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小康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数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37(2003)04-0048-0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事求是地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具体表现在: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居于前列,但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尚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存性消费虽已基本得到满足,但发展性消费还远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一些地区早已达到比较富裕阶段,但同时也还有更多地区处于温饱阶段。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更均衡的小康社会。更高水平,就是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更全面,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具体表现为: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定,生态环境改善,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比较均衡,就是要达到“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广大人民过上更富足殷实的生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有一套定量的评价、判断的指标体系,从量化指标中找出实现的途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选择原则
指标项目的选取、评判标准的高低都将影响到我们对全面小康的判断,因此选择指标时应坚持下面一些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既充分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照搬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相关评估指标,又尽量兼顾国际通用性和区域可比性,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指标的选择。
2.全面动态原则
全面小康社会,是包括了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在内的综合目标,它既体现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提高,又反映了劳动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故其应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指标体系的选择必须能够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同时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体系的设计和标准的设定必须要考虑到奋斗目标的总体性和实现过程的阶段性,而不能静态设计,生搬硬套、不求变化。
3.适度前瞻原则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一方面要立足现实,另一方面要留有一定的奋斗余地。因此指标的选取、标准的设立应在立足现实的同时也要适当高于现实。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不能过于简单,又忌过分繁杂,应从我国统计工作的现实出发来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追求能采集、可比较的原则,以利于实际操作,也容易为人们所认可,并能付诸实施。同时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以利于比较。另外,为了能够在不同地区间有可比性,评价指标首选平均指标、比例指标、指数指标等相对数,尽量避免用绝对数。
(二)指标项目选取
合理选择有代表性、信息量大的指标是正确评估社会状态的关键。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宽泛的含义,难以用一二个指标简单描述。我们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秩序等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共16项组成指标体系,力求涵盖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收入、住房、卫生等诸多方面,以尽可能整体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不同侧面,其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指标仅仅是针对全国的一套宏观指标体系,对于城市、农村等更具体、更细层次的衡量尺度可以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减,进行调整,以便更具有针对性。
1.人口方面
选取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指标作为衡量对象:(1)人口自然增长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全面小康社会要想达到人民生活比较殷实的程度,人口的绝对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对照来看,我国发达地区、一些发达国家一个共性特点就是人口出生率都普遍较低,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关注人口数量状况。(2)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人口质量方面衡量标准,一方面考虑人口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判断,具体衡量时难以用一两个指标简单界定,同时考虑到世界各国大都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作为衡量人口素质的一个判断标准,因此选取统计年鉴中收录的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作为我们的依据。
2.财富与生活质量方面
社会财富的拥有和增长是人类生活质量改善的首要保证,全面小康社会自然也是人民大众生活较为殷实的社会,国富民强、安居乐业应该是我们对未来的期盼,此文具体选取以下几个指标作为衡量标准:(1)人均GDP。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各地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按照取相对数不取绝对数的原则,同时方便与国际接轨,选取人均GDP作为考核经济水平的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体系中比重不断上升,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无疑,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在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程度方面比较有力,这也是国际公认的一个指标,因此我们选择它作为一个判断依据。(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过去有一句话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按照现在大家对住房的热盼程度以及诸多城市选择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状况,我们估计未来20年内,住房依然是社会的热点,也依然是人们追求的主要对象。因此选择人均居住面积作为考核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指标。(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小康社会是人民更富裕的社会,为了更加准确地衡量富裕程度,我们选择人民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数量作为判断标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比较明显,故选取两方面指标作为分析依据。(5)每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民的富裕状况很大程度也表现为对各种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上,是否拥有轿车、摄录像机、高档家俱、健身器材等消费品也依然是我们判断一个家庭富裕与否的首要标准,因此选取统计年鉴中有指标体现的这个标准作为一个重要衡量尺度。由于耐用消费品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列举,故表中采用所折合的货币数量作为判断依据。(6)平均寿命。虽然寿命的长短不能必然反映生活水平的高低和富裕程度的大小,但生活富裕往往会从各方面客观促使寿命的延长,同时也会使人类主观上愿意延长自己的寿命,因此从结果的角度反推回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社会富裕程度。(7)恩格尔系数。这是国际通行的衡量人类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相对于绝对富裕和绝对贫困的国家而言,对正在从贫穷向富裕转变的国家更加适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评价指标应该选用。
3.社会方面
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对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界定,目标实现与否,评价时社会本身的特性必不可少。具体从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劳动就业、医疗保健、社会成员构成五个方面选取以下指标作为评判标准:(1)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率。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一个阶段,因此也应该是响应群众的呼声,逐步均衡社会财富分配的过程和一个国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困难人群进行多方面援助的过程。因此,采用这个指标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衡量社会公平、社会平等方面的一个尺度。(2)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曾经是我们对桃花源式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现实社会则难以令人满意。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只能发扬经济社会对诚信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选取治安案件发案率这个指标来作为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切期盼。(3)失业率。面对下岗职工的困境,考虑到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现状,未来20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绝大多数劳动者有岗可上、有酬可取、能够享有安居乐业之幸福的社会,因此选择这个指标。(4)千人拥有医院病床数。医疗保健是人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人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从社会文明进步角度考虑,社会的医护能力必须在全面小康社会中有所体现。因此选择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这个相对容易测量的数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指标。(5)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社会进步和工业化进展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现状,设立这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应该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4.自然环境方面
近代工业在带给我们财富的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的社会,具体我们选取以下两个指标作为判断依据:(1)人均绿地面积。在经济调整发展的今天,回归自然更成为一种潮流。花园式城市、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也已成为我们的亮点,“城市里的花园”更已成为房地产商竞争中的卖点,因此,我们选择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都颇为关注并耗资巨大的城市绿化作为一个衡量指标。(2)大气污染指数。当我们每天面目憔悴地奔波于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并且每分每秒都在一口一口地吸入富含各种微小颗粒的空气时,我们很难认定这是在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步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方面的指标必须考虑在内。因此,我们选取中央电视台每天都发布的大气污染指数作为一个较为方便的判断标准。
(三)指标数据设定
表1中我们给出了各项指标的评判标准和标准的出处,由于历史传统、观念、统计口径等原因,有些数据与其来源相比做了适当的调整。其中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所列出的现代化标准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基本适合我国国情,而且也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因此一些指标我们选用了他的标准。一些指标由于没有相对权威的说法,故我们结合世界先进国家情况和我国国情,拟定出一些数据标准,其是否合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抓好几个环节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社会是人的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更是人生活、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的社会,以人为本毋庸置疑。降低人口出生率是首要任务,我国肩负着沉重的人口负担,未来20年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控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在数量下降的同时,努力提高人口质量是更重要的一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社会成员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2.努力壮大中等收入阶层
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社会,它不应该仅仅是一小部分精英的社会。社会主体应该是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在全面小康社会,他们应该有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文化素质、较高的道德水准,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努力壮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枣核型”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应该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的目标;同时,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或某些区域群体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最大限度地创造整个社会的和谐理性共赢,也应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善之举,否则,“全面建设”一词就将大打折扣。
3.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我们对三农的描述。全面建设小康,其中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叫全面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应该说就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如何真正让广大农民跟上共同富裕的步伐,如何真正让广袤的农村踏上文明现代的通途。
4.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强化的过程。城市化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同时又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着巨大地促进作用。我国的城乡差别严重制约了全社会的进步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与时俱进、有所突破。
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必须发展,针对我国现状,加快工业化进程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不发达地区更是必然之举,但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在无工不富和先污染后治理、光污染不治理导致的严峻后果之间,我们应该有更好的道路。工业化发展必须结合环保、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区域协调、科技含量、材料的深度利用等多个方面,其中关键要把握增强我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标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小康论文; 小康水平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