等一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自此,商品学这一市场营销专业的重点课程,终于从多年被冷落的角落中走了出来,在高校的讲台上占据了应有的位置;其次,从中国经济实际运行情况中反映出了中国人的观念、行为都有着惊人的飞跃。这一切变化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不无关系,计划经济造就的后果犹如一纸告示昭示天下:计划经济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上乘选择,它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善人民的生活。摒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缕希望的曙光。人们很快地进入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角色。在这同时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局面也摆在人们面前:即刻着手填补商品知识的空白。商品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生产者、消费者的生活。可见,市场经济是促动商品学兴起的根本因素。
二、经济生活的差异性规定了商品学的国度性
市场经济滋生商品学,没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环境,商品学就等于失去了根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实行相同的经济体制,商品学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相同质性,进一步讲,不能因为我们目前也搞市场经济,就可以照搬欧美等国的做法,否则结果必然是我们犯两次相同的错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落后了一些,但是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我们念错了“经”。如果有人认为我国经济落后是因为错念了前苏联的“经”,现在改念欧美的“经文”就可以步欧美经济后尘,使经济发展上去,那么稍做理性思考的人都会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我们脱离了本国的实际情况。脱离土壤的植物即使它曾经多么茁壮也会枯死,经济科学也同此理。同其他经济学科一样,商品学的国度性是由经济生活的国度性规定和制约的。我们可以从中美两国经济状况对比分析中对此论点给以证实。
1.两国经济实力分析:我们以1992年为例对经济状况做一番比较。1992年美国人口2.54亿,少于中国、印度和独联体,居世界第4位;国内生产总值60385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2.5%,居世界之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774美元,居世界前列。联合国1993年人文发展报告说,在世界各国的生活质量中,日本名列第一,美国名列第六,排在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士和瑞典之后。同期我国的经济状况是: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人民币,人均收入2147元人民币,其中占人口总数80%的农村人口实际收入只有784元人民币,尚未达到小康标准(人均年收入1100元人民币)。上述几个数字虽不能全面反映问题,却足以说明同是市场经济实行者,但经济实力却如此悬殊。经济实力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可以相象这两个国家对商品的需求差异性是占绝对地位的,如此说来两国若想在商品学研究内容上求同,无异于天方夜谭。
2.商品的需求、档次分析:在美国,当前80%的妇女至少拥有一件钻石饰品;而美国男士所用的钻石链扣、戒指、领带别针已成为日益流行的热销品。各种高贵宝石镶嵌的耳环、镯子、项链在2.5~10万美元之间,5万多美元的一件貂皮大衣,3万多美元的一根镀金腰带都有人购买。这说明高档商品在美国很有市场。对比我国人民对商品的需求档次,无论如何是达不到这样一种消费水平的。中国消费者对钻石、宝石等商品知之甚少,人们的购买能力还仅限于对黄金、白银饰品的购买,而且从商场柜台上人们也很少见到钻石类饰品。销售没有市场这是导致商品无力占领柜台的直接原因。如果研究珠宝类商品,两国商品学研究的内容自然要“厚此薄彼”,各有侧重。
3.商品质量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顾客对商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质取胜”在美国市场尤为突出。例如,德国的奔驰车尽管价格昂贵,但由于质量优良,在美国仍有很好的市场。我国青岛啤酒尽管在美国市场上的零售价比美国啤酒贵,但因质量好,在美国仍然很畅销。而中国其他牌子的啤酒约有20种也进入美国市场,虽价格较低,但因质量不高而很难销售。在美国,商品质量稍有缺陷就不能摆在柜台前面,只能放在商店的角落,减价处理,被称作“角落”商品。商品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售后服务,美国商店认真执行保修、保退、保换的服务方针。顾客买了商品后,如不满意可以随时退货,只要不是故意把东西弄坏都可以退换。因此,在美国市场顾客毫无顾虑地走进商店购买物品,因为商场的经营方针使消费者有一种共同的心态:买货放心,退货方便。相比之下,我国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则显得十分逊色。例如,我国对美出口的蘑菇罐头,因含有葡萄球肠毒菌物而被美国查封;美国一家公司1988年从我国某省进口两个集装箱的工艺柳条筐,国内因未严格选料和适当处理,柳条筐中带有许多蛀虫,引起用户强烈不满而上诉法庭;而且因蛀虫扩散,严重威胁美国居民的木质结构房屋,影响很坏。上述事例只反映了我国商品质量存在的部分问题,事实上,国产商品质量欠佳的事例俯拾即是。例如,一双新鞋穿几天就出现开胶、鞋跟脱落现象;一件新服装有时在柜台上就有开线处,穿几天就开线的服装已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没有人因此去商店与之交涉。凡此种种,商品本身质量问题是中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如果我们再把视野延深到售后服务,会发现与美国经济生活相差更远。中国人购物时不惜花时间左挑右选,这种挑选不是选款式而是在精心观察商品哪里有质量问题,唯恐一时疏忽买回有问题的商品,否则,就得自认倒霉。因为,在中国退货难于上青天,商场总是千方百计找理由、找借口把售出的物品推出去。这就是两国的国情:美国人研究商品学是想如何把优质的产品卖出去;中国人研究或学习商品学更多的因素是基于如何增强对商品的识别能力。从目前人们的行为倾向可以得到证实:很多学者或者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却把精力放在编写诸如“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一册在手、购物放心”、“购物指南”等等此类科普常识手册上,而从规范的角度研究中国商品学的著作或论文却寥若晨星。这也是国情所致。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美国的市场经济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动作,这是客观事实,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一个低起点上刚刚开始运行、发育,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商品学自然不能超越现实而去效仿美国的商品学所进行的现实研究。
4.市场节奏变化分析:市场变化快,这是美国市场的一大特点。美国人喜欢赶时髦,凡是新东西都想试一试。在世界各国,谁也不会象美国人那样劲头十足地追求新奇。如中美建交时,凡是用中国友好标志熊猫做商标的商品都成了美国的热门货;又如美国的男女老少,没有人打算购买一双能穿几年的鞋,只要市面上出现新款式,他(她)们就马上更换,鞋的人均年消费量接近5双。所以,美国人在研究商品时更注重商品的技术更新、设计新颖、安全便用、包装美观等方面。此外,美国产品设计正趋于“人性化”,即产品设计处处为使用者着想,注意使用方便、安全舒适。中国市场变化节奏虽比过去有所加快,不过若同美国市场的变化相比仍无可比性。这不仅有观念上的因素,与经济实力亦有相当的关联。中国的大多数消费者追逐的商品目标仍是经济、耐用,猎新奇、赶潮流并不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两个国家开发、研制新产品的思维角度不同。市场取向不同的中美两国,商品学的研究内容无疑是大相径庭的。
5.食品市场分析:美国人对饮食的要求比较严格,稍有质量问题的或过期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售。例如,在自选商场里当日生产的面包如不能在当日售出,第二天是不准再上货架卖给消费者。从农产品供给趋势看,美国农业正向生态农业发展,生产无农药、无化肥的农产品,以保证国民的饮食质量。同时,在美国食品市场上,包装技术的改进也是一个新特点。波士顿包装设计师乔·西兰已推出系列具有90年代新特点的产品:会说话或唱歌的箱子,会自动缩小的瓶子,吃光里面的食品后会自动破碎以便扔掉的罐头等。我国食品类商品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农产品不仅质量存在问题,而且在数量方面也难以维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生态农业的构想只能做为一个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短期内却不能在国内采用,因为生态农业虽具有优质保健的功能,但它却是以牺牲产品数量为代价的。关于食品保质期问题中美两国执行的标准也不同。例如,面包保质期我国规定1、4两季度生产的面包保质期是5至7天,2、3两季度生产的面包保质期为3至4天。而实际情况是,商店的面包只要不发霉就继续出售。在食品包装方面,我们大量使用的是许多国家已淘汰的有碍环保的塑料包装。种种差别表明,中美两个国家的商品学近期内只能是各有千秋的。
综上所述,经济生活的国度性,必然导致商品学的国度性。这也可谓是一条经济运行规律,只有按照商品学国度性这条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品学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健康成长,并充分显示出生机和活力。
三、制约商品学国度性研究的历史因素
经济生活的差异性,必然导致经济科学的国度性,这是一条基本常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对经济科学的国度性都曾有过明确的阐述。
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曾有如下评述:“当德国的资产阶级、学究和官僚把英法经济学的初步原理当做不可侵犯的教条拼命死记,力求多少有些了解的时候,德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出现了。它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以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它一出现,科学的、独立的、德国的经济学也就产生了。这种德国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①不难看出,恩格斯所强调的德国的经济学,就是指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并且恩格斯已将德国经济学与英、法两国经济学加以区别。马克思本人在他的《资本论》中,也曾反复强调自己学说的国度性。
那么,是从何时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否认经济学科国度性的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自从世界进入5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原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告独立。这些国家大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社会主义阵营日渐壮大,以至达到可以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程度,以至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出现了“两分天下”的局面: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开始形成“两大阵营”鼎立之势,即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的划分与存在,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从社会主义阵营一方为例,长期以来,我们对西方经济学采取彻底排斥的态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否定资本主义,做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基于这种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国家在许多问题上走了一条极端的道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对比分析的方法而产生的理论,可简言概之,资本主义肯定什么,我们就否定什么。这种对比分析方法,是阶级分析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极端化的表现形式。
由于两大阵营之间的严重对立态度没有得到理性的扼制,致使许多国家失去了发展本国经济的机会。因为做为阵营的加盟国,要以整个阵营的需要为前题,社会主义阵营需要成员国不断地与资本主义阵营进行交锋,予以批判,使其遗臭万年。这一政治任务几乎成了成员国的首要任务。如果说我们过去曾不恰当地提出过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战略,那么在两大阵营对垒时期,其实质上也有个主与辅的观念,即以批判资本主义为主,以发展经济为辅。这虽然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无不表露出这种思想观念渗透于国家的各个领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如此这般的国际氛围下,中国商品学同其他经济科学的命运一样,自然要与阵营中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要以前苏联的商品学研究方向、内容为楷模,即从生产的角度研究商品学(资本主义国家是从市场的角度研究商品学)。这种思维方式必然导致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研究只有一个模式——前苏联模式。以我国为例,几乎所有的经济科学都是从前苏联照搬过来的,例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品学等。总之,由于两大阵营的存在,商品学只有阶级性、科学性,而没有国度性。幸运的是,我们终于有了今天的彻悟。
四、中国商品学的特点
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也就把握了中国商品学研究的特点。那么,中国市场有哪些特点呢?如果从系统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一是这一命题过于庞杂,二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这都有悖于我们对中国现实商品学特点的研究,只有找出中国市场的主要特点,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商品学的研究特点。
至此,我认为中国市场最主要的特点是商品质量问题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品本身质量差;二是商品售后服务差;三是商品包装落后。中国商品质量差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消费者购物时普遍缺乏“安全感”,这即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根据这一现实,商品学的研究重点应以普及、推广商品科学知识为主。有些人或许认为这样做降低了商品学的研究起点。事实并非如此,不是我们有意降低起点,只要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考察市场,就会发现这恰恰是我们真正的起点。确定商品学这一研究起点,并不是我们妄自菲薄,有勇气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落后,就意味着有信心甩掉落后追赶先进。因为我们并不自卑,我们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存在各种问题亦是在所难免之事,我们在思维上不能犯拔苗助长的错误,不能拿自己几年的实践与别人几十年的实践相比,起步的早与晚虽然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是并不起绝对作用,这一点早已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证实。总之,事物并非一成不变,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也是如此。现阶段我们重点研究普及、推广商品科学知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科学是时代的函数。中国商品学的研究必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达到体系上日臻完善、领域上的不断拓宽及内容上的充实与完美。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