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审计指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指标体系论文,指标论文,评价论文,计分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到2012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目前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达到了要求,绩效审计的实施没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原因有多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困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管理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起源于Terry Fenrick提出的3E(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评价理论。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的关系,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程度,是否达到目标。 (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个用来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管理资源有效性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用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者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从而做出全面的评价。 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应包含评价标准、考评体系和管理体制。如对某种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就要以一个科学的标准评判其是否达到政策设定的目标,以考评体系来评判政策执行的效果,查找政策执行过程中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二、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3E上。绩效审计的对象范围广泛,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上。目前我国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第26号——效果性审计、第27号——效率性审计分别规定了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审计的主要内容。 (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只有原则性定义。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大多是原则性描述。从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看,多数都是建议采用类似组织、项目各种档次的先进标准,并且都是原则性的建议,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 (三)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企业绩效评价规定是根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制定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财统[2002]5号),其中设计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是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7项指标构成,这些指标的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对这些指标评价的标准目前主要依据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标准值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对全国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统计分析测算,按10大类、97小类制定。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按照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规定,通过与其所处行业标准值对照进行。 (四)现有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及标准值的局限性。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制定基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特点是逻辑清晰、指标具体,适用于企业资本金运营的绩效审计项目。其局限性是核心指标仅仅围绕财务指标,主要着眼于账面价值和静态价值,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指标结果很难反映业务内涵,同时与具体参与人员的工作和业务流程运作的关联性不大,对审计目标的深入评价还需要更多的分析依据。 2.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综合性不足。绩效审计的审计范围越来越广,评价指标很难统一化。现阶段绩效审计评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指标不平衡,逻辑关系不清晰,绩效审计结果不全面。 3.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缺乏专业性。绩效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很多审计内容比如建设项目绩效、生产管理绩效、客户服务绩效、咨询服务绩效、科研开发绩效等都无法按照企业绩效标准值来评价,不同专业人力和流程绩效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专业性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三、以平衡计分卡原理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克服绩效指标关联不紧密、综合性不强、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设计指标体系是一种选择。其特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注重目标与指标、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筛选整合不同专业层面的各种绩效指标,使其结构严谨、平衡、相互强化。 (一)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筛选绩效评价指标。以国家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为参考,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对被审计企业总体绩效影响最关键的指标,搭建绩效审计分析的财务指标系统,如表1所列示的全国国有企业评价标准。 指标的筛选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动态调整,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在处于卖方市场没有赊销的企业就可以剔除。对于借款利率低于资产收益率的企业,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权重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目前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绩效考评时增加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强调了股东增值,平衡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剔除了谨慎性原则对会计数据的影响,显示了新型的企业价值观。但是这个指标还没有被证明比传统指标更有优势,有待于在绩效审计实践中进行检验。 (二)根据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选择绩效评价指标。业务流程指标的选择可以借鉴关键绩效指标法(KPI),通过对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确定对绩效影响最关键的指标。 某石油企业对油品数质量管理的绩效进行审计,该流程是油品销售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获取利润的重要环节。审计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掌握油品销售企业在油品进、销、存环节数质量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最大限度地提升绩效,保证质量、服务和效益。该流程的输入端为油品采购、流转、销售,关键指标是油品的数量多少、质量好坏、价格高低;输出端为油品销售收入,关键指标是法规遵守程度、客户满意度。影响数量指标绩效的主要工作是采购、验收、保管、转运、销售、盘点等环节;影响质量指标绩效的主要工作是供应商的选择和产品验收、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是采购、销售价格、损耗。 这些环节关键指标的取得要结合实际测量,并与公司标准对比。如油品损耗指标控制是否达到效果(见表2)。 为了改进绩效还需统计影响指标的相关因素,比如影响数量指标的因素包括是否配备计量工具、是否按期检定、是否由不同单位检定结果,可通过统计表进行分析(见表3)。 通过分析不能达标的原因,比如计量器具不合格或者人员能力素质达不到,再采取相应的改进办法提高绩效,达到绩效审计的目标。审计完成后对业务流程的相关绩效指标要分析其敏感性,确定最关键的绩效指标,并总结形成组织过程资产,在以后的绩效审计项目中可以作为标准值参考。 (三)设计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绩效指标。人是执行战略、政策最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战略、项目目标的绩效。组织希望从成员身上获得劳动力、技能储备、生产率、灵活性,需要员工忠诚、有责任感、经验、士气。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员工产出(生产率)、服务时间、职责履行结果,额外技能贡献、对企业及负责流程的合理建议,提高自身绩效的建议、工作履行情况的反馈等方面。同时也需要衡量企业为员工创造的价值,员工价值是人力有效发挥作用的来源,应作为个人绩效因果关系来考察。 在对某大型石油炼制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审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某炼油联合车间的考核非常有效。首先是专业人员测试装置运行的参数;然后组成专家组根据测试的参数、装置的设计指标等计算出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加上一定的拔高,形成奋斗目标;最后由车间组织技术人员与专家组交流,车间对有异议的指标提出修正理由。修正完成后形成内操的岗位工作标准有174条、外操有252条。同时考虑到未来的进一步优化,规定对提出建议改进效率的人员进行奖励,这些标准均由人员进行操作,非常适合人员的绩效考核。比如,在用电方面规定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在用水方面规定锅炉除氧器溢流水不能大于1%,排污不能大于6%,冷却水排放温度不应小于50℃。针对还有“确保、力争、奋斗”三个台阶的绩效标准,对超过标准的绩效进行重奖,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结合岗位标准设立员工个人绩效标准,有利于对个人绩效进行评价。为了促进个人发展、衡量企业创造的员工价值,还需设立员工素质、生产力、忠诚度、满意度方面的指标(见表4)。对员工绩效的审计评价既是绩效审计指标评价的一部分,也是绩效结果分析的重要内容。 (四)客户满意程度衡量指标。客户的满意程度或者说项目发起人的认可是企业持续发展、新项目不断增加的重要基础。客户层面通常包括的核心指标有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目标市场占有率等。另外,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也应该按照公司提供的服务确定。 很多加油站免费为客户提供当日的报纸和茶水添加服务,省去了客户买报纸的时间,方便了客户,为客户带来了价值,吸引了客户。如何衡量这些举措的绩效,需要对比采取这些措施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客户获得率和保持率的变化情况,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该注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相关客户的绩效指标。 (五)平衡计分卡整合各种绩效指标。前述财务、流程、人力资源、客户相关绩效指标衡量的方法、数据单位都是不统一的,并且单独衡量还会有冲突。海底捞火锅为等座位的客户免费提供小吃、茶水、上网服务,这些服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同时又不能直接形成收入,对财务部门来说属于可以节省的开支。但是对市场部门来说,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客户,使客户满意度提升,间接带来了收益,而且是公司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两个部门的绩效分开考核,那么会引起内部的不团结,造成整体绩效不佳。 采用平衡计分卡整合各部门、流程的绩效指标,使得总体绩效评价符合战略目的是其主要优点,其特点是注重战略目标和绩效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中包含各种重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审计结论建议与绩效改善可以直接联系起来。 应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要注重“平衡”: 一是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财务指标是绩效的结果,非财务指标是绩效的动因。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克服评价只注重结果的局限,又能避免纠缠于执行细节与结果背道而驰的困境。 二是先导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滞后指标通常是过去的绩效,是客观结果,但缺少预测性。先导指标是取得绩效的动因,主要是对流程和行动的评价,有预测性,但是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两种指标必须组合起来,避免只注重结果的短视行为,也避免不切实际的预测。 三是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衡。包括外部相关方(股东、客户)和内部相关方(员工、流程)之间的平衡。 平衡三个层面指标的重要方法是找到其中的因果联系,通用的办法是绘制战略地图,其框架如图1。 平衡的主要原则包括: 1.平衡各种力量之间的矛盾。投资是为了长期收入的增长,控制成本是为了短期的财务业绩,两者的冲突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来权衡。短期绩效的改善不能使企业失去发展潜力,长期绩效的改善不能造成短期资金不足而影响企业生存。 2.平衡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客户的满意是持续创造价值的基础,企业价值是企业的生存基础。绩效指标要考虑平衡客户创造的价值和企业自身的价值。 3.通过内部流程优化创造企业价值、客户价值、员工价值。内部流程是企业实施战略的过程,高绩效的流程能持续创造价值。平衡计分卡重点要平衡内部流程的生产率绩效指标。 4.平衡协调无形资产的价值。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的价值无法单独衡量,平衡时主要考虑无形资产推动整体绩效提升的因果关系。 四、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案例分析 某石油企业开展油品数质量专项绩效审计,审计目的是对油品销、售企业进、销、存、运环节数质量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揭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改善绩效。 审计项目的战略目的是通过改善数质量管理的绩效,为客户提供数量足、质量好的油品,提高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各层面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如下: 销售增长率主要受客户满意度层面指标的影响,客户满意度指标受产品质量、价格(生产率)和人员服务的影响,生产率受内部流程优化程度和工作人员履职的影响最大。 如果片面追求财务指标,如成本低、销售量大,采用以次充好、客户承担损耗、减少质检环节、雇佣低水平员工等方法提高利润率,虽然取得了短期成效,但会造成品牌形象下滑、客户流失的长期恶果。因此,要综合考虑各层面指标,统筹绩效评价指标,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围绕此目的设计的相关绩效指标如下: 财务方面的主要指标:生产率(吨油运费、吨油损耗、吨油存储成本、吨油人工成本、吨油完全成本等)、销售增长率、资产利用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等。 客户层面指标:价格优惠程度、质量达标率、数量(销售)损耗率、品种适用率、客户满意度、品牌认知度、客户额外价值等。 内部流程指标:油品数质量管理机构是否设立;岗位设置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关键控制点执行率;数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否;计量设施是否齐全;检定周期是否合理;计量“三率”是否达到100%;计量数据采集、传递、统计分析流程标准是否明确;油品损益分析、处理是否合规;油品出库三核对执行率;油品出入库车况、封检执行率;承运商选择招标率;承运商档案建设率;非正常损耗损失率;加油机防作弊模块安装率;供应商资质审核率;供应商定期评价率;油品附件质检报告率;入库质检合格率;MRP运行效率(存货保障率、经济订货批量、存货储存成本、存货运输成本优化程度)等。 学习成长层面:数质量岗位人员持证率;人员培训次数;定期培训计划落实率;取证人员复审率;“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企业文化的认知率;ERP建设是否达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审计中对上述绩效指标的检查评价既是对绩效结果的评价,也是对绩效好坏的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提高绩效可操作的办法,落实到具体的流程和人员,才能真正达到绩效审计的目的。 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目标,采取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平衡考虑各种因素,是绩效审计指标设计的有效方法。标签:平衡计分卡论文; 企业流程管理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流程优化论文; 客户价值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