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中医医院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服用消渴平汤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确诊的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患者62例开展此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孤缓释片口服,研究组给予消渴平汤治疗口服,对比观察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情况更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给予消渴平汤治疗,疗效比单纯应用二甲双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消渴平汤;症状;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150-02
消渴是因五脏虚弱、阴亏燥热所引发的多食、多饮、多尿,但身体消瘦的疾病,而消渴病中最为常见的为阴虚燥热兼瘀证[1]。阴虚燥热是消渴血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消渴病种血瘀贯穿始终,严重伤害患者的身体[2]。消渴中晚期产生多种并发症,大部分为阴虚燥热兼瘀证。我院针对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患者给予了消渴平汤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确诊的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患者62例开展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诊断均满足《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3]与《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所有患者都表现为口渴多饮、身形消瘦、大便干燥、多食以饥饿、肢体麻木等症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平均(58.5±9.6)岁;病程(7.9±2.8)岁。研究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6~65岁,平均(59.3±10.2)岁;病程(7.9±1.5)岁。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二甲双孤缓释片口服,每次500mg,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2中药组 给予消渴平汤口服,处方:生地黄20g,枸杞子15g,知母20g,玉竹20g,地骨皮15g,黄连20g、人参5g、丹参10g。随症加减:手足麻木疼痛患者加豨签草30g,红花10g,桃仁10g;眼睛干涩患者加10g决明子,10g青葙子;上肢疼痛患者加10g桂枝,下肢疼痛患者加10g牛膝。每天1剂,加300ml水浸泡20分钟后武火煮沸,并用文火煎煮20分钟,早中晚分服,每次100ml。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禁食鸡蛋、牛奶、火锅、油炸食品、海鲜与动物内脏等高油脂、刺激性饮食,多食大米、蔬菜、水果,肉类为瘦肉。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积分:口渴多饮(0~6分),多食易饥(0~6分),大便干燥(0~6分),五心烦热(0~6分),倦怠乏力(0~6分),多汗(0~6分),面唇色暗(0~6分),胸闷胸痛(0~6分),肢体麻木或疼痛(0~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2)疗效判定:参照《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①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症候积分减少在95%以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在70%以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下降40%;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在30%以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下降20%;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
2.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口渴多饮、倦怠乏力、肢体麻木或疼痛、面唇色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中消渴病在西医学中多见于糖尿病与尿崩症[4],消渴病的发生多是因为先天禀赋缺乏,阴虚,长期过量饮食肥甘食物、饮食不节造成脾胃失职,或者情志不遂,久郁化火,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阴虚内热,血脉虚涩形成血瘀,血瘀导致血脉不同,脏腑供血不足失养,所以消渴往往与血瘀有密切的关系[2]。基于此,我院对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患者给予消渴平汤进行治疗,31例患者治疗后口渴多饮、倦怠乏力、肢体麻木或疼痛、面唇色暗积分显著低于二甲双孤治疗的对照组,且总有效率达到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消渴平汤方中生地黄可清热凉血,下达肝肾,具有养阴增液的功效;知母上济肺胃,具有泻火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二者为君药,合用可除气分火、泻血分热。玉竹生津止渴,养阴润燥;黄连可开通郁结,泻火除烦;地骨皮可清除肺、肝和肾的虚热;三者为臣药,可起到养阴润燥、清热生津的功效。人参可止渴生津;丹参可清血热,活血化瘀、贯通气血;枸杞子专补阴津;三者为佐药,起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畅血脉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给予消渴平汤治疗,疗效比单纯应用二甲双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景妍.消渴平汤治疗消渴阴虚燥热兼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6):98-99.
[2]高自芳.消渴汤加减结合二甲双孤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220-221.
[3]于凤.中医治疗消渴病阴虚燥热证1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261-262.
[4]孙勤国,刘学耀.内分泌代谢病中医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102.
论文作者:冯敏,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燥热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糖论文; 症状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