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论文_张兵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论文_张兵

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日照 276500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即是开展集中管理模式,开发、利用、治理现有可利用的一切土地资源,强化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率,提高其使用合理性。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部门来说,基于政策,结合实际情况,以实现土地规划的切实性与可拓展性,而切实保障且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面临的问题,而后简单提出相关调整策略。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调整建议

1 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用地规划使用的均衡性不足

建设用地规划使用不均匀,主要体现在两个模块:其一,区域建设用地的指标配置不均衡,因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所分配的建设用地指标也存在差异,而部分地区的指标近乎达到甚至是超过了建设用地的总体目标。此外部分地区包含相对充足的指标,因而在此情况下,建设用地的指标分配不均衡即成了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其二,建设用地的布局合理性存疑,部分城市的建设用地,大部分竟然将其集中在城市中心附近建设,而土地的使用过程中,水利与交通这两大模块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

1.2控制指标的弹性较大

从上文再次进行细化拓展,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四大指标,现阶段大都呈现突破的情况,这是发展必然[1]。导致这种问题的客观因素较多,包括全方位经济的高速发展、退田还林活动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等。客观不可控制的发展对 整个规划编制活动来说产生一定的影响,其规划控制指标内部也同样存在问题,双重之压,即导致整体指标弹性持续性增大。规划体系,即土地规划成本产出的现实需求来说是差之甚远的,而造成部分问题是规划方案的制定与落实中,过于侧重呈现总体的美观性,而相对淡化了规划目标的科学性。 用于折抵指标的净增耕地的实质性展现效能不足,而相对弱化了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刚性。

就近年规划数据来看,新增耕地指标分配之后,再按照合理的比例折算剩余土地,以此占用耕地指标。土地的复垦开发活动中,规划编制的具体落实难度是较大的,规定方案内的项目逾期完成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且同时并未有效利用建设用地区域的资源,继而使得复垦整理规划的理想甚至转变为白日梦想,其实践活动的实质性与切实性较差。各相关职能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必须每年都要开展土地的规划活动,对其指标予以严格的控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因其人为影响因素而导致很多审批规定无法落实到实处,或是成效较低,所造成问题即是审批底线对土地规划工作起到的约束作用甚小,而导致大部分土地指标呈现透支的现象,耕地保有量、农田使用量呈现持续性减少的趋势。

1.3 耕地保护成效存疑

耕地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运用的土地使用方式,其主要目的即是支撑其粮油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2]。而就算现阶段我国土地的使用现状来看,耕地的有效使用与保护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所为之重点关注的问题。生产形式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旧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而直接影响到耕地的保护活动的实际成效,导致建设用地的资源耗费较大,以及耕地数量的持续性减少。此外,相对来说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旧侧重在践行退耕还林政策,很大程度上对耕地数量的调整与优化产生不良影响。因而现阶段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尤为严峻,亟待改善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为提高经济效益而盲目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点,无论是基本生活还是经济发展,都与土地紧密相连。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土地与经济发展始终存在对立的矛盾问题,并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性,土地与经济的连带性未理清,对土地的使用未达到合理、高质量的分配,一味侧重在经济发展,肆意增加建设用地[3]。而或是侧重在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林地与耕地,相对淡化了度土地等等开发利用,所谓“过度的保护即是溺爱”,继而导致并未有效发挥土地的实质性价值作用,即是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就我国现阶段发展现状来看,肆意增加建设用地普遍存在,是主要影响因素,部分为提高经济效益,甚至将耕地与林地自由转化为建设用地,直接导致了造土地资源的损耗。

2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优化策略简析

2.1 合理调整且优化建设用地指标

现阶段,我国正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根据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其划分为对应的使用性质的用地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同步且进一步调整优化建设用地指标,若其中涉及到建设用地周围环境各项资源的符负荷、社会发展力量以及规划后的剩余空间等综合因素,针对建设用地调整活动,必须确保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之上开展,保障且强化平衡区域用地的实质性作用。

2.2 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成效

必须坚持对建设用地的空间予以切实性的管控,一方面保证且促进城镇开发范围界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是可进一步有效的拓展或精简开发范围的规模,继而促使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与城市规划更有效的衔接,因此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宏观”发展模式,继而保证空间建设用地增加量的合理性。

2.3 “多规合一,全面发展

无论是耕地或是建设用地,规模的拓展与精简,都直接挂钩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应当适当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使其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调整工作过程中,对此应当大力开展“多规合一”的工作模式,即是集合人民群众的意见于建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开展针对性的规划与协调工作,旨在深入到人民群众,了解其真实想法与现状,可有效保证及其提高规划工作的切实性、高效性。

总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是新形势下资源规划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其调整形式必须落实上下纵深结合、横向多方协调拓展、技术与系统作保障的原则,在组织上以国土部门为主导、政府职能部门为保障、相关部门鼎力配合、专家评审、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此实现全面覆盖与细致深入理念。新时期下,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对立面即是推动了相关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规划工作,绝非一张图纸即可展现,其如工一同样是系统性与技术性打底,伴随进程而不断修订、改善、优化。在此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切实性与节约用地制度的严谨性是落实调整规划之根本,做到由粗放化“宏观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的集约管理,切实消解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对立矛盾问题,而实现可持续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慧.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7(06):93+92.

[2]陈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影响因素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03.

[3]霍迪.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探析[J].民营科技,2017(05):266.

论文作者:张兵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论文_张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