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处理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_资本账户论文

审慎处理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_资本账户论文

审慎对待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慎论文,账户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末,在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中国便启动了资本账户的可兑换进程。目前,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已经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在共计40项资本账户的具体交易中,中国有14项实现了基本开放,23项实现了部分开放,只有3项完全不开放。基于这些交易的开放程度所构建的资本管制指数从1999年12月的64%下降为48%。但笔者认为,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仍然需要非常审慎地对待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原因有以下六个理由。

      第一,迄今为止,关于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是否一定有利于经济增长,学术界并没有获得一致的看法。在国外学者近年来的大量实证研究中,仅有一半认为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余的则显示不相关甚至负相关。其经济学解释是,资本账户开放不仅包括各种潜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相应的成本(集中体现为金融危机);而如果成本超过了利益,开放自然就难以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如果最终需要更大程度的开放(特别是跨境证券资本的完全自由化),那么时机仍然是个重要问题。已故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早在1993年提出,对于那些转型经济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应该是所有经济自由化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被称为“经济自由化改革顺序”的理论得到了诸多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政策实践的验证。凡是按此顺序渐进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一般都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动荡和危机;反之,则很少能够幸免。

      第三,由于人民币汇率改革滞后,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势必削弱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政策目标,至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项。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显然不是正确选项。如果要实现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必须首先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化。然而,直到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中间价报价方式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还尚未完全市场化,严重缺乏弹性。而在汇率制度僵化的状态下,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很可能助长短期资本的投机性攻击。

      第四,中国的金融监管还不成熟,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很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动荡。今年3月以来,中国的股市经历了剧烈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危机的经验相对缺乏。此外,从一定意义上讲,此次股市动荡是标准的(尽管时间很短)资产泡沫的生成和破裂过程。政府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初衷,在客观上也助长了泡沫的生成和发展。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大面积开放资本账户;否则,很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和人民币急剧贬值,并引发更为严重的经济后果。

      第五,中国的要素市场还不够市场化,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将加大市场扭曲。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的最终产品价格已经完成了市场化进程,但诸如能源、电力、环境资源等仍然没有完全市场化。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外投资者,都会以价格信号作为自己的决策基础,如果价格信号是扭曲的,那么一定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倘若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开放资本账户,那么在增长趋于稳定之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很可能成为产能过剩的新源头。

      第六,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放慢而不是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节奏。当前,由于“三期叠加”和周期性下行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的加息预期正在不断强化,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现象严重。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过去一年左右时间里中国也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本外流现象。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贸然加速开放,极有可能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这是非常危险的。

标签:;  ;  ;  ;  

审慎处理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_资本账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