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特点”,做好团结协调工作_沟通协调论文

领导班子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特点”,做好团结协调工作_沟通协调论文

领导班子搞好团结协调应注意把握“三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班子论文,应注意论文,团结论文,三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要构建和谐社会,基层班子的团结协调、和谐统一是关键,它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班子整体凝聚力的提升和战斗力的发挥。笔者从多年担任基层主要领导的实践中感受到,基层班子成员都渴望有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团结统一、协调高效的工作环境,并且也都在努力营造团结协调的工作氛围。尽管如此,基层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两个一把手之间不协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大多属于方法问题,缺少搞好团结协调的方法和能力。

我认为,要解决班子团结协调的问题,关键是两个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要注意把握“三性”,即定位的准确性、沟通的有效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一、定位的准确性

在班子的协调过程中,准确的定位是关键,而定位的关键应该放在个体、行为、矛盾等三个方面。

一是对个体即对己对人的定位:肯定成绩,允许失误,合作共事,完善提高。领导干部在任更高的职务前,大都在低一级岗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得到了群众和组织的认可。但必须明白,面对新的工作岗位,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起码是不全面的。因此,要对自己的职务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明白自己首先应是一个新兵、一个学生。虽然昨天做出了一定成绩,但那离不开组织的关心、群众的支持,绝不是单凭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做到的,不能以为一纸任命、官职到位,自己的水平能力就达到了现任岗位的要求。即使是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过硬,但工作方法、协调能力、领导艺术肯定还有待提高。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两个一把手之间不要过于理想化地要求对方,而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对方,既承认对方过去的成绩和能力,也必须理解并承认对方的不足和失误,以便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完善提高、加强协调、推动工作。要让大家明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是事业的需要,班子成员都是能力需要提高、工作需要配合、感情需要交流的好干部、好同志、好伙伴。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不要因为领导分工不同,把合作共事的同事定位成相互竞争的对手,处处设防,事事小心。班子成员要不断完善自我,切忌猜疑,少去谋人,用心谋事。

二是对行为的定位: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宽以待人,注重效果。班子成员一般都是从不同地区、不同岗位选拔上来的,每个成员的年龄、文化、经历、阅历、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各有特点,其行为方式必然存在多样性、差异性。因此,班子成员要相互尊重个性,承认差异、承认多样,宽以待人,理解包容,互相补充。不能以自己习惯的或自己欣赏的方式为标准去评判其他成员行为方式的优劣,更不能用挑剔指责的眼光观察评判其他成员的行为。不能因为某同志说话声音高,就指责其态度不好;某同志办事节奏快,就指责其急躁冒进;某同志处理问题的节奏慢,就指责其胆小怕事;某同志讲话理论性强,就指责其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研究问题听到不同意见,就指责他人不同心同德。班子成员一起共事,要尊重他人,取长补短,承认多样,追求事业发展的最大效益,多看工作效果,少在行为方式、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

三是对班子成员间矛盾的定位:有矛盾是绝对的,没有矛盾是相对的,领导干部就是为解决矛盾而工作的。需要明确的是,由于班子成员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由于事物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班子成员之间的认识、看法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另外,班子成员获得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决定了对事物判断的不一致性,如耳闻目睹和看汇报材料、听口头汇报掌握情况,对问题的看法肯定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缺少沟通、缺少理解、缺少信任,久而久之,必然产生矛盾。作为班子成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矛盾属于工作性质的矛盾,绝不是人与人的对抗,要通过自己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提高,引导他人全面把握情况,达到统一认识。即使是一时不能达到统一,也绝不可将矛盾暴露于下一级或群众面前,否则只能使问题复杂化,造成贻误工作、影响集体、伤害自己的恶果。更没必要急于请求上级组织来解决问题,以免形成上级认为你办法少、同级认为你打“小报告”的印象。即使是上级解决,也往往是“各打五十大板”。要知道,上级对基层班子的总体情况是清楚的,解决基层班子矛盾也是有原则的。当矛盾仅影响干部情绪而不影响工作时,一般是默认;当矛盾影响部分工作展开时,一般是提醒调解;当矛盾影响班子整体和事业发展时,一般是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当班子处处事事一个行为方式,对上对下完全是一个声音时,即所谓“没有矛盾”时,必然对班子进行较大的调整。

二、沟通的有效性

关于沟通,理论工作者作过简明准确的诠释,即把它概括为“表达”和“接受”两个要件。现实生活中,班子成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表达和接受能力,但大量的不协调问题又都出在沟通环节。在这个问题上,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抱怨:“我跟他们沟通了,处理的问题我都跟他们通气了!”如果说这个“通气”算沟通的话,那么不协调的问题就出在这个所谓“沟通”的有效性上。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诚的沟通。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以真诚对真诚,心贴心、心换心、心交心的交流。如果缺了真诚,你的表达就很难准确;即使表达准确了,表达的形式也很难使对方接受。同样,如果缺了真诚,你自己也很难接受;即使是听清楚了对方表达的内容,也是敷衍应付、将信将疑,起不到接受的效果。一句话,有了真诚的沟通,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反之,则可能是南辕北辙、相差万里。二是准确的沟通。首先是准确的方式。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既不能用向上级报告情况的方式,也不能用对下级安排工作的方式,更不能用同事相遇打招呼的方式。沟通最好的方式应是相互之间推心置腹的谈心。其次是准确的内容。准确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情况的全面掌握上,所依据的政策规定恰当准确,个人想法符合现实情况,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三是及时的沟通。沟通绝不可先斩后奏,事后解释沟通。如果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四是反复的沟通。许多问题往往很难通过一次或两次沟通就形成统一的认识。对统一认识要有耐心。如果情况属实、思路正确、方法可行,最后必然按照正确意见办理。但绝不能因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不顾他人的意见急于求成。如果不是紧急的情况,可以等一等,允许他人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即使一时认识不能统一,也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反思一下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反思一下沟通方式的科学性,切忌给对方下一个固执己见的结论。

三、操作的规范性

在班子建设中,操作不规范是影响班子团结协调的第一杀手,稍不注意就会给一个和谐的班子带来杂音,或者是矛盾隐患,甚至是激烈冲突。少数班子成员往往认为某事已作过沟通或会议已研究通过,因而对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操作规范性重视不够,对实际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一味积极执行、主动操作,结果是力出了、活干了,埋怨和矛盾也接踵而至。常听一些干部抱怨:谁干谁倒霉,干的不如转的。这其中的问题就出在操作的规范性上。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就可能减少或避免一些尴尬和被动。一是注意布置检查工作的统一性。现行基层班子实行的是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但由于党政交叉任职,班子成员职数较少、兼职较多,一项工作可能涉及几个领导和多个部门,这时,按职责分工统一指挥,就显得非常重要。一项工作任务,属行政(政工)范围,就应该由行政(政工)主管负责人去安排指挥,其他领导不宜直接参与;同时,必须明确一个副职或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和期限,否则就会出现多人负责或无人负责的情况。作为主管副职,既要尽职负责抓好工作,又要在调动非主管部门人、财、物时注意向其他副职通气。检查工作也是一样。一个班子里同级干部相互检查工作是团结协调的大忌。统一指挥、相互协作,谁管谁负责、谁抓谁负责,这是统一性的基本要求。二是注意请示汇报的单一性。请示汇报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某一问题一般只请示一位主管领导,切忌多头请示。多头请示,往往造成无法行事。因为每个领导由于各自的知识、阅历、经验、信息渠道、判断能力的差异,必然会发出不同的指令,这时就无法开展工作。多头请示浪费时间,影响效率,同时还会造成班子成员之间的猜疑。如果某领导知道已请示过自己的问题又请示了另一位领导,肯定会产生异样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矛盾。其二,一个问题一般只请示一次。处理问题绝不可以走一步请示一次,干此阶段请示下阶段,这样既影响工作进度,也容易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因为随着时空的推移、信息的变化,同一领导对同一问题的判断可能会发生变化,再次请示时,可能发出的指令与以前的有偏差,甚至相悖。这时,抱怨领导朝令夕改不妥,继续工作又左右为难。还有,二次请示有怀疑领导指令的正确性和校正领导指令之嫌。所以,具体工作中,在请示之前,尽可能把问题想细想全,一次请示,果断行事。三是遇到具体问题果断处置。在实际工作中,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如果这些问题不至于影响到总目标任务的完成,要果断处置,不要叫苦叫难,不能事事向领导要办法、盲目请示汇报。这种具体问题请示汇报多了,既不利于领导把握全局,影响领导的工作思路,又不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使领导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四是情况反馈要客观、准确、及时。每项工作任务结束后,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或领导班子汇报。汇报工作的方法一般以会议和多人参加为宜,非特殊情况不要单独汇报,单独汇报容易使同级、下级甚至包括听汇报的领导产生你在邀功的想法。作为主管领导,也要以汇报会的方式听取汇报为佳,这样可以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事情的全貌。汇报过程中要客观准确,多突出集体和群众的作用,少汇报自己的成绩,以避邀功之嫌。

班子的团结协调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每个班子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虽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但随着班子成员和工作环境的变化,随时都会发生需要协调解决的新问题,很难有一个固定的、一蹴而就的或一成不变的解决模式。班子成员要认识到,班子不团结,伤害的是自己,影响的是工作,受损的是事业。要不断总结探索其规律,并在实践中注意把握和运用。只要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就一定能够搞好班子的团结协调,创造一个和谐的班子、带出一支和谐的队伍。

标签:;  ;  

领导班子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特点”,做好团结协调工作_沟通协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